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龙旗不倒-《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宗泽的目光,落在远处那面依旧高高飘扬的青色龙纛上,以及那龙纛下,皇帝浴血奋战的身影。

  他的心头,忽然间明悟了什么。

  “既然太上皇撤了,那大宋只有一个官家!”

  宗泽斩钉截铁道,猛地转过身,对身边的传令兵和将领们厉声喝道:“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救驾!”

  然而,他手下的将士们,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迟疑和恐惧。

  “宗帅,万万不可啊!”

  一位将领颤声说道:“金军主力已出,官家突阵被围,我们怎生去救?金人几万人围三千,我们冲上去,也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啊!”

  宋军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阴影。

  过去几个月的溃败,使得宋军将领对金军心生恐惧。

  他们看过太原城破的惨状,宋军丢弃黄河天堑时的狼狈,见惯了金军骑兵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碾碎一切抵抗的景象。

  那份绝望,早已渗透到宋军将士的骨髓里,让他们对金人闻风丧胆。

  现在,面对皇帝亲征、孤军陷阵的消息,竟无人敢动。

  皇帝的英勇,在深深的恐惧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你们在怕什么?!”

  宗泽怒吼:“皇帝都赤膊上阵了!都亲自去跟金人拼命了!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在此作壁上观?!我大宋将士,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岂不比苟活于世,看着大宋江山沦丧强百倍?!大不了一死罢了!”

  “若官家战死,太上皇继续执政,金人奸臣当道,大宋彻底沦陷,那我等这些有心报国之士,还有什么发挥的余地?”

  “今日不拼命,以后可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了,国家倾覆,老百姓遭殃,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啊!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宗泽的一番话,终于使得将士们动容。

  他们知道,这或许是大宋最后的机会,也是他们这些忠臣,最后尽忠的机会!

  “宗帅,我跟你去!”

  河北宣抚使刘韐(gé)率先响应。

  他是文官出身,东南儒宗刘民先的之子,靖康元年充任河北宣抚副使、因勤王有功崇祯升其为河北宣抚使。

  众将见六十岁的刘韐都响应了,纷纷叫嚷:“末将愿随宗帅救驾!”

  连文官都敢打,自己堂堂武将,再退缩岂不徒增笑柄?

  宗泽一喜,喝道:“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救驾!”

  “杀!”

  刹那间,山坡上的宋军将士,在宗泽的指挥下,终于动了起来。

  他们不再犹豫,不再彷徨。

  铁甲摩擦,马蹄擂地,发出沉闷的轰鸣。

  这股迟缓却坚定的洪流,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姿态,向着战场中央涌去。

  他们的目标,唯有那面在风中高高飘扬的青色龙纛,以及龙纛之下,那浴血奋战的天子身影。

  金风猎猎,天色灰沉。

  三千宋军,血战三万金兵,已至绝境。

  这不是一次胜算在握的会战,而是一场以死赴义的豪赌。

  崇祯皇帝亲自披甲上阵,身先士卒,率领禁军都指挥使姚友仲与殿前司都虞候岳飞,直插金军侧翼。

  初时,他们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刃,斩将破阵,势如破竹,一度令金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

  崇祯更是亲手砍杀了八个金兵。

  那时的宋军,似乎重新找回了些许失落的锐气。

  然而,当金军主力铺天盖地压上,尤其是那闻名丧胆的“铁浮屠”重骑兵阵型展开后,宋军便如同被巨浪吞噬的小舟,瞬间被重重包围,陷入绝境。

  崇祯战至甲碎血流,立于尸山血海之间,龙纛斜插于地,披风破碎、铁甲染血,仍挺立不倒。

  他环顾四周,金兵密布如林,望不到尽头。

  而自己身畔,原本三千精锐,此刻已不足数百。

  一层层倒下的宋军,他们的尸体层层叠叠,拱卫在皇帝的周围。

  战马的尸骸,残兵的血肉,构筑成一道最后的防线。

  残存的数百名宋军将士,如同最忠诚的卫士,紧紧地围绕着皇帝,以血肉之躯,誓死护卫着那面破碎却仍高扬的龙纛,筑起最后的战壕。

  龙旗在风中凄厉地飘舞,发出无声的哀嚎。

  崇祯拎着剑,咬牙喝问,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直到此时,他才体会到真正的男儿血性!

  难怪永乐大帝总喜欢领兵出征,这种男儿战死沙场的感觉,真是快哉!

  临死前,他想知道自己的葬身之地,于是问左右:“此地何名?”

  “回官家,此地名为朱仙镇,是卑职的家乡!”

  禁军中有一亲从官大声道,面露激动。

  能战死身埋自己家乡,何其之幸!

  “朱仙镇!”

  崇祯愕然,不由看向身旁的岳飞,没想到自己君臣二人,竟会在此殉国。

  朱仙镇位于东京城之南数十里,历史上发生过两次着名大战。

  第一次便是岳飞的朱仙镇大捷。

  南宋绍兴十年,岳飞率岳家军进行第四次北伐,意图收复中原失地。

  在取得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进军,前锋抵达朱仙镇,金兀术(完颜宗弼)集结主力于此,企图阻挡岳家军,岳飞在此以少胜多,大败金军主力。

  此役是岳家军北伐的巅峰,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抗金士气,一度令金军闻风丧胆。

  第二次发生在明朝,也是崇祯在位期间。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

  崇祯急调左良玉、杨文岳、丁启睿、虎大威等部率十万官军主力前往救援开封。

  双方在朱仙镇大战,李自成利用地形,在朱仙镇西南挖掘深壕,切断明军水源和粮道。

  经过激战,李自成大破明军主力,左良玉率先溃逃,其余各部随之崩溃,损失惨重。

  那是崇祯最难受的一年,明军两线作战,九边十三万边军在锦州和清军决战,十万中原官军在朱仙镇和李自成决战。

  结果就是后勤不继,两线崩溃。

  自那之后,大明的野战兵团被彻底摧毁,从此失去对关外和中原地区的控制力,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力量镇压李自成,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如今崇祯不知不觉来到了朱仙镇。

  竟要葬身于此!

  崇祯不甘,临死之前还想再砍几个金兵,喝道:“将士们,还能战否?”

  “能战!”

  “能战!”

  五百将士以最后的力气,发出震天的咆哮。

  他们围着皇帝,寸步不退。

  这是绝望中的本能,也是人性深处最后的骄傲。

  周围密密麻麻的金兵,此刻却诡异地陷入一片死寂。

  亲眼目睹了这支宋军的决绝与悍不畏死,金军将领们神情沉重,满脸惊疑。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悍不畏死的宋人,这已超出了他们对宋军的认知范畴。

  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策马而来,穿透血雾,望见那面龙纛之下,大宋皇帝亲自手持利剑,屹立于宋军尸骨之上,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大宋皇帝,真有种!”

  “若宋人人皆如他,我金人又岂能轻易南下?!”

  去年大金灭辽,那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只知溃逃躲藏,最终如犬彘般被擒。

  而这看似文弱的宋朝天子,却有如此血性,着实出乎完颜宗望的意料。

  这与他们以往对宋人的认知,截然不同。

  “报!元帅!山坡上的宋军发起进攻了!”

  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打破了这短暂的沉寂。

  “恩?”完颜宗望闻言一愣,随即皱眉。

  这支宋军,竟然还敢反击?

  他本以为对方早已被吓破了胆,龟缩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