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斯特恩的考量-《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

  **第54章 《斯特恩的考量》**

  位于纽约NbA总部最高层的大卫·斯特恩办公室,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曼哈顿的繁华景象。但此刻,斯特恩的目光并未投向窗外,而是聚焦在办公桌上那份厚厚的、关于陈昊收购湖人案的评估报告上。他刚刚结束了与几位核心副总裁以及法律顾问的闭门会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脑海中权衡着最终的利弊。

  作为联盟的掌舵人超过二十年,斯特恩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深知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可能改变联盟的航向。陈昊的收购案,无疑是他职业生涯末期面临的最复杂、也最具潜在颠覆性的议题之一。

  他的案头,摆放着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反对的理由清晰而有力:**

  1. **年龄与经验**:陈昊太年轻了,缺乏执掌职业体育球队,尤其是湖人这种级别豪门的经验。年轻人容易冲动,可能做出不理智的决策,破坏球队稳定,甚至成为媒体笑柄。

  2. **文化差异与认同**:非美籍老板,能否真正理解NbA的文化底蕴、球迷情感以及联盟复杂的政治生态?会不会将湖人视为纯粹的赚钱工具,而非一项需要精心呵护的体育传统?

  3. **未知的风险**:尽管资金来源被证明合法,但其庞大的海外资产结构和陈昊神秘的崛起经历,依然存在不可控的未知数。联盟是否需要冒这个险?

  4. **竞争平衡的担忧**:虽然陈昊口头承诺遵守规则,但其庞大的财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其他老板,尤其是小市场老板的焦虑,他必须认真考虑。

  **然而,支持的理由同样极具说服力,甚至更为诱人:**

  1. **财务的绝对稳健**:全现金收购!这在联盟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交易中极为罕见。这意味着交易绝无失败风险,巴斯博士能顺利拿到钱,联盟也能避免一场可能旷日持久、充满变数的交易闹剧。这对于维护联盟和湖人队的稳定至关重要。

  2. **全球化战略的完美载体**:斯特恩的雄心一直是让NbA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联赛。陈昊的华裔背景和他描绘的“亚洲战略2.0”,简直是为NbA量身定做的加速器。一个由华人老板掌控的湖人队,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和可信度,这远比联盟自己费力推广要高效得多。这可能是NbA超越北美,真正成为全球体育领导者的历史性机遇。

  3. **管理思路的成熟度**:从陈昊在听证会上的表现,以及他坚持保留库普切克、挽留菲尔·杰克逊、邀请巴斯博士担任名誉主席等一系列举措来看,他并非一个鲁莽的年轻人,反而展现出惊人的老练和对体育规律的尊重。他懂得借助专业人才,懂得平稳过渡,懂得传承的价值。这大大降低了“年轻”带来的风险。

  4. **带来新的活力与关注**:无论结果如何,一位如此年轻、神秘、富有的东方老板入主湖人,本身就将是全球媒体追逐的焦点,为NbA带来巨大的流量和话题度,提升联盟的整体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斯特恩站起身,走到窗边。他想起与陈昊的那通电话,那个年轻人语气中的自信和描绘的蓝图,确实打动了他。他也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推动梦之队参加奥运会、选秀姚明等决策,每一次打破常规,都为联盟带来了飞跃。

  “竞争平衡……可以通过规则来约束。”斯特恩喃喃自语,“但全球化的机遇,稍纵即逝。”

  他意识到,陈昊带来的,不仅仅是收购一支球队的钱,更是一把可能打开一个新时代大门的钥匙。拒绝陈昊,或许能维持现状的安稳;但接纳陈昊,则可能拥抱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对于一个立志打造不朽传奇的联盟掌舵人而言,有时候,机遇比风险更值得珍视。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负责老板投票事务的副总裁。

  “通知所有球队老板,”斯特恩的声音平稳而坚定,“就陈昊收购洛杉矶湖人队一事,联盟办公室经过审慎评估,认为该交易符合联盟长远利益,**建议批准**。”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以我个人的名义,与几位尚未明确表态的关键老板再进行一次沟通,阐述联盟的立场和考量。”

  这句话,等同于斯特恩动用了他作为总裁的最终权威和影响力,为陈昊的收购案,投下了最重量级的一张“赞成票”,并为最终的投票结果,定下了基调。

  总裁的考量,已然明晰。天平,开始向着陈昊的方向,决定性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