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指尖悬停在玉符上方,光幕尚未熄灭。L-379工坊传来的那份图纸仍停留在主界面中央,结构线条简陋却清晰,折叠式灵能转换器的每一处接点都标注了手工打磨的痕迹。他没有立刻关闭文件,而是调出模拟环境,将模型置入标准供能测试流程。
能量波动曲线瞬间飙升,随即剧烈震荡。二十七个百分点的输出偏差跳出警报框,红字闪烁三次后被系统自动归档为“高风险未达标”。路明收回手,转而接入全域资源库,输入三项高优先级方向的关键参数:微型化动力阵列所需耐压材料、模块化工具量产所需的通用接口规格、信用积分体系依赖的数据同步协议版本。
查询结果逐一浮现。高密度承载合金存量不足总量百分之三,其中九成已被战备项目锁定,剩余部分分散于北境三家宗门的储备名录中,标注状态为“非紧急不调用”。动力阵列的压制工艺记录显示,最近一次稳定运行测试失败于七日前,原因栏写着“能量回涌失控,核心熔毁”。信用积分的数据接口标准更是五花八门,东陆使用三级校验码,南部匠盟沿用旧式脉冲频段,北境则坚持物理刻录存档,三者之间无法直连。
他开始启动跨势力协作调度程序。加密信道依次连接玄岩宗、东陆冶炼坊联合体、南部匠盟技术组,发送资源整合请求,附带优先级标识与调度令编号。回复陆续返回,速度远低于预期。玄岩宗回应称“当前晶脉养护任务饱和,暂无法抽调工匠参与试验”;东陆方面以“上级评审未批复”为由暂缓对接;南部匠盟倒是确认收到,但补充说明:“需等下周例会讨论后决定是否开放底层调试权限。”
路明放下手,目光扫过左侧次屏。那里正滚动更新着十七个具备深化潜力的提案进度条。两个进入试制阶段的项目均来自边缘族群与流浪匠人组合,其余卡在不同环节——材料不足、场地未批、协作方失联。他调出L-379工坊的完整档案,发现这家单位位于东陆外围第三带,长期承接零散维修订单,从未列入重点扶持名录。他们的提纯炉仍是二十年前的老型号,炉温控制误差大,难以处理易氧化合金。
图纸再次展开。这种转换器的设计意图很明确:让没有稳定电网的小型工坊也能独立供电。结构简单,成本可控,若能解决材料问题,三个月内便可小范围铺开。但他清楚,越是简单的构想,越依赖基础支撑。没有稳定的材料供应,没有统一的技术支持通道,再好的点子也只能停在纸上。
他尝试建立临时协作链,将L-379工坊的材料需求推送至东陆提纯专家组。系统提示协议不兼容,数据包需人工转译。一名值班执事接单后花了近半个时辰才完成格式转换,传回的参数表缺少两项关键阈值。路明亲自补全,再发回测试建议,等对方确认时已过去两个时辰。这期间,又有五个创新提案因等待技术支持超时而自动降级为“观察项”。
他调出所有反馈记录,开始构建实施难度矩阵。横轴为技术成熟度,纵轴为资源需求,第三维度标记协作复杂度。十七个项目逐一落点,绝大多数集中在右上角区域——高难度区。唯有两个边缘改良项目落在左下角,但影响力评估仅为c级,无法形成带动效应。
桌角的玉符轻震,南部匠盟传来最新消息:动力阵列微型化研究组提交了安全冗余方案初稿,但需要一种名为“冷锻银芯”的组件进行压力缓冲测试。查证库存后发现,该组件现存十二件,全部预留给三年一度的护山大阵检修,最早可调配时间为两个月后。
北境也发来通报。矿道灵能回馈系统的实地布设计划被搁置,原因为深层岩层近期出现微幅震动,工程队暂停下井作业。虽未明说,但路明知道,真正阻碍推进的是玄岩宗内部对新技术的分歧——保守派长老已在私下质疑“为何要用不稳定阵法替代百年通风法”。
东陆那边更糟。野匠联盟提出可在两周内完成滤芯模块样机,但要求冶炼坊提供定制合金板。对方迟迟未回应,理由是“需核算成本影响”。实际上,那家冶炼坊正忙于赶制一批军需订单,创新项目被排到了议程末尾。
路明闭了闭眼,重新打开L-379工坊的图纸。这一次,他手动标注每一处可能优化的位置:接点加固方式、散热槽角度、折叠铰链材质替换建议。做完这些,他又将修改版推送给三位曾参与净化阵列建设的技术官,请他们匿名评审可行性。
等待回复时,他翻看今日累计的协作请求处理日志。共发出四十三条跨域协调指令,实际达成有效对接的仅有七条。其余要么被拖延,要么被转交至下级代理,最终石沉大海。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效率分析报告,结论冰冷:“当前协作机制响应周期平均为标准值的2.8倍,瓶颈主要出现在权限审批与协议转换环节。”
他终于停下动作,靠向椅背。殿内寂静,只有玉符阵列偶尔发出低频嗡鸣。窗外天色已暗,议政殿的照明阵纹缓缓亮起,映照着他面前一片停滞的进度条和未读提醒。
不是没有人想改变。
不是没有人在努力。
可热情撞上了现实的墙。
资源被锁死,流程像绳结般缠绕,大势力自顾不暇,小工坊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那些闪光的想法,一个个卡在第一步。
他打开备注栏,敲下一行字:“非不愿也,实不能也。缺的不是想法,是支撑体系。”
光幕倒映着他的脸,眼神未动。
片刻后,他重新坐直,调出仲裁观察员系统的权限列表,找到南部匠盟派驻阵师的联络通道,准备发起一场紧急会议。手指刚触到确认键,玉符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来自L-379工坊技术执事的补充留言:“我们改了三次炉温曲线,还是烧坏了两块基板。能不能……派个人来看看?”
