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解决关键新问题-《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影巡执事快步走进偏殿,手中晶石还带着一丝余温。他刚要开口,路明抬手止住了他的话。

  “先说信号。”

  “频率和三日前一样,只出现了一瞬,随后消失。”

  路明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玉碟上。那道划痕还在,边缘有些发暗,像是被什么东西擦过。他没再看晶石,而是把玉碟推到中间。

  “召集人手,一个时辰内到第三密议室。”

  “是。”研究员应声退下。

  路明站起身,走到墙边的传讯阵前。指尖轻点,一道光纹闪过,消息已发出去。联络人那边很快回了信:专家团决定派技术代表参加今晚的研讨。

  他收回手,转身走向密议室。袍角扫过门槛时略微一滞,但他没有停下。

  第三密议室的门已经开启。五名研究员站在两侧,手里拿着各自的记录板。最年长的那个上前一步,声音低沉:“您让我们来的?”

  “是。”路明走到主位前,“外界问到了感知系统的核心设计。”

  众人脸色微变。

  “他们想知道算法怎么运作。”

  “不能全说。”一人立刻开口,“一旦结构暴露,别人照搬只是时间问题。”

  “可什么都不说,合作就谈不下去。”另一人反驳,“我们已经展示了成果,现在卡在解释环节,等于自己打断了推进节奏。”

  争论开始升温。有人主张只讲流程,有人认为必须展示部分运行逻辑才能取信对方。

  路明听着,没打断。等声音渐渐平息,他才开口:“两种都不行。”

  所有人安静下来。

  “简化说明,他们会怀疑我们在藏东西。全部公开,确实有风险。”他顿了顿,“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看懂过程,但推不出结果。”

  “怎么做?”

  “三步。”路明走到案前,拿起一支刻笔,“第一,公开框架,让情绪波动与能量反应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第二,所有关键参数加密处理,用模拟数据替代真实值;第三,提供运行模拟,让他们能亲自输入变量,观察输出变化,但无法反向拆解模型。”

  没人说话。

  “这等于给他们一把钥匙,但锁芯换了。”年长的研究员缓缓道。

  “对。”路明点头,“他们能验证逻辑通顺,但拿不到核心机制。”

  “可如果他们追问延迟阈值或反馈精度呢?”

  “模糊化处理。”路明写下几个字,“替换为区间值,不说具体数字。”

  “万一他们坚持要原始数据?”

  “那就告诉他们,原始数据涉及其他项目联动,需要内部审批。”路明放下笔,“我们不是骗,是设限。诚意要有,底线也不能丢。”

  短暂沉默后,有人开始记录指令。其他人陆续行动起来,调取资料、整理图示、构建演示模组。

  路明退回一旁,不再多言。

  两个时辰过去,第一版摘要完成。他坐在指挥厅的案前逐条审阅。翻到“反馈层级”那一栏时,停了下来。原稿写的是“三级递进响应”,太清晰。他用指节敲了两下,改成“多重动态调节”。

  旁边研究员低声问:“还要删减?”

  “不是删。”路明说,“是改得让他们看得懂,却用不了。”

  对方点头,迅速修改。

  又过了半个时辰,最终稿成型。玉碟合上时,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影巡执事再次进来,手里还是那枚晶石。

  “信号又出现了。”

  “强度?”

  “比上次还弱,几乎测不到。”

  “位置?”

  “东侧通道外三百丈,靠近北境监测线。”

  路明看了眼桌上的玉碟,又看向窗外。暮色压着屋檐,长廊上的灯一盏盏亮起。

  “通知巡查队,重点盯住东侧。”他说,“其他照常。”

  “会议还继续?”

  “继续。”

  “可他们要是……”

  “要是真想动手,就不会只放个信号。”路明站起身,“这是试探。我们一乱,反而显得有问题。”

  执事闭上了嘴,低头退下。

  厅内重新安静。研究员最后一次检查玉碟内容,确认无误后交到路明手中。

  “都准备好了。”

  路明接过,放在案边。桌角还压着那份《风险共担框架草案》,上面多了几行新批注。其中一条写着:“技术共享以阶段性评估为基础,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终止支持。”

  他在这一条下画了一道横线。

  这时,墙上的传讯阵亮了一下。联络人发来消息:技术代表已在途中,预计半炷香后抵达研究区。

  路明点头,没说话。

  研究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再核对一遍摘要?”

  “不用。”

  “万一他们问到没准备的部分?”

  “总有问不到的地方。”路明坐了下来,“我们准备得越细,他们越觉得我们怕他们走。”

  对方不再多言,默默退到角落。

  厅内只剩下他一个人。玉碟的光映在桌面上,微微闪烁。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平稳。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帘子掀开一角,执事低声通报:“专家代表已进入主殿回廊。”

  路明没有起身。

  “让他走完那段路。”

  执事迟疑了一下,退出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外面没有声音。

  他知道对方正在经过那片空旷的长廊,两边是封闭的阵室,头顶悬着照明符灯。每一步都会引起微弱的回响。这种环境会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也会让等待的人显得更有掌控力。

  终于,脚步声接近门口。

  帘子再次被掀开。

  一名身穿灰袍的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只木箱。他看见路明,停了一下,然后走上前。

  “我来了。”

  路明抬头看着他。

  “坐。”

  对方坐下,把箱子放在腿上。

  “你们准备怎么回答我的问题?”

  路明没直接答。他伸手拿起玉碟,轻轻推向对方。

  “先看这个。”

  灰袍人低头看向玉碟。屏幕亮起,第一行字浮现:“感知系统——非密级技术摘要。”

  他开始阅读。

  路明盯着他的眼睛。

  当看到“多重动态调节”那一栏时,对方眉头微微一动。

  路明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他知道,对方已经接受了这个解释的边界。

  接下来的问题,不会再碰核心。

  窗外最后一丝光消失。厅内只剩玉碟的冷光映在两人脸上。

  灰袍人看完最后一页,抬起头。

  “这些数据能验证吗?”

  “可以。”路明说,“随时。”

  “我要随机抽三个实验。”

  “允许。”

  “现场复现。”

  “没问题。”

  灰袍人合上玉碟,手指在表面轻轻划过。

  “你们不怕我们看出破绽?”

  路明直视着他。

  “我们不怕你看,就怕你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