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斜照在玉符上,字迹清晰,唯有签名处空着。
路明没有动。那枚《共修协作准入申请书》静静躺在案上,法力余温尚未散尽,却已不再浮现新内容。他指尖轻点玉符边缘,一道微光闪过,调出了北境导灵塔项目的第一份半月报。
数据列得很细:材料消耗、人力调度、地脉勘测进度,每一项都按规程双轨留痕,原始档与中枢摘要完全一致。表面看,无懈可击。
但他盯着东侧渠口的耗材记录,眉头微微一沉。三枚标准阵盘中,一枚半的炼材被集中用于该段基址加固,远超预估用量。而西侧阵眼——本应是导灵核心所在——投入反常缩减,连基础夯土层都未达标。
他翻阅附件影像,画面里联络使团队正在渠底布桩,动作有序,无异常停工或争执。可材料流向的失衡无法掩饰。他重新核算,发现若按此比例持续下去,后续两月将出现结构性短缺,要么中断施工,要么暗中挪用其他区域配额。
这不该发生。首例试点有优先补给权,资源审批走的是特批通道,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他收回法力,玉符暗去。片刻后,另一道指令自袖中玉简发出,激活了洪荒全域发展图谱。整座沙盘泛起微光,无数细线如脉络般蔓延开来,标记着各势力辖区近三季的资源流动轨迹。
画面缓缓旋转,几处异样浮出。
西北熔矿区,一条原本封闭的旧矿道被重新开启,日均输出精铁量提升四成,但所有交易记录均未录入共修档案系统。接收方是三个新兴工造坊,背景模糊,注册时间不足半年。而这些坊市所生产的构件,竟有七成流入了南部某传统匠盟的外围渠道。
更远处,东陆药谷一带,灵植采收量同比下降两成,黑市却突然涌现大量高阶丹引原料。情报摘要显示,部分边陲村落已被高价收购土地,转手便建起私设炼炉,昼夜不息。
路明的目光停在沙盘中央。那里本该是协同运转的核心枢纽,如今却被层层交错的利益线路切割得支离破碎。制度还在运行,章程也未被破坏,可执行的缝隙里,已有力量悄然改道。
他闭了闭眼,再睁时已换了一种审视角度。
次日午时,他出现在技术交接协调会的旁听席。会议临近尾声,议题本是南线引水渠的阵图对接,双方代表皆为资深技师,原属敌对阵营,如今同属共建体系。
起初讨论平稳,直到一方提出材料置换方案,要求以低阶晶石折抵部分高能导管。对方当即反对,言辞激烈。
“你们前两次调拨就压价三成,现在又要拿废料顶账?”那人拍案而起,“新政给了备案权,不是给你们吃独食的刀!”
“我们没强买强卖!”另一人冷笑,“市场定价,愿者成交。你们要是做不了,别占着名额。”
“市场?”先前者声音陡然提高,“谁定的市?谁划的价?你们背后有人撑腰,自然说得出口!”
话音未落,监察官介入,会议提前终止。无人违规,流程合规,争执也被迅速压制。可那股压抑已久的不满,像裂开的堤缝,透出底下汹涌的暗流。
路明未发一言,悄然退场。
回到中枢大殿,他立于沙盘之前,目光落在北境那三处红点上。它们依旧亮着,稳定如初,仿佛一切都在正轨。可他知道,光鲜的表象下,已有裂痕滋生。
不是制度不行,而是人心难衡。有人借协作之名行垄断之实,有人因过往积怨拒绝对话,更有地方势力趁机囤积资源,试探底线。共修的框架搭起来了,可支撑它的信任,远比想象中脆弱。
他伸手抚过沙盘边缘,那里还残留着联络使刻下的三道痕迹——稳基、顺流、避冲。曾是民间匠人的朴素信条,如今却成了对整个体系的无声拷问。
他取出一枚新玉符,注入法力,调出所有备案项目的汇总数据。一页页翻过,异常不止一处。中部冶炼坊延迟报备材料变更,西部垦荒团私自扩大灌溉范围,虽未触碰红线,但行为模式惊人相似:资源向核心圈层集中,边缘单元被动承受代价。
这不是偶然。
他静立良久,终于抬手,在玉符上写下四个字:“隐忧备案”。
紧接着,一道封存指令落下:“一级预警,待查。”
玉符光芒微闪,自动归入密档序列。整个过程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触发通报机制。他知道,此刻若公开警示,只会引发恐慌与对立。真正的危机,往往在秩序最稳固时悄然成型。
夜色渐深,殿内灯火未熄。
他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一份即将下发的巡视名单。表面上是例行巡查,实则已圈定数个问题频发区域。明日启程,他将以私人身份走访各地,不带仪仗,不惊动地方,只看真实运转。
沙盘中的红点依旧闪烁,映在他眼中,像某种沉默的提醒。
他合上玉简,站起身,走向殿外长廊。
风从高台吹来,拂动衣角。檐下铜铃轻响,节奏不如昨日清越,像是被什么压住了声音。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沙盘的方向。
就在那一瞬,一名传令官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封加急讯报,来自北境渠首营地。
“联络使昨夜派人送出,说必须亲手交予您。”
路明接过,未拆。他知道里面可能是什么——或许是工程受阻的详情,或许是某笔不明来源的物资清单。但他没有当场打开。
他只是将信贴身收好,转身步入光道入口。
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他已经有了决定。