路明盯着那句话,指尖缓缓移开按键。
        能量波动曲线瞬间飙升,随即剧烈震荡。二十七个百分点的输出偏差跳出警报框,红字闪烁三次后被系统自动归档为“高风险未达标”。路明收回手,转而接入全域资源库,输入三项高优先级方向的关键参数:微型化动力阵列所需耐压材料、模块化工具量产所需的通用接口规格、信用积分体系依赖的数据同步协议版本。
查询结果逐一浮现。高密度承载合金存量不足总量百分之三,其中九成已被战备项目锁定,剩余部分分散于北境三家宗门的储备名录中,标注状态为“非紧急不调用”。动力阵列的压制工艺记录显示,最近一次稳定运行测试失败于七日前,原因栏写着“能量回涌失控,核心熔毁”。信用积分的数据接口标准更是五花八门,东陆使用三级校验码,南部匠盟沿用旧式脉冲频段,北境则坚持物理刻录存档,三者之间无法直连。
他开始启动跨势力协作调度程序。加密信道依次连接玄岩宗、东陆冶炼坊联合体、南部匠盟技术组,发送资源整合请求,附带优先级标识与调度令编号。回复陆续返回,速度远低于预期。玄岩宗回应称“当前晶脉养护任务饱和,暂无法抽调工匠参与试验”;东陆方面以“上级评审未批复”为由暂缓对接;南部匠盟倒是确认收到,但补充说明:“需等下周例会讨论后决定是否开放底层调试权限。”
路明放下手,目光扫过左侧次屏。那里正滚动更新着十七个具备深化潜力的提案进度条。两个进入试制阶段的项目均来自边缘族群与流浪匠人组合,其余卡在不同环节——材料不足、场地未批、协作方失联。他调出L-379工坊的完整档案,发现这家单位位于东陆外围第三带,长期承接零散维修订单,从未列入重点扶持名录。他们的提纯炉仍是二十年前的老型号,炉温控制误差大,难以处理易氧化合金。
图纸再次展开。这种转换器的设计意图很明确:让没有稳定电网的小型工坊也能独立供电。结构简单,成本可控,若能解决材料问题,三个月内便可小范围铺开。但他清楚,越是简单的构想,越依赖基础支撑。没有稳定的材料供应,没有统一的技术支持通道,再好的点子也只能停在纸上。
他尝试建立临时协作链,将L-379工坊的材料需求推送至东陆提纯专家组。系统提示协议不兼容,数据包需人工转译。一名值班执事接单后花了近半个时辰才完成格式转换,传回的参数表缺少两项关键阈值。路明亲自补全,再发回测试建议,等对方确认时已过去两个时辰。这期间,又有五个创新提案因等待技术支持超时而自动降级为“观察项”。
他调出所有反馈记录,开始构建实施难度矩阵。横轴为技术成熟度,纵轴为资源需求,第三维度标记协作复杂度。十七个项目逐一落点,绝大多数集中在右上角区域——高难度区。唯有两个边缘改良项目落在左下角,但影响力评估仅为c级,无法形成带动效应。
桌角的玉符轻震,南部匠盟传来最新消息:动力阵列微型化研究组提交了安全冗余方案初稿,但需要一种名为“冷锻银芯”的组件进行压力缓冲测试。查证库存后发现,该组件现存十二件,全部预留给三年一度的护山大阵检修,最早可调配时间为两个月后。
北境也发来通报。矿道灵能回馈系统的实地布设计划被搁置,原因为深层岩层近期出现微幅震动,工程队暂停下井作业。虽未明说,但路明知道,真正阻碍推进的是玄岩宗内部对新技术的分歧——保守派长老已在私下质疑“为何要用不稳定阵法替代百年通风法”。
东陆那边更糟。野匠联盟提出可在两周内完成滤芯模块样机,但要求冶炼坊提供定制合金板。对方迟迟未回应,理由是“需核算成本影响”。实际上,那家冶炼坊正忙于赶制一批军需订单,创新项目被排到了议程末尾。
路明闭了闭眼,重新打开L-379工坊的图纸。这一次,他手动标注每一处可能优化的位置:接点加固方式、散热槽角度、折叠铰链材质替换建议。做完这些,他又将修改版推送给三位曾参与净化阵列建设的技术官,请他们匿名评审可行性。
等待回复时,他翻看今日累计的协作请求处理日志。共发出四十三条跨域协调指令,实际达成有效对接的仅有七条。其余要么被拖延,要么被转交至下级代理,最终石沉大海。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效率分析报告,结论冰冷:“当前协作机制响应周期平均为标准值的2.8倍,瓶颈主要出现在权限审批与协议转换环节。”
他终于停下动作,靠向椅背。殿内寂静,只有玉符阵列偶尔发出低频嗡鸣。窗外天色已暗,议政殿的照明阵纹缓缓亮起,映照着他面前一片停滞的进度条和未读提醒。
不是没有人想改变。
不是没有人在努力。
可热情撞上了现实的墙。
资源被锁死,流程像绳结般缠绕,大势力自顾不暇,小工坊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那些闪光的想法,一个个卡在第一步。
他打开备注栏,敲下一行字:“非不愿也,实不能也。缺的不是想法,是支撑体系。”
光幕倒映着他的脸,眼神未动。
片刻后,他重新坐直,调出仲裁观察员系统的权限列表,找到南部匠盟派驻阵师的联络通道,准备发起一场紧急会议。手指刚触到确认键,玉符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来自L-379工坊技术执事的补充留言:“我们改了三次炉温曲线,还是烧坏了两块基板。能不能……派个人来看看?”
路明盯着那句话,指尖缓缓移开按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