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优势在我-《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集英殿大宴之后,各回各家。

  见官家回宫,孙傅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追上去。

  回到官邸枢密院胡同。

  这条胡同位于皇城内,是枢密院及其附属机构的专属办公区域。

  孙傅身为同知枢密院事,负责协助枢密使处理全国军事要务,并参与制定边防战略与军队调度。

  此前,他因御敌一事被崇祯训斥,改为后勤主官。

  这一个月来,孙傅后勤工作做得不错,钱粮军饷按时发放,官家也很满意。

  本来金人攻城不下会休整一顿时间,孙傅也会轻松不少。

  但眼下有件事,让他满脸忧虑。

  十万勤王之师,加上城内七万禁军,虽暂时解了围城之困,却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粮草辎重。

  人吃马嚼,每日消耗何其惊人!

  东京虽为国都,仓储丰盈,但长期以来,其补给多赖四方漕运。

  如今金军仍盘踞青城,扼守南北要道,使得城外的后勤补给被完全截断。

  这意味着,东京城内所有的军民,只能依靠城中现有的存粮。

  孙傅粗略估算,即便将城中所有存粮悉数征集,勉强供给军民所需,恐亦难支撑半月之久。

  更何况,城中百姓众多,若是围城时间超过半个月,粮草耗尽,则民心必乱,届时城中爆发民变,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知此等危局,若不尽早谋划,恐将酿成大祸!

  想到此,孙傅不敢擅断,决定尽管禀告官家。

  次日天光大亮。

  孙傅早早递了牌子求见。

  崇祯皇帝在文德殿召见了他。

  殿内,崇祯正伏案批阅奏章,见孙傅到来,便放下朱笔,略显疲惫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了然。

  “孙卿求见,所为何事?”崇祯温和问道。

  孙傅躬身奏道:“官家,臣忧军粮也!如今城外金贼虽未攻城,然其截断漕运,我东京城内军民近百万之众,每日耗粮无数,城中仓储虽丰,然亦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臣以为,若对峙日久,不过半月,城中粮草便将告罄,届时,军心浮动,百姓生乱,只恐……”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确,东京要断粮了,需提前想办法解决。

  崇祯沉默了片刻,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目光深邃。

  孙傅所虐之事,也是他日夜思虑的难题。

  十几年的战时皇帝经验告诉他,一个政权的稳定,粮草是基础中的基础。

  明末就是因为各地连年大旱闹饥荒,老百姓断粮了才举旗造反的。

  后果就是越剿越多,因为朝廷也没有粮食供他们吃饭,还得养着军队镇压百姓,守土对抗建奴。

  “孙卿忠心可嘉,所虑极是!”

  崇祯放下茶盏,终于开口,声音平静:“粮草之困,朕亦日夜思虑,然卿可知,此困境,绝非守城可解,金贼虽退,却未走远,他们便是要耗,耗到我京城粮尽,待我军民自乱!”

  他站起身,走到殿内悬挂的大宋舆图前,指着青城方向:“故而,朕以为,与其坐以待毙,被动枯耗,不如主动出击,破釜沉舟!”

  孙傅闻言,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官家心中的惊人之举。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拱手道:“官家此言,莫非是欲主动进攻金营?”

  崇祯点头,眼中闪过精光:“正是!金贼攻城失利,士气必有动摇,我勤王将士新至,士气正盛,此消彼长,正是我军一举定乾坤之时!”

  孙傅看着崇祯坚定的目光,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官家既已决意,臣自当全力以赴,为大军调度粮草辎重,保障军需!”

  守城这半个月,孙傅已经熟知了官家的脾气,只要官家心意已决,再劝无益,自己当个工具人即可。

  “有孙卿相助,朕无忧矣。”

  崇祯满意地点头。

  一场决定大宋命运的战役,已然在他心中成型。

  次日,晨曦微露,崇祯在垂拱殿召集文武重臣议事。

  殿内气氛肃穆,除了昨日在集英殿受过“洗礼”的文官们噤若寒蝉外,新提拔的武将们也初次面对这等级别的朝会,皆是屏息凝神。

  崇祯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诸卿,金贼虽暂时退却,然其兵锋犹在,虎视眈眈,如今勤王之师已至,京城暂时无虞,然长久对峙,非长策也,孙傅,你先说。”

  孙傅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官家要他当嘴替了。

  于是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奏道:“陛下,金贼虽未攻城,然其截断漕运,我东京城内军民百万之众,每日耗粮无数,臣以为,若对峙日久,不过一月,城中粮草便将告罄,届时,军心浮动,百姓生乱,只恐……”

  他将昨日的话重复了一遍,听得殿中许多文臣心惊肉跳。

  民变,那是比金兵攻城更可怕的噩梦。

  孙傅抬头看了一眼官家,又道:“故而,臣以为,不可坐以待毙!如今金贼攻城失利,士气低迷,而我军勤王将士新至,士气正盛,此消彼长,正是我军主动出击,逼退金贼之良机!”

  “孙卿所言甚是。”

  崇祯目光如炬,扫视群臣,猛地一拍扶手,掷地有声:“城外有十万勤王之师,加上守城禁军,总计约十七万人马!”

  “而金贼号称十五万,实则兵马多散于各地,据探马估算,青城大营最多只有十万人马!”

  “十七万对十万,优势在我!朕意,当主动出击,夜袭金营,一举逼退金贼,解除东京之危!”

  眼前的局面,和崇祯十四年类似。

  那时候,清军大举包围锦州,意图扫平辽东,入主中原。

  大明九边十三万精锐尽出,与十几万八旗军对峙,在松锦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运之战。

  崇祯任命蓟辽总督洪承畴为主帅,可这厮竟和清军对峙了长达一年,寸步未进!

  当时李自成攻克洛阳,一呼百万,席卷中原,朝廷两线作战,粮草本就吃紧,各地旱灾又绝收。

  辽东十三万大军人吃马嚼的长达一年,已然粮草不济。

  与其等粮草耗尽,军队哗变,崇祯只能下旨让洪承畴速战速决。

  因为朝廷实在扛不住了。

  要是不打,军队哗变,情况更糟。

  明末军队哗变不是一次两次了,都是因为士兵饿肚子导致的。

  一旦军心散了,还怎么打仗?

  崇祯穿越而来,深知任由东京陷入饥荒,则一切皆休。

  不用金人打进来,自己人就乱套了!

  所以他坚决主战!

  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夜袭金营?”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尤其是投降派几人,脸都吓白了。

  往昔大宋与辽、西夏的对峙中,以防守为主,极少主动出击,更何况面对的是凶悍的金军。

  这出去不得被女真人给揍死?

  要知道,那帮女真人可是在深山老林里滑铲东北虎的存在!根本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