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圣人瞩目-《人族圣朝:从商纣五皇子开始》

  东鲁天穹,千丈气运金龙游弋于三万里紫气云海之中,煌煌威仪,照耀洪荒大地。这亘古未有的异象,其所蕴含的“革鼎”与“新生”之意,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穿透层层虚空,最终抵达了那至高无上的所在——三十三天外,混沌深处,圣人道场。

  首阳山,八景宫。

  玄都洞内,太上老子漠然垂目,身前八卦炉中紫火静静燃烧,映照着他古井无波的面容。炉火中偶尔闪现东鲁景象,百姓安居,百工竞技,文明之火炽盛。他目光在那条气运金龙上停留一瞬,又看向殷星身影,最终缓缓闭合。

  “人道变数,亦在天数之内。”淡漠的声音在空寂的宫殿中回荡,旋即消散,再无痕迹。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便是他的态度。只要不触及人教根本,这变革是好是坏,皆由天数定夺。

  昆仑山,玉虚宫。

  元始天尊高坐九龙沉香辇,面色沉静,周身萦绕着至高无上的天道威严。他目光穿透无尽空间,落于东鲁,看着那条桀骜腾飞、试图挣脱某种既定命运束缚的气运金龙,眉头微微蹙起。

  “殷星…异数。”他声音冰冷,不含丝毫情感,“立新政,聚寒门,兴武道,看似强盛一时,实则扰乱天命秩序,背离古道纲常。长此以往,尊卑不分,上下失序,成何体统!”

  那紫气东来的异象,在他眼中并非祥瑞,而是对既定“天命”的挑衅。封神之劫将至,一切皆需按天道演化的剧本行进,任何试图自强、摆脱宿命、甚至可能削弱天庭神权需求的行为,都是对“天命”的阻碍。

  他缓缓抬起手掌,一道萦绕着玉清仙光的符诏凭空凝聚,其上道纹流转,蕴含无上法令。

  “封神将至,凡阻拦天命、悖逆天道纲常者,任其气象万千,终将化为灰灰,上榜封神。”

  符诏化作流光,飞出玉虚宫,直落山下。

  “广成子,持吾符诏,下山一行。察东鲁之事,观殷星之行。若其知天命,尚可规劝;若冥顽不灵…你自知如何处置。”

  金鳌岛,碧游宫。

  通天教主负手立于碧游宫外,眺望东鲁方向,眸中剑意凛冽,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截教教义,本就截取一线生机,对于东鲁那蓬勃奋发、自强不息的气象,他天然便有一分好感。

  “好一个气运金龙!好一个紫气东来!大师兄漠视,二师兄不喜,倒是让这死水般的洪荒,多了些趣味。”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殷商气数?呵呵,天道之下,岂有永恒之王朝?若这殷星真能走出一条新路…”

  他并未再多言,周身剑意却愈发激昂,搅动得混沌之气翻涌不息。封神劫起,或许这异数,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只要不触及截教根本,他乐见其成。

  娲皇宫。

  女娲娘娘静坐云床,神色最为复杂。她为人族圣母,见证人族从蒙昧弱小走到今日,虽造人成圣,其后却因殷商纣王题诗亵渎之事,心灰意冷,不再过多插手人族事务。此刻,感受着东鲁那股前所未有、不依赖神佛、只凭自身奋斗凝聚的磅礴气运和文明火光,她心中百感交集。

  那气运金龙中蕴含的人道自强意念,纯粹而炽热,让她沉寂已久的心湖也泛起微澜。但这股力量,又明显背离了依赖神灵庇护的旧路,甚至对神灵保持着一种审慎的疏离。

  她轻轻叹息一声,最终归于沉寂。袖手旁观,仍是她的选择,只是这选择之中,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怅然。

  西方极乐世界,八宝功德池旁。

  接引道人面色悲苦更甚,准提道人则眼中精光闪烁,算计之意几乎溢出。

  “师兄,此子已成气候,气运加身,紫气垂青,硬碰恐难速胜,反损我西方气运。”准提缓缓道,“然其道,与我西方普度众生之宏愿,根本相悖。他所言‘人道自强’,实则是断我信仰根基!”

  接引颔首,声音低沉:“确乃心腹大患。先前小挫,无关痛痒。今其气象已成,需从长计议,寻其破绽,或以大势压之,或以因果缠之…”

  两位圣人神念交织,推演天机,无数算计于无声无息间生成。东鲁的繁荣,殷星的崛起,在他们眼中已从可攫取的利益,变成了必须拔除的障碍。只是如今对方气运正隆,需等待,或是…制造一个合适的时机。

  玉虚宫符诏落下,一道沉稳浩大的仙光自昆仑山升起,朝着东南方向而去。仙光之中,一位面容古朴、气息深不可测的道人显现,手持玉虚符诏,目光平静却蕴含无上威严,正是元始天尊座下首徒,击金钟首仙——广成子。

  他奉圣人符诏,下山而来。

  其目标,直指东鲁,直指那引动惊世异象的殷商五皇子——殷星。

  圣人之瞩目,或漠然,或忌惮,或算计,终于从高渺的三十三天外,投下了实质性的目光与手段。封神大劫的阴影,因东鲁的意外崛起,似乎更快的笼罩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