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新朝纲领-《穿越成鸟,功德成仙》

  次日,金陵菜市口。

  人山人海。

  冰冷秋风卷着血的腥气,吹过每一个伸长了脖子的百姓脸庞。

  高台之上,孙勇、王洪等几名昨日还在大殿之上叫嚣的元老将领,被五花大绑,嘴里塞着破布,跪成一排。

  他们的身后,站着手持鬼头刀的,面无表情的刽子手。

  监斩官,是李朝峰。

  他看了一眼天色,从签筒里抽出一支令箭,没有丝毫犹豫,猛地扔在地上。

  “时辰已到!”

  “行刑!”

  噗!噗!噗!

  数颗人头,冲天而起。

  滚烫的鲜血,染红了高台。

  人群发出一阵惊恐的骚动,随即又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了。

  金陵,变天了。

  那些被斩落的人头,连同他们背后代表的旧日势力,被新主用最酷烈的方式,彻底从这片土地上抹去。

  家产,尽数抄没,充入军库。

  罪名,是四个冰冷的大字。

  意图谋反。

  ……

  同一天,议事大殿。

  祝兴宗正式接替王强“大将军”之位。

  当那方代表着最高军权的虎符,交到他手中时,殿内所有的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参见大将军!”

  山呼之声,回荡在大殿之内。

  这一次,再无半分杂音。

  祝兴宗坐在那张虎皮大椅上,一身孝服未褪,只是平静地看着下方。

  “平身。”

  百官起身,一个个噤若寒蝉。

  昨日的鲜血,还未干透。

  祝兴宗没有说任何场面话,直接拿起了桌案上的第一份军令。

  “传令。”

  “擢升西征军副将赵伍,为左将军,总领金陵城外三大营。”

  “擢升西征军先锋李朝峰,为右将军,总领金陵城防及巡防营。”

  “原西征军中,所有校尉、都尉、百夫长,官升一级,择优填补各营空缺。”

  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清晰地发出。

  殿下,一片哗然。

  这是毫不掩饰的大换血!

  他用最快的速度,将整个金陵势力的兵权,牢牢地抓在了自己西征嫡系的手中。

  一些旧臣的脸上,血色褪尽。

  而李朝峰、赵伍等新贵,则是满面红光,激动地出列谢恩。

  祝兴宗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然后,他站起身,走到了大殿中央那副巨大的堪舆图之前。

  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祝兴宗拿起一根长杆,敲了敲地图。

  “诸位。”

  “我意,于三月之内,发动北伐。”

  “一统天下。”

  轰!

  这句话,比昨日那颗滚落在地的头颅,更让百官们感到震骇!

  北伐?

  现在?!

  西征刚刚结束,大军疲敝。金陵内部,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清洗,人心未定。

  这个时候发动倾国之战?

  疯了!

  这简直是疯了!

  张柬之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嘴唇哆嗦着,想要劝谏。

  “大将……将军,此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国库空虚,兵士疲敝,此时北伐,恐怕……”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

  祝兴宗的目光,就那样平淡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张柬之剩下的话,瞬间卡在了喉咙里。

  他想起了菜市口那几具还未凉透的尸体。

  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头顶。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臣……老臣愚钝!”

  大殿之内,再无人敢发一言。

  前日的立威,效果好得惊人。

  祝兴宗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张柬之。

  他只是用手中的长杆,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凌厉的,贯穿南北的直线。

  “诸位以为,我等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

  “不是兵多,不是将广。”

  “而是,快!”

  他的长杆,重重地点在了北方的几个势力范围上。

  “如今,天下诸侯,皆以为我金陵新丧,内部不稳,必将休养生息。这,便是他们最大的错觉!”

  “趁其不备,以雷霆之势,席卷中原!此为天时!”

  “我西征大军,新灭西蜀,士气正盛,兵锋正锐,只需稍作休整,便可再战!此为兵利!”

  “燕王已灭,天下震动,北方诸侯,貌合神离,各有算盘,绝无可能拧成一股!我军只需寻其弱点,集中优势,便可逐个击破!此为地利!”

  “天时,兵利,地利,尽在我手!”

  “为何不战?!”

  祝兴-宗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手中的长杆,在地图上飞快地点动,勾勒出一条条精妙绝伦的进军路线。

  分兵,合围,穿插,佯攻……

  一个宏大而缜密的战略构想,在他的阐述下,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其眼光之长远,逻辑之严密,对天下大势把握之精准,让在场所有自诩为国之栋梁的文臣武将,全都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个少年人的冲动与疯狂。

  可现在他们才明白。

  这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赌上国运的,惊天豪赌!

  而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大将军,对这场豪赌,有着绝对的自信!

  张柬之跪在地上,早已是冷汗涔涔。

  他心中,再无半点不服。

  只剩下无尽的敬畏。

  将整个北伐的战略部署说完,祝兴-宗扔掉了手中的长杆。

  他走回主位,坐下。

  “我亲率大军北征期间。”

  “金陵后方事务,由我妻王雪,协同张柬之等几位大人,共同署理。”

  此言一出,张柬之等人心中一松。

  让王雪参与,这是安抚王氏旧部。

  然而,祝兴宗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但,凡军国大事,若有不决。”

  “皆需请示我干娘,玄云道长。”

  “她的决断,便等同于我的决断。”

  祝兴宗环视全场。

  “诸位,可有异议?”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玄云道长?

  那个跟在祝兴宗身边的,长相普通的中年坤道?

  百官们想起了那一日,在城外十里长亭,那道门佛门高人所带来的,如同山崩地裂般的恐怖威压。

  异议?

  谁敢有异议?

  这道命令,既安抚了王氏一族,又用一个绝对无法撼动的力量,将最终的决策权,牢牢地锁死。

  一个完美的,权力制衡之局。

  “臣等……遵命!”

  百官再次跪倒,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的心悦诚服。

  第二次朝会,结束。

  整个金陵势力,如同一台被拧紧了发条的,精密的战争机器。

  无数的粮草,开始向着边境囤积。

  城外的军营,日夜操练,杀声震天。

  兵工厂的炉火,三月不熄,一柄柄崭新的兵器,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军中。

  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了那场即将到来的,决定天下命运的北伐,高速运转。

  夜。

  深了。

  祝兴宗独自一人,站在空无一人的祭奠大殿之内。

  他站在王强的灵位前,手中拿着一块白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那柄属于王强的镇山剑。

  他将所有的悲痛,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统一天下的,冰冷的动力。

  剑锋,在烛火的映照下,泛起森然的寒光。

  寒光,映出了他那张再无半分少年稚气的,坚毅而冷酷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