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姜瀚文从屋里出来。
只有老爹一人,呆呆坐在屋前。
他挨着父亲坐下,握住父亲松弛的手,有点凉。
远眺天空,夕阳已经彻底没入地平线。
灰暗天空,一行大雁成排飞过。
晚夏的夜,虫鸣嗡嗡,四散在天涯海角。
此去经年。
也许,还能再见。
又也许,这就是永别。
“爹,明天杜长老那边,会安排人过来重新修间房子,方便以后我给他们看病。
你让小不点白天别过来,免得被发现。”
“嗯,好,你先休息吧。”姜勇点头,兴致不高。
姜瀚文点头,回屋里。
姜父下巴抵住掌心,因为腿的事,儿子去学医,他同尚子安见过几次面。
没想到,再次见面,却是告别。
尚子安劝自己,让自己给孩子加点压力,不要浪费大好的时光。
有些事,一旦老了,就没机会。
可他清楚,儿子到底有多辛苦。
种药、修炼、学医、研究灵草,几年如一日,无论酷暑寒冬,从来没有懈怠。
外人看见的,仅仅是儿子的外表。
只有他明白,儿子从来没有松懈过。
或许,百年之后,等自己埋进地里。
束缚儿子的那根绳子,才会解开。
“尚医师,你说我捡了个好儿子,这句话,没说错——”
夜,月亮消失,仅有几粒星辰闪烁。
姜瀚文盘腿坐在床边,正对着窗户,以一种奇异的节奏,调整呼吸。
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天亮,天边泛起鱼肚白。
姜瀚文调整方向,打开另外一扇小窗,他的位置,刚好能看见日出。
他正对日出,尝试吸收第一缕破晓紫气。
可直到太阳完全爬出地平线,还是一无所有。
《神息真经》第一层调息,需要凝结夜之冥气,天亮丹阳之紫气,两者为辅,自己气息为主,凝结出第一缕真息在心头,便算是登堂入室,可以开始修炼《神息真经》。
昨晚第一次尝试,失败。
气馁?
不存在。
姜瀚文对自己有清晰认知,他从不觉得自己悟性多好。
武安国提到过,一般人,有可能需要十年之久,才能凝练出第一口神息,开始修炼,所以非天才不可练。
可别说是十年,就是一百年,姜瀚文也不在乎。
磨就是,不急。
起身,活动活动身子,他开始看尚子安给自己留下来的医书。
……
一眨眼,一月时间匆匆而过。
栅栏旁边,修了一间四十平的小院,写着大大的医字。
过去这些日子,没有一个人上门,姜瀚文倒乐得清闲。
“爹,我昨天用葛根熬的水呢?”
“我给小灵通喝了。”
“行,知道了。”姜瀚文苦笑,转身重新熬用于易容的汤。
前天下午,小不点把孩子带过来,给老爹看了一面。
老爹宝贝得不行,就差把姜瀚文卖了,给娃买奶粉。
至于小灵通,是老爹给小不点孩子起的名,寓意灵巧如意,通达人心。
黑黝黝的一小只,粉乎乎的小肚子长满细腻绒毛,摸起来又软又柔顺。
姜瀚文心里嘀咕着,这只小灵通,只怕是没信号。
尚老留给自己的书里,除了医疗知识,最后,附带了一篇简易的易容术。
这可把姜瀚文乐坏了,他现在“正常”年龄是二十七岁,但实际上,身体还是十八岁,一点没变。
这些年,他都是用一些土办法伪装,让自己显得符合年龄一些。
可总有露馅的时候,这个易容术,可谓是及时雨。
现在有了易容术这个蓝本在,他就可以照猫画虎,扩充后续伪装,更好地苟下去。
正调配着东西,有人敲响隔壁房门。
“姜医师在吗?”
看病的来了!
姜瀚文赶紧放下手里东西,拿起针灸包,抹把脸,从小屋后门进,冲到正门口。
深呼吸一口,姜瀚文推开门。
“我就是。”
挑眼看去,来看病的不是别个,正是自己月前招进药田的新人。
而且还是那个他注意到,跑步注重呼吸节奏的武参。
“姜大人!”剑眉星目的武参连忙拱手,因为左脚受伤,姿势勉强。
把人扶进屋子。
“你躺下我看看。”姜瀚文指着床。
“是,姜大人。”
武参蹒跚着走到床边躺下。
半晌。
武参脚上绑着两片钢板,用布条缠着。
武参解释道:“姜大人,我不小心摔伤左腿——”
姜瀚文直接打断他:
“你这腿怎么伤的我不管,但你要是忙着回去,以后可能会耽误修炼。
躺两天你再回去,有问题吗?”
