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国瑞之名-《穿越成鸟,功德成仙》

  王强的手,按在了那封信上。

  “这封信。”

  他的声音,沙哑,却又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

  “你,现在还不能看。”

  祝十六的心脏,狂跳不止。

  他看着那本厚厚的,名为《王氏》的族谱,又看了看那封神秘的信,只觉得口干舌燥。

  师父深夜召见,拿出这两样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强没有让他疑惑太久。

  他翻开了那本散发着墨香的族谱,直接翻到了记载着他自己这一脉的那一页。

  他拿起笔,蘸满了浓墨。

  在自己名字的下方,他顿了顿,随即,笔走龙蛇。

  祝十六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那支笔。

  他看到,师父在“义子”那一栏,写下了三个字。

  祝兴宗。

  祝十六的大脑,嗡的一声。

  紧接着,王强又在名字的旁边,添上了两个小字。

  字,国瑞。

  “十六,只是你的小名。”王强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书房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王强的义子,大名兴宗,字国瑞。”

  “振兴宗业,家国祥瑞!”

  “这是为师,对你的期望。”

  轰!

  祝十六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成了王强的义子?还被写进了族谱?

  这……这怎么可能!

  他只是干娘的干儿子,一个外姓之人!

  然而,还没等他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

  王强,又抛出了一个更让他魂飞魄散的消息。

  “我已决定。”

  王强放下笔,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将我唯一的女儿,王雪,许配于你。”

  “待你及冠之后,便为你们完婚。”

  ……

  祝十六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书房的。

  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义子。

  驸马。

  兴宗,国瑞。

  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身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惶恐。

  他不安。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被师父,亲手推到了那个最危险,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上!

  从此以后,他就是所有觊觎那个位置的人,眼中最需要拔除的那根钉子!

  他将被彻底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

  第二天。

  将军府册封义子,定下婚约的消息,像一阵飓风,瞬间席卷了整个金陵城。

  陈平的府邸之内。

  一群“新进派”的核心官员,正聚集在此。

  “陈公,这……这可如何是好?”一个官员满脸焦急,“主公此举,莫非真要立那祝十六为储?”

  陈平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吹了吹热气,脸上却带着一丝成竹在胸的微笑。

  “稍安勿躁。”

  他放下茶杯,环视众人。

  “你们啊,只看到了其一,未看到其二。”

  “主公确实看重祝十六的才能,但你们别忘了,他姓祝,不姓王!”

  陈平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睿智。

  “主公将女儿嫁给他,又收他为义子,看似是天大的恩宠,实则是将他彻底绑死在王家的战车上!”

  “一个外姓的女婿,一个没有血缘的义子,他能继承大统吗?”

  “不能!”

  “主公这是要让他,成为未来真正‘王氏储君’最忠心,也最没有威胁的,辅国孤臣啊!”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对啊!

  一个外姓人,怎么可能继承基业!

  主公这是在用联姻和义子的名分,彻底断了祝十六的念想,让他死心塌地为王家卖命!

  想通了这一点,所有人脸上的忧色,一扫而空。

  “陈公高见!”

  “如此说来,我等更应该加紧劝谏,请主公早日从宗族中过继子嗣,立下正统!”

  “没错!只要正统一定,那祝十六,便只是一个能力出众的臣子罢了,不足为虑!”

  一时间,府内的气氛,重新变得热烈起来。

  他们都以为,自己看穿了王强的深意。

  ……

  面对“新进派”雪片般飞来的,请求过继子嗣的奏折。

  王强,全部留中不发。

  他仿佛完全没有理会这些朝堂上的暗流。

  第三天。

  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将麾下两员悍将,调到了祝十六,不,现在应该叫祝兴宗的麾下。

  一个是曾经庐州军的降将,精通兵法,头脑灵活的赵伍。

  另一个,则是从山贼时期就跟随王强,勇猛过人,忠心耿耿的亲卫队长,王大锤。

  王强将祝兴宗叫到练武场。

  当着赵伍和王大锤的面,他拍着祝兴宗的肩膀,沉声说道:

  “兴宗。”

  “从今日起,赵伍为你的副将,王大锤为你的亲卫队长。”

  “我允许你,以他们二人为班底,自行招揽亲信,建立一支,只属于你自己的力量!”

  此言一出,赵伍和王大锤,心神剧震!

  他们看向祝兴宗的目光,瞬间变得不同了!

  这已经不是恩宠了!

  这是在分兵权!

  祝兴宗手足无措。

  名分,婚约,现在又有了自己的班底。

  师父给的这一切,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几乎要扔出去。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该接,还是该拒。

  ……

  深夜。

  清风院。

  祝兴宗失魂落魄地,坐在林羽的面前。

  他将这几天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干娘。

  “干娘……”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我该怎么办?”

  “我……我该接受吗?”

  林羽依旧在院子里,悠闲地品着茶。

  月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那普通的面容,都带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她听完祝兴宗的话,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她只是放下茶杯,静静地看着他。

  “你的路,你的心会告诉你怎么走。”

  “无论你怎么选。”

  林羽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敲在祝兴宗的心上。

  “我都会在你的身后支持你。”

  ……

  祝兴宗在自己的房中,枯坐了一夜。

  林羽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他的路……

  他的心……

  他想起了五年前,在李阀治下,看到的那些饿死的枯骨,那些被士兵随意屠戮的百姓。

  他想起了在张氏领地,看到的那些易子而食,为了一个馒头打得头破血流的流民。

  他又想起了希望镇。

  想起了那片金色的麦浪,和人们脸上安宁的笑容。

  想起了金陵城。

  想起了这里繁华的街道,和百姓眼中对生活的热爱。

  一个是地狱。

  一个是人间。

  他都经历过。

  那个在他心中燃烧了多年的念头,从未如此清晰。

  他要结束这个吃人的乱世!

  他要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有田种,有饭吃,有家归!

  可是,靠谁?

  靠那些只知吸血的诸侯吗?

  不。

  只能靠自己!

  而眼前,师父王强,已经将一条通往最高权力的,最直接的道路,铺在了他的脚下!

  这条路,布满荆棘,充满杀机。

  但它,是唯一能实现他心中宏愿的路!

  窗外,天色渐亮。

  祝兴宗缓缓站起身。

  他眼中的惶恐和迷茫,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决然!

  ……

  次日。

  当祝兴宗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感觉到,他变了。

  他不再有丝毫的惶恐不安。

  他坦然地接受了王强的所有安排。

  他找到赵伍和王大锤,开始有条不紊地,从军中挑选精锐,组建自己的亲卫队。

  他甚至开始主动处理一些棘手的政务,展现出了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与老练。

  他的这种“安分守己”,让陈平为首的“新进派”,彻底松了一口气。

  他们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祝兴宗,已经满足于“驸马”和“将军”的地位了。

  他很聪明,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一个安分守己的权臣,对未来的“王氏储君”而言,是好事。

  从此,朝堂上请求王强过继子嗣的声音,反而渐渐小了下去。

  他们觉得,没必要再逼得太紧了。

  王强看着祝兴宗的表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块璞玉,终于要开始,绽放他自己的光芒了。

  他随即,对身边的亲信,下达了一道命令。

  “传令下去。”

  “三日之后,召开最高级别的军政会议。”

  “所有核心文武,一个,都不能缺席!”

  ……

  三日后。

  将军府,议事大厅。

  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王强高坐主位,俯瞰着下方站得满满当当的文武百官。

  祝兴宗,一身戎装,笔直地站在他的左手侧。

  陈平,一袭儒袍,安静地立于文臣之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强的身上。

  他们知道,今天,一定有大事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