        路明没有动。那枚《共修协作准入申请书》静静躺在案上,法力余温尚未散尽,却已不再浮现新内容。他指尖轻点玉符边缘,一道微光闪过,调出了北境导灵塔项目的第一份半月报。
数据列得很细:材料消耗、人力调度、地脉勘测进度,每一项都按规程双轨留痕,原始档与中枢摘要完全一致。表面看,无懈可击。
但他盯着东侧渠口的耗材记录,眉头微微一沉。三枚标准阵盘中,一枚半的炼材被集中用于该段基址加固,远超预估用量。而西侧阵眼——本应是导灵核心所在——投入反常缩减,连基础夯土层都未达标。
他翻阅附件影像,画面里联络使团队正在渠底布桩,动作有序,无异常停工或争执。可材料流向的失衡无法掩饰。他重新核算,发现若按此比例持续下去,后续两月将出现结构性短缺,要么中断施工,要么暗中挪用其他区域配额。
这不该发生。首例试点有优先补给权,资源审批走的是特批通道,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他收回法力,玉符暗去。片刻后,另一道指令自袖中玉简发出,激活了洪荒全域发展图谱。整座沙盘泛起微光,无数细线如脉络般蔓延开来,标记着各势力辖区近三季的资源流动轨迹。
画面缓缓旋转,几处异样浮出。
西北熔矿区,一条原本封闭的旧矿道被重新开启,日均输出精铁量提升四成,但所有交易记录均未录入共修档案系统。接收方是三个新兴工造坊,背景模糊,注册时间不足半年。而这些坊市所生产的构件,竟有七成流入了南部某传统匠盟的外围渠道。
更远处,东陆药谷一带,灵植采收量同比下降两成,黑市却突然涌现大量高阶丹引原料。情报摘要显示,部分边陲村落已被高价收购土地,转手便建起私设炼炉,昼夜不息。
路明的目光停在沙盘中央。那里本该是协同运转的核心枢纽,如今却被层层交错的利益线路切割得支离破碎。制度还在运行,章程也未被破坏,可执行的缝隙里,已有力量悄然改道。
他闭了闭眼,再睁时已换了一种审视角度。
次日午时,他出现在技术交接协调会的旁听席。会议临近尾声,议题本是南线引水渠的阵图对接,双方代表皆为资深技师,原属敌对阵营,如今同属共建体系。
起初讨论平稳,直到一方提出材料置换方案,要求以低阶晶石折抵部分高能导管。对方当即反对,言辞激烈。
“你们前两次调拨就压价三成,现在又要拿废料顶账?”那人拍案而起,“新政给了备案权,不是给你们吃独食的刀!”
“我们没强买强卖!”另一人冷笑,“市场定价,愿者成交。你们要是做不了,别占着名额。”
“市场?”先前者声音陡然提高,“谁定的市?谁划的价?你们背后有人撑腰,自然说得出口!”
话音未落,监察官介入,会议提前终止。无人违规,流程合规,争执也被迅速压制。可那股压抑已久的不满,像裂开的堤缝,透出底下汹涌的暗流。
路明未发一言,悄然退场。
回到中枢大殿,他立于沙盘之前,目光落在北境那三处红点上。它们依旧亮着,稳定如初,仿佛一切都在正轨。可他知道,光鲜的表象下,已有裂痕滋生。
不是制度不行,而是人心难衡。有人借协作之名行垄断之实,有人因过往积怨拒绝对话,更有地方势力趁机囤积资源,试探底线。共修的框架搭起来了,可支撑它的信任,远比想象中脆弱。
他伸手抚过沙盘边缘,那里还残留着联络使刻下的三道痕迹——稳基、顺流、避冲。曾是民间匠人的朴素信条,如今却成了对整个体系的无声拷问。
他取出一枚新玉符,注入法力,调出所有备案项目的汇总数据。一页页翻过,异常不止一处。中部冶炼坊延迟报备材料变更,西部垦荒团私自扩大灌溉范围,虽未触碰红线,但行为模式惊人相似:资源向核心圈层集中,边缘单元被动承受代价。
这不是偶然。
他静立良久,终于抬手,在玉符上写下四个字:“隐忧备案”。
紧接着,一道封存指令落下:“一级预警,待查。”
玉符光芒微闪,自动归入密档序列。整个过程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触发通报机制。他知道,此刻若公开警示,只会引发恐慌与对立。真正的危机,往往在秩序最稳固时悄然成型。
夜色渐深,殿内灯火未熄。
他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一份即将下发的巡视名单。表面上是例行巡查,实则已圈定数个问题频发区域。明日启程,他将以私人身份走访各地,不带仪仗,不惊动地方,只看真实运转。
沙盘中的红点依旧闪烁,映在他眼中,像某种沉默的提醒。
他合上玉简,站起身,走向殿外长廊。
风从高台吹来,拂动衣角。檐下铜铃轻响,节奏不如昨日清越,像是被什么压住了声音。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沙盘的方向。
就在那一瞬,一名传令官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封加急讯报,来自北境渠首营地。
“联络使昨夜派人送出,说必须亲手交予您。”
路明接过,未拆。他知道里面可能是什么——或许是工程受阻的详情,或许是某笔不明来源的物资清单。但他没有当场打开。
他只是将信贴身收好,转身步入光道入口。
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他已经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