夜色将江面按成一块墨,只有星光在水皮上碎成零星的银屑。
风从东南来,潮意咸湿,带着芦苇的清和与火油未散的辛辣。江上帆影稀疏,偶有渔舟以灯为眼,眨两下便又沉入阴影。靠近江心的一叶轻舟,篷收得极低,舟头一盏小灯,罩以青纱,灯焰像在袖口里喘气。
船上坐着两人,一桨一客。摇桨的是个髯短的老水手,背脊驼得像个问号;坐在船尾的年轻人披着粗布斗篷,清瘦,眉眼温润,指尖捏着一片薄竹,不时拿来挡风。咳声极轻,像轻掐琴弦。
“奉孝,风更紧了。”老水手压低声音,“再过一段便入江心,左右都没有遮拦。”
年轻人抬眼,眼中有一层常年病色才有的潮润,却不显委顿。他笑了一笑,笑意像灯焰上掠过的一点亮,“江心无遮,才是遮。人多之处要小心,人少之处只要胆。”
他姓郭,名嘉,字奉孝。世人后来叫他“鬼才”。此时他尚不名满天下,然而那股子“看破不说破”的气儿,已在眉梢住下。
老水手咂了一下牙,桨板在水里一沉一提,涟漪铺开。“‘鸩’的暗号今夜动了两次,江上有眼睛。”
郭嘉把薄竹含在唇边,吹出一声极细的笛音。青纱灯下,音如细线,直直刺入风里,倏而又断。他低声道:“眼睛未必都是敌人的。江东人爱整齐,爱把危险摆成排。若是伏,我看得见。真要杀我,不会用排场,用刀子就够了。”
“主公说你这张嘴比戟尖还利。”老水手笑,“可别被美名坏了事。”
郭嘉轻咳两声,侧耳听风,忽然以竹片轻敲船舷三下,节奏与先前那段笛音同拍。远处芦苇里立刻回了三声,像三只浮在水面的小鱼吐泡,便没了。老水手心里一松:“是我们的人。”
“不。”郭嘉摇头,“是江东的人——但愿是聪明的江东人。”
舟行过江心,夜色像被刀裁了一道口子,有火,有影。前方斜刺里伸出一艘画舫,船身漆成乌木色,栏板雕云,挂了素色帷幔。帷幔后有琴声,和风,同它一起涌来的,还有二十余支弩箭的冷意。两头小艇如鱼尾般散开,把轻舟夹在中间。
老水手把桨板一横,轻舟稳住。郭嘉用袖口挡了挡灯,起身,斜系的斗篷露出内里月白,腰间只束一柄折扇,并无半寸兵刃。他朝画舫抱了抱拳,声音不高,却清清楚楚渡过了水面:“江风寒,惊舟了。郭某奉友人之命,夜来请教江上美名。”
琴声未断,帷幔微启,一行人影在灯下拉出薄长的影子。为首者身姿修长,束发高冠,冠上插一枚白玉笄,映得他颞畔生光。眉如远山,目若含星;一身素甲罩在浅绛色锦衣外,矛盾却调和,文雅里带着兵气。他不报姓名,只抬手一按,弩矢齐藏。
有人低声道:“公瑾?”
那人不答,只笑:“江上风大,还是船中叙话。”
两舟靠拢。老水手正要相帮,已有人轻捷如猫地跳来接缆。郭嘉将斗篷一收,衣摆只在船沿上轻轻一拂,脚步稳,便已登了画舫。他回头看了老水手一眼:“半个时辰后,若我不回,便顺流而下,见‘鸩’字牌处报信。”
老水手眼睛一红,闷声应了。郭嘉随那人入舫。
舫内布设无华,一张长案,一张琴,一盏茶,一个人。那人正是江东周郎。周瑜伸手示意坐,指尖极白,甲缝修得一丝不乱。郭嘉拱手:“周公瑾?”
“郭奉孝?”周瑜眉梢挑了挑,“江上初会,都是名讳,不用谦让。”
两人相看一笑,刀意与香意都淡了些。周瑜把琴尾轻轻一拨,余音未散,“奉孝行来无声,胆气却不轻。若是刺杀,你太瘦太白;若是遣使,你又太直接。看这江上风色,吕奉先果然是要下真棋——敢直书‘自守’,敢派‘鬼才’来。”
“美周郎的名,郭某早闻。”郭嘉坐定,视线从琴案掠过,看见案上压着一封黑蜡信,蜡面上刻着海燕的暗纹,知道那是昨夜递入江东的七封之一。他笑道,“‘美’字不在面上,在骨里。骨里不只是风雅,还有锋,这才稳得住江。”
周瑜自倒茶,茶是新雨过后第一锅雨前,一股嫩青气,直冲舌根。他难得没有先开玩笑,而是直问:“奉孝如何看我江东?”