“没有。
我只怕……让姜大人您——”
“没问题就行。”姜瀚文转身,离开房间。
腿上淤青一处接着一处,很显然是受了欺负,被人群殴。
姜瀚文没有菩萨心肠去问武参详情。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他眼里只有病人,没有正义。
两天后,武参杵着拐棍离开。
姜瀚文站在地里,手里多出一片深褐色圆片。
这是苦杏果的果核,武参昨天不小心掉下的。
放在鼻间闻,味道很淡,一股薄荷似的凉气,钻进喉咙,很舒服。
如果眼前人的武,同武安国的武是同一个字。
这个东西,难道能帮助《神息真经》的修炼?
过去一月,姜瀚文对于第一步凝结神息,进展不是没有,他现在能够感受到子时那股凉气和早晨那一线灼热。
但距离凝聚神息,他把握不好到底是即将成功,还是遥遥无期。
咻!
杏片旋转飞远,姜瀚文转身。
管他的,现在的重点是易容术,先把这东西完全吸收再说。
有了第一个武参,就有第二个。
从试探到认可,姜医生的名声渐渐盖过他也是药农的事。
一晃,三个月,又到了冬初。
姜瀚文坐在院子里,怀里躺着黝黑一团鳞甲。
突然,蜷缩成一团的鳞甲撑开,一双小眼睛激灵睁开。
“有人来了,去找你娘吧。”姜瀚文揉了揉小灵通脑袋。
“滋溜~”
小家伙伸出粉红小舌头,亲昵舔过姜瀚文脸颊,一溜烟跑进屋里,钻入地洞。
姜瀚文关上门,刚坐下。
脚步声慢慢靠近。
“咚咚~”
“前辈,您在家吗?”
姜瀚文有点懵,前辈?
谁会这么喊自己,而且,这声音有点耳熟。
“进来,门没锁。”
房门打开,两个年轻人映入眼帘。
小一点的是吴林生,吴清河的义子,当初让自己去招人的传话筒。
站在他旁边的,是自己第一个病人——武参。
        只有老爹一人,呆呆坐在屋前。
他挨着父亲坐下,握住父亲松弛的手,有点凉。
远眺天空,夕阳已经彻底没入地平线。
灰暗天空,一行大雁成排飞过。
晚夏的夜,虫鸣嗡嗡,四散在天涯海角。
此去经年。
也许,还能再见。
又也许,这就是永别。
“爹,明天杜长老那边,会安排人过来重新修间房子,方便以后我给他们看病。
你让小不点白天别过来,免得被发现。”
“嗯,好,你先休息吧。”姜勇点头,兴致不高。
姜瀚文点头,回屋里。
姜父下巴抵住掌心,因为腿的事,儿子去学医,他同尚子安见过几次面。
没想到,再次见面,却是告别。
尚子安劝自己,让自己给孩子加点压力,不要浪费大好的时光。
有些事,一旦老了,就没机会。
可他清楚,儿子到底有多辛苦。
种药、修炼、学医、研究灵草,几年如一日,无论酷暑寒冬,从来没有懈怠。
外人看见的,仅仅是儿子的外表。
只有他明白,儿子从来没有松懈过。
或许,百年之后,等自己埋进地里。
束缚儿子的那根绳子,才会解开。
“尚医师,你说我捡了个好儿子,这句话,没说错——”
夜,月亮消失,仅有几粒星辰闪烁。
姜瀚文盘腿坐在床边,正对着窗户,以一种奇异的节奏,调整呼吸。
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天亮,天边泛起鱼肚白。
姜瀚文调整方向,打开另外一扇小窗,他的位置,刚好能看见日出。
他正对日出,尝试吸收第一缕破晓紫气。
可直到太阳完全爬出地平线,还是一无所有。
《神息真经》第一层调息,需要凝结夜之冥气,天亮丹阳之紫气,两者为辅,自己气息为主,凝结出第一缕真息在心头,便算是登堂入室,可以开始修炼《神息真经》。
昨晚第一次尝试,失败。
气馁?
