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五百年的遗憾-《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榆关的城头,飘扬的大宋“岳”字帅旗,在猎猎的海风中招展。

  中军帅帐内。

  巨大的牛皮地图铺满了整个帅案。

  新降的契丹贵族,脸上带着激动,在一旁恭敬听候命令。

  “耶律将军。”

  岳飞放下手中的炭笔,抬头看向他:“你久在辽东,对金国在此地的军事部署,应是了如指掌,本帅想听听你的看法。”

  耶律余睹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岳元帅在考较自己,也是在给予他纳“投名状”的机会。

  当下不敢怠慢,上前一步,指着地图,开始详细地介绍起来。

  “启禀元帅,自去年贵军收复燕云六州之后,金国朝廷便已意识到辽西走廊的重要性,伪帝完颜晟下令,加强了从中京至榆关一线的防御。”

  手指划过地图上一条蜿蜒的山脉和一条河流。

  “金军主要的防御重心,设置在两处,其一,是依托医巫闾山天险。”

  耶律余睹点着那条山脉:“此山脉横亘于辽西平原之上,山势险峻,多隘口,金军在主要的几个山口,如松山、杏山等地,都加固了堡垒,驻扎了兵马,企图层层阻击。”

  “其二,便是这条大凌河!”

  耶律余睹的手指落在了地图上那条宽阔的河流上:“大凌河是辽西走廊上最大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湍急,金军在南岸,特别是锦州一带,修筑了坚固的壁垒,并集中了辽西地区大部分的机动兵力,打算以大凌河为界,与我军进行决战。”

  岳飞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大凌河的位置敲击着。

  耶律余睹继续说道:“据末将所知,负责大凌河防线的金军主将,是女真宗室将领完颜阇母,此人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手中至少握有两万以上的女真和乣(jiu,被征服的北方各族士兵)军,以及为数不少的骑兵。”

  “医巫闾山各处隘口的守军,总数亦不下一万,若再加上沿途可能动员的部落兵,金军在辽西走廊的总兵力,恐怕不下四五万之众!”

  帐内一片寂静。

  这个数字,再次让宋军将领们感受到了压力。

  虽然云州大捷歼灭了完颜银术可的主力,但金国的战争潜力依然巨大。

  毕竟,他们是本土作战,女真人抄起武器就是兵。

  “完颜阇母……”

  岳飞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对于金国的这些主要将领,他早已研究透彻。

  沉思片刻,对耶律余睹说道:“多谢将军坦诚相告,这些情报,对本帅至关重要。”

  随后,岳飞转向帐下众将:“传令下去,大军在榆关休整五日,各部抓紧时间补充兵员、马匹和箭矢,伤兵营要好生照料伤员。”

  “李宝。”

  “末将在。”

  “火雷炮立刻补充弹药,仔细检修,下一次,它们还有大用场。”

  岳飞似乎是爱上了这等大杀器。

  “末将遵命!”李宝双眼狂热。

  “杨再兴。”

  “末将在。”

  “明日一早,按原计划,率踏白军出发,本帅给你们十天时间侦查大凌河一带敌军部署,务必探查仔细!”

  “是!”

  “其余各部,抓紧时间休整,五日之后,全军拔营,向北推进!”

  下达完军令后,岳飞立刻提笔,将攻克榆关的捷报,以及耶律余睹提供的情报和自己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写成详细的奏疏,派亲兵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上奏官家。

  ......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已经是深夜,崇祯皇帝的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刚刚处理完一批南方漕运的奏疏,正准备休息,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

  “陛下!大喜!北边……北边八百里加急!”

  内侍纵观康履声音激动得刺耳。

  崇祯的心猛地一跳,立刻站起身:“快呈上来!”

  康履撩起袍子一路小跑,双手高高举起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皮筒。

  崇祯亲自上前,接过皮筒,撕开封口,抽出里面的奏折。

  展开奏疏,目光飞快地扫过。

  “……臣岳飞,幸不辱命,已于九月十五日,攻克榆关天险……俘虏契丹降兵近万人……守将耶律余睹率部归降……”

  “好!好!好!”

  崇祯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岳飞!真乃朕之臂膀也!”

  攻克榆关!

  此消息的分量,不比之前收复燕云十六州全境轻!

  榆关,是长城防线的咽喉,是金国南下的铁门!

  掌控了榆关,就等于彻底切断了金国主力南下袭扰河北、威胁中原的通道。

  从此以后,战争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大宋的手中!

  崇祯强压下心中的狂喜,继续往下看岳飞的奏报。

  当他看到岳飞接下来的作战目标—大凌河时,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大凌河……

  这个地名,像一根针,刺痛了他脑海深处某根尘封的记忆。

  前世的大明朝,崇祯四年,大明与后金(满清)之间也在大凌河展开过一场惨烈决战。

  在那场战役中,崇祯寄予厚望的关宁铁骑主力,在祖大寿的带领下,被皇太极围困在大凌河城,最终粮尽援绝,险些全军覆没。

  经此一役,明朝在辽西的精锐尽失,关外防线彻底崩溃……

  那是崇祯心中永远的痛。

  没想到,时空轮转,来到了这个五百年前的大宋。

  他所面对的敌人,从后金变成了金。

  所倚仗的大将,从袁崇焕、祖大寿变成了岳飞、韩世忠。

  可那条大凌河,还在那里!

  一场新的“大凌河之战”,即将在宋金之间上演。

  看到奏疏上的“大凌河”三个字,崇祯的眼神,变得坚定。

  他相信岳飞的能力,相信大宋如今脱胎换骨的军力,相信宋军无坚不摧的火器!

  但崇祯更知道历史的惯性有多么可怕。

  他不能让五百年后的悲剧,在这个时空重演。

  “来人!”

  崇祯走到御案前,亲自拿起朱笔,奋笔疾书。

  字迹因用力而显得格外凌厉。

  “……榆关大捷,卿功盖当世,然骄兵必败,切记戒骄戒躁,大凌河乃金人辽西屏障,必有重兵扼守,卿当审慎用兵,谋定后动。”

  “此战,关乎我大宋北伐全局,只许胜,不许败!”

  “朕在南京,静候卿佳音,望卿体恤将士,克敌制胜,再立不世之功!”

  写完,崇祯重重地盖上了玉玺。

  “八百里加急,即刻送往榆关岳飞大营!”

  “遵旨!”

  内侍捧着圣旨,匆匆退下。

  崇祯亲自掌灯,来到偏殿的巨大舆图前。

  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地图上“大凌河”的位置。

  “岳飞。”

  崇祯喃喃自语:“五百年的遗憾,你一定要替朕弥补回来……狠狠的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