“看江,不看东。”郭嘉答得更直,“江自己会说话。它在说——上游泥沙刚刚冲出一处新滩,下游暗留一条支汊。沙,是北方诸侯的心;汊,是袁术的手。潮涨潮落,主公若执桨逆冲,舟必颠;若顺势,舟自稳。”
“所以‘自守’?”周瑜笑意淡,目光锋利,“你们的‘自守’是要我孙氏失了锐气?”他指了指案边的长弓与横刀,“伯符用的不是软刀。”
“锋利的刀,太
风从东南来,潮意咸湿,带着芦苇的清和与火油未散的辛辣。江上帆影稀疏,偶有渔舟以灯为眼,眨两下便又沉入阴影。靠近江心的一叶轻舟,篷收得极低,舟头一盏小灯,罩以青纱,灯焰像在袖口里喘气。
船上坐着两人,一桨一客。摇桨的是个髯短的老水手,背脊驼得像个问号;坐在船尾的年轻人披着粗布斗篷,清瘦,眉眼温润,指尖捏着一片薄竹,不时拿来挡风。咳声极轻,像轻掐琴弦。
“奉孝,风更紧了。”老水手压低声音,“再过一段便入江心,左右都没有遮拦。”
年轻人抬眼,眼中有一层常年病色才有的潮润,却不显委顿。他笑了一笑,笑意像灯焰上掠过的一点亮,“江心无遮,才是遮。人多之处要小心,人少之处只要胆。”
他姓郭,名嘉,字奉孝。世人后来叫他“鬼才”。此时他尚不名满天下,然而那股子“看破不说破”的气儿,已在眉梢住下。
老水手咂了一下牙,桨板在水里一沉一提,涟漪铺开。“‘鸩’的暗号今夜动了两次,江上有眼睛。”
郭嘉把薄竹含在唇边,吹出一声极细的笛音。青纱灯下,音如细线,直直刺入风里,倏而又断。他低声道:“眼睛未必都是敌人的。江东人爱整齐,爱把危险摆成排。若是伏,我看得见。真要杀我,不会用排场,用刀子就够了。”
“主公说你这张嘴比戟尖还利。”老水手笑,“可别被美名坏了事。”
郭嘉轻咳两声,侧耳听风,忽然以竹片轻敲船舷三下,节奏与先前那段笛音同拍。远处芦苇里立刻回了三声,像三只浮在水面的小鱼吐泡,便没了。老水手心里一松:“是我们的人。”
“不。”郭嘉摇头,“是江东的人——但愿是聪明的江东人。”
舟行过江心,夜色像被刀裁了一道口子,有火,有影。前方斜刺里伸出一艘画舫,船身漆成乌木色,栏板雕云,挂了素色帷幔。帷幔后有琴声,和风,同它一起涌来的,还有二十余支弩箭的冷意。两头小艇如鱼尾般散开,把轻舟夹在中间。
老水手把桨板一横,轻舟稳住。郭嘉用袖口挡了挡灯,起身,斜系的斗篷露出内里月白,腰间只束一柄折扇,并无半寸兵刃。他朝画舫抱了抱拳,声音不高,却清清楚楚渡过了水面:“江风寒,惊舟了。郭某奉友人之命,夜来请教江上美名。”
琴声未断,帷幔微启,一行人影在灯下拉出薄长的影子。为首者身姿修长,束发高冠,冠上插一枚白玉笄,映得他颞畔生光。眉如远山,目若含星;一身素甲罩在浅绛色锦衣外,矛盾却调和,文雅里带着兵气。他不报姓名,只抬手一按,弩矢齐藏。
有人低声道:“公瑾?”
那人不答,只笑:“江上风大,还是船中叙话。”
两舟靠拢。老水手正要相帮,已有人轻捷如猫地跳来接缆。郭嘉将斗篷一收,衣摆只在船沿上轻轻一拂,脚步稳,便已登了画舫。他回头看了老水手一眼:“半个时辰后,若我不回,便顺流而下,见‘鸩’字牌处报信。”
老水手眼睛一红,闷声应了。郭嘉随那人入舫。
舫内布设无华,一张长案,一张琴,一盏茶,一个人。那人正是江东周郎。周瑜伸手示意坐,指尖极白,甲缝修得一丝不乱。郭嘉拱手:“周公瑾?”
“郭奉孝?”周瑜眉梢挑了挑,“江上初会,都是名讳,不用谦让。”
两人相看一笑,刀意与香意都淡了些。周瑜把琴尾轻轻一拨,余音未散,“奉孝行来无声,胆气却不轻。若是刺杀,你太瘦太白;若是遣使,你又太直接。看这江上风色,吕奉先果然是要下真棋——敢直书‘自守’,敢派‘鬼才’来。”
“美周郎的名,郭某早闻。”郭嘉坐定,视线从琴案掠过,看见案上压着一封黑蜡信,蜡面上刻着海燕的暗纹,知道那是昨夜递入江东的七封之一。他笑道,“‘美’字不在面上,在骨里。骨里不只是风雅,还有锋,这才稳得住江。”
周瑜自倒茶,茶是新雨过后第一锅雨前,一股嫩青气,直冲舌根。他难得没有先开玩笑,而是直问:“奉孝如何看我江东?”
“看江,不看东。”郭嘉答得更直,“江自己会说话。它在说——上游泥沙刚刚冲出一处新滩,下游暗留一条支汊。沙,是北方诸侯的心;汊,是袁术的手。潮涨潮落,主公若执桨逆冲,舟必颠;若顺势,舟自稳。”
“所以‘自守’?”周瑜笑意淡,目光锋利,“你们的‘自守’是要我孙氏失了锐气?”他指了指案边的长弓与横刀,“伯符用的不是软刀。”
“锋利的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