不存在。
姜瀚文对自己有清晰认知,他从不觉得自己悟性多好。
武安国提到过,一般人,有可能需要十年之久,才能凝练出第一口神息,开始修炼,所以非天才不可练。
可别说是十年,就是一百年,姜瀚文也不在乎。
磨就是,不急。
起身,活动活动身子,他开始看尚子安给自己留下来的医书。
……
一眨眼,一月时间匆匆而过。
栅栏旁边,修了一间四十平的小院,写着大大的医字。
过去这些日子,没有一个人上门,姜瀚文倒乐得清闲。
“爹,我昨天用葛根熬的水呢?”
“我给小灵通喝了。”
“行,知道了。”姜瀚文苦笑,转身重新熬用于易容的汤。
前天下午,小不点把孩子带过来,给老爹看了一面。
老爹宝贝得不行,就差把姜瀚文卖了,给娃买奶粉。
至于小灵通,是老爹给小不点孩子起的名,寓意灵巧如意,通达人心。
黑黝黝的一小只,粉乎乎的小肚子长满细腻绒毛,摸起来又软又柔顺。
姜瀚文心里嘀咕着,这只小灵通,只怕是没信号。
尚老留给自己的书里,除了医疗知识,最后,附带了一篇简易的易容术。
这可把姜瀚文乐坏了,他现在“正常”年龄是二十七岁,但实际上,身体还是十八岁,一点没变。
这些年,他都是用一些土办法伪装,让自己显得符合年龄一些。
可总有露馅的时候,这个易容术,可谓是及时雨。
现在有了易容术这个蓝本在,他就可以照猫画虎,扩充后续伪装,更好地苟下去。
正调配着东西,有人敲响隔壁房门。
“姜医师在吗?”
看病的来了!
姜瀚文赶紧放下手里东西,拿起针灸包,抹把脸,从小屋后门进,冲到正门口。
深呼吸一口,姜瀚文推开门。
“我就是。”
挑眼看去,来看病的不是别个,正是自己月前招进药田的新人。
而且还是那个他注意到,跑步注重呼吸节奏的武参。
“姜大人!”剑眉星目的武参连忙拱手,因为左脚受伤,姿势勉强。
把人扶进屋子。
“你躺下我看看。”姜瀚文指着床。
“是,姜大人。”
武参蹒跚着走到床边躺下。
半晌。
武参脚上绑着两片钢板,用布条缠着。
武参解释道:“姜大人,我不小心摔伤左腿——”
姜瀚文直接打断他:
“你这腿怎么伤的我不管,但你要是忙着回去,以后可能会耽误修炼。
躺两天你再回去,有问题吗?”
“没有。
我只怕……让姜大人您——”
“没问题就行。”姜瀚文转身,离开房间。
腿上淤青一处接着一处,很显然是受了欺负,被人群殴。
姜瀚文没有菩萨心肠去问武参详情。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他眼里只有病人,没有正义。
两天后,武参杵着拐棍离开。
姜瀚文站在地里,手里多出一片深褐色圆片。
这是苦杏果的果核,武参昨天不小心掉下的。
放在鼻间闻,味道很淡,一股薄荷似的凉气,钻进喉咙,很舒服。
如果眼前人的武,同武安国的武是同一个字。
这个东西,难道能帮助《神息真经》的修炼?
过去一月,姜瀚文对于第一步凝结神息,进展不是没有,他现在能够感受到子时那股凉气和早晨那一线灼热。
但距离凝聚神息,他把握不好到底是即将成功,还是遥遥无期。
咻!
杏片旋转飞远,姜瀚文转身。
管他的,现在的重点是易容术,先把这东西完全吸收再说。
有了第一个武参,就有第二个。
从试探到认可,姜医生的名声渐渐盖过他也是药农的事。
一晃,三个月,又到了冬初。
姜瀚文坐在院子里,怀里躺着黝黑一团鳞甲。
突然,蜷缩成一团的鳞甲撑开,一双小眼睛激灵睁开。
“有人来了,去找你娘吧。”姜瀚文揉了揉小灵通脑袋。
“滋溜~”
小家伙伸出粉红小舌头,亲昵舔过姜瀚文脸颊,一溜烟跑进屋里,钻入地洞。
姜瀚文关上门,刚坐下。
脚步声慢慢靠近。
“咚咚~”
“前辈,您在家吗?”
姜瀚文有点懵,前辈?
谁会这么喊自己,而且,这声音有点耳熟。
“进来,门没锁。”
房门打开,两个年轻人映入眼帘。
小一点的是吴林生,吴清河的义子,当初让自己去招人的传话筒。
站在他旁边的,是自己第一个病人——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