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首秀评分-《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

  ### **第65章《首秀评分》**

  陈昊的“帝国宣言”余音未绝,新闻发布会便在一种极度亢奋与混乱的氛围中宣告结束。记者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出口,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第一手资料和那个石破天惊的概念传递回去。

  陈昊在张志远和安保人员的护送下,迅速离开了媒体室,将身后的喧嚣与争论留在原地。

  几乎在他回到庄园书房的同时,第一波媒体评价已经如同雪片般,通过网络和通讯社反馈回来。张志远和公关团队早已严阵以待,迅速整理着关键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老板,舆论……分化非常明显。”张志远将第一批汇总的报告递给陈昊,语气复杂。

  陈昊接过平板电脑,快速浏览起来。

  持负面和质疑态度的媒体,主要集中在他的“帝国宣言”上。

  《洛杉矶每日新闻》的评论员专栏标题颇为惊悚:《小心!你的湖人队正成为商业怪兽的饵食!》。文章激烈地批评道:“陈昊的野心令人不安!他将我们心爱的球队视为一个‘Ip’,一个‘平台’,一个‘商业帝国的基石’!这是对湖人纯粹体育精神的亵渎!我们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球队的每一个决定,都将被冰冷的商业利益所驱动,球员变成资产,比赛变成秀场!”

  一些保守的体育评论员也在电视上表达了类似担忧:“他的眼睛盯着的是全球市场和大把的钞票,而不是奥布莱恩奖杯!我怀疑当冠军与商业利益冲突时,他会如何选择?”

  然而,同样有大量的媒体,尤其是财经和主流综合媒体,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快讯标题是:《野心勃勃:湖人新老板描绘“超越篮球”的商业蓝图》。文章相对客观地引用了陈昊的论述,并评论道:“尽管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陈昊确实指出了一个方向——顶级体育Ip的巨大商业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如果他能够成功地将竞技成绩与商业运营结合,或许真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模式。他的视野和魄力,值得关注。”

  《纽约时报》的报道则更侧重于分析其背景和象征意义:《东方资本入主西方体育图腾,全球化下的文化交融与商业野心》。文中写道:“陈昊的出现,象征着全球资本流动和体育产业格局的变化。他的‘帝国’构想,无论成败,都将是研究体育商业化的一个绝佳案例。”

  甚至ESpN的资深分析师也在节目中表示:“抛开情绪化的指责,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思路是符合职业体育发展大趋势的。NbA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联盟。关键在于,他能否找到篮球情怀与商业扩张的平衡点。至少,他让我们看到了湖人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这比固步自封要好。”

  网络上的讨论更是炸开了锅。

  球迷论坛分裂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看到了吧!他就是个商人!根本不是真爱篮球!”

  “完了,湖人要变成马戏团了!”

  “我倒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现代体育不就是商业吗?能赚钱才能买好球员,才能拿冠军啊!”

  “至少他很坦诚,比那些虚伪的老板强。而且他承诺冠军是根基,这还不够吗?”

  “超越篮球的帝国……听起来很酷啊!如果真能做到,湖人就是世界第一体育品牌了!”

  毁誉参半,两极分化。这就是陈昊首次亮相后,舆论场的真实写照。

  陈昊放下平板,脸上看不出喜怒。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打破常规必然引来争议,宏大的构想总会伴随质疑。

  “老板,我们需要做一些舆论引导吗?淡化一下‘帝国’的概念?”公关总监小心翼翼地建议。

  “不需要。”陈昊果断摇头,“既然话说出去了,就要敢于承担。争议本身也是热度。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辩解,而是用接下来的实际行动,去一步步填充这个蓝图。当胜利到来,当切实的商业成果展现时,那些质疑的声音自然会减弱。”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洛杉矶的夜幕已经降临,城市的灯火如同他内心野心的倒影,璀璨而广阔。

  首秀的评分已经出来,有A ,也有F。但他并不在意这份由别人打出的临时成绩单。

  他知道,真正的评分,来自于未来。来自于他如何驾驭这支球队,如何运作这个品牌,如何将那个看似狂妄的“帝国宣言”,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发布会只是鸣响了起跑的第一枪,漫长的征途,现在才真正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