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竹影中的新局1-《和谐抽卡王:我用广场舞拯救世界》

  清晨的露水顺着修表铺的竹篱笆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李小明蹲在篱笆根前,用镊子夹起一片卷曲的竹叶。

  叶尖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背面的绒毛凝结着墨绿色的晶体 。

  这是第七代竹节菌的孢子囊,比疗养院发现的菌株活性高出 47%。

  “第 188 天。” 他翻开牛皮日记,钢笔在纸页上划出沙沙声。

  第 74 页的空白处,七根简笔画空心竹环绕着个微型喇叭,旁边注着 “20hz 以下”。

  “低频共振持续增强,源头指向城西 1.3 公里。”

  修表铺的木门被推开时,挂着的铜铃晃出一串清响。

  诸葛铁牛背着外卖箱走进来,裤脚沾着的泥浆里混着几片竹叶,是从生态科技园门口带回来的。

  “王翠花的老伴又犯病了。” 他把一个证物袋放在柜台上,里面装着半块发霉的竹筒饭,“赵卫国说听见墙里有凤凰传奇的歌,非要拆墙板找喇叭。”

  李小明捏起竹筒饭凑到鼻尖,一股混合着杏仁味和腐叶的气息钻进鼻腔 。

  这是竹节菌代谢物的特征。

  他突然想起赵胜男笔记本里的话:“701 实验室的最后一批菌液,用竹纤维封装后不知所踪。”

  柜台后的玻璃柜里,赵胜男的怀表正在滴答作响。

  表盘里的银杏叶在晨光中透出脉络,恰好组成 “0713” 的字样 。

  这是她的警号,也是特调局秘密实验室的代号。

  李小明打开怀表后盖,发现内侧刻着一行小字:“竹节间距 x3.14 = 共振频率”。

  “科技园今早剪彩。” 诸葛铁牛的手指在证物袋上敲出摩尔斯电码的节奏,“高志远的侄子高明主持,剪彩用的剪刀是竹制的,手柄上刻着‘绿竹计划’。”

  李小明的目光落在窗外的竹林上。

  最粗的那棵竹子昨晚被人锯断了半截,断口处渗出的汁液在阳光下泛着荧光。

  他突然抓起修表工具箱:“去看看。”

  生态科技园的大门像一片巨大的竹叶,不锈钢框架上蚀刻着细密的纹路。

  诸葛铁牛假装送外卖凑近观察,发现这些纹路其实是二进制代码,翻译过来是 “共生竹计划”。

  剪彩现场的红地毯旁,新栽的观赏竹排列得整整齐齐。

  竹秆的间距精确到厘米,切口处泛着冷光。

  李大芬带着广场舞队的姐妹们来看热闹,手里的红扇不小心碰到竹秆,扇面立刻染上墨绿色的痕迹。

  “这竹子不对劲。” 李大芬用指甲刮了刮竹节,粉末落在手心冰凉刺骨,“比俺家腌菜的竹筒还硬。”

  高明站在主席台上,颈间挂着枚竹节状挂坠。

  阳光透过挂坠上的芯片,在地上投出复杂的星图,每个星点都对应着社区居民的住址。

  他的秘书小陈端着茶杯走过时,杯底在大理石地面划出 “701” 的字样 。

  这是特调局内部的紧急代码。

  诸葛铁牛的 “和谐契约” 卡在衬衫里发烫。

  卡片边缘的金线顺着竹影流动,在胸口拼出张简易地图,指向科技园西北角的竹林。

  他拽了拽李小明的衣角,两人假装系鞋带,蹲下身时看见竹根处埋着段破损的管道,绿色的菌液正顺着须蔓往上爬。

  “是生物纤维伪装的。” 李小明用修表刀挑出一缕纤维,在阳光下能看见里面缠绕的金属丝,“和罐头厂鼠穴里的样本同源,但传导效率提升了 300%。”

  突然响起的礼炮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高明的挂坠在震波中发出嗡鸣,挂坠上的细微划痕 。

  那是上周被赵卫国的拐杖砸的 , 现在闪过一丝红光。

  小陈趁机将一张折叠的纸条塞进诸葛铁牛的外卖箱,上面用竹炭笔写着:“b7 仓库,午夜。”

  修表铺的铜铃在午后晃得格外急促。

  王翠花抱着富贵冲进来说,社区的流浪猫集体往科技园跑,爪子上沾着绿色的粉末。

  “富贵对着竹篱笆狂吠,项圈上的报警器都响了。” 她的蓝布衫袖口沾着点黏液,在阳光下拉出银丝。

  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猫爪上的粉末,细胞壁里的金属丝清晰可见。

  这些生物纤维在特定声波刺激下会释放熵增因子,与当年罐头厂的样本相比,多了三组次声波峰谷 。

  这是赵胜男牺牲前录下的最后一段音频特征。

  “是静心疗养院的手法。” 诸葛铁牛摸着胸口发烫的契约卡,“他们用竹子当介质,把次声波藏在广场舞音乐里。”

  社区广场上,张大爷的收音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噪音。

  调频显示 70.1mhz,恰好是特调局的加密频道。

  噪音中夹杂着模糊的对话:“… 高明的权限卡… 在竹林第三个节点…”

  李大芬的广场舞队正在排练新编的《山河图》,音箱突然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李小明跑过去拆开音箱,发现里面缠着墨绿色的生物纤维,随声波释放的熵增因子让空气都泛起涟漪。

  “这些纤维会钻进人的毛孔。” 李小明用镊子夹起一缕纤维,在阳光下能看见里面游动的菌细胞,“就像当年疗养院的安神茶。”

  夜幕降临时,诸葛铁牛蹲在科技园围墙外。

  激光笔在竹丛上打出光点,这是小陈用粉笔做的标记。

  当激光落在最粗的竹根处,地面突然传来轻微的震动,像有什么东西在地下蠕动。

  “是新的污染管道。” 李小明摸出金属探测器,屏幕在 “3.7 米” 处疯狂跳动,“比产业园的隐蔽,用竹纤维做了伪装层。”

  午夜的科技园竹林弥漫着雾霭。

  诸葛铁牛和李小明顺着管道的震动声摸到 b7 仓库,门锁被人从里面撬开,地上散落着竹制脚手架的零件。

  仓库里的货架摆着一排排竹制罐头,标签上写着 “天然竹沥水”,生产厂家一栏印着 “黑龙集团子公司”。

  这是孙二楞子出狱后注册的新公司。李小明打开一罐,墨绿色的液体在月光下泛着荧光,里面漂浮着细小的竹节碎片。

  “第七代竹节菌。” 他用滴管吸了一滴放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的菌细胞正在分裂,形成类似竹节的环形结构,“能通过植物根系扩散。”

  仓库角落的竹制书桌上,摊着本实验日志。

  最新一页画着社区地图,碧水湾的位置被标成红色,旁边的数据流显示 “污染覆盖进度 37%”。

  诸葛铁牛突然注意到桌腿上的刻痕,是串摩尔斯电码,翻译过来是 “共振频率 = 竹节间距 x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