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制定策略谋应对-《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银光从玉简的缝隙中退去,指尖残留的微温迅速冷却。路明没有收回手,反而将掌心压得更稳,灵力如细流般缓缓注入两件器物之中。那股牵引之力并未消失,只是被压制在极窄的通道内,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震断。

  他闭上眼,识海中的网络重新展开。这一次,不再只是被动映现线索,而是主动重构逻辑。以“七”为轴心,三条主线清晰延伸——地脉传导、神位接口、取经历程。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一场精密仪式的骨架。若任其完成,“行者”将顺理成章降临,新律落地,旧规无声瓦解。

  但仪式既已成型,便有其运行轨迹。只要不触碰天命表象,便可潜行于规则之内,悄然置换实质。

  他睁眼,手指轻弹,一道灵纹自指尖飞出,在空中凝成三个光点,分别对应三位曾变更权限的神位。七日前的子时三刻,三处权柄交接皆落在节气节点,且内容均涉及对外来法则的裁定。这不是偶然,是层层解锁的步骤。而真正的破局点,并非阻止仪式,而是在这三处接口尚未完全激活前,植入新的变量。

  他起身,缓步踱动。每走七步便停顿一次,脚落之处,地面浮现出一圈淡金色的符痕,随即沉入石中。思绪如刀,剖开重重迷障。西游之名不可破,因其披着天命外衣;佛门与天庭联手推动,亦非一朝一夕。若正面抗衡,必遭反噬。唯有借势而行,顺流潜进,方能在不动声色间夺回主导。

  回到案前,他取出一方未启用的玉册,指尖划过表面,留下第一行字:“双轨并行。”

  外轨,需联合非佛门直属势力,形成制衡。阐教虽与截教素有嫌隙,但在规则更迭面前,二者同属洪荒旧统,利益一致。散修联盟游离于体制之外,最忌外来律法压制自由道途,亦可争取。只需以“监督取经公正”为名,组建量劫观察同盟,共享情报,共定应对,便可牵制佛门独揽大权。

  内轨,则聚焦三位神位的人选安排。权限已设,无法撤销,但执掌之人尚可更易。若能确保最终接任者为亲截教或中立派,便能在新律施行时掌握否决权或解释权。哪怕只影响三分之一的裁决流向,也足以打破对方全盘掌控的局面。

  他继续书写,笔锋不停。策略的核心在于“不破其形,只夺其核”。允许八十一难如期发生,允许唐僧师徒一路西行,甚至允许伪经先行传播。但要在每一难中埋下截教的影子——或暗中庇护渡劫者,或引导因果偏向我方,使真正受益者并非佛门,而是那些因截教介入而存活、觉醒的修行者。

  如此,待“行者”显现之时,其所依凭的规则体系早已被渗透。新律虽降,执行之人却不再纯粹。

  写至此处,他停下笔,目光落在角落一块古铜镜上。镜面黯淡,无光反射,仿佛吞噬所有视线。这是截教秘传的“因果回溯影”,可模拟未来片段,验证策略可行性。代价是消耗大量灵力,且每次只能推演三种情景。

  他伸手取镜,置于案上,双手结印,灵力灌注。镜面渐起波纹,浮现三重光影。

  第一幕:放任不管。第七日子时三刻,地脉震动达至峰值,三位神位同时亮起金光,“行者”自虚空中踏出,周身缠绕无形律链,新律瞬间覆盖四方。旧规静默退场,无人察觉异样。洪荒秩序已完成替换。

  第二幕:武力阻断。他提前出手,摧毁地脉节点。刹那间天地变色,天道反噬降临,雷火焚城,截教据点接连崩塌。他被定为乱序之源,群起而攻之。西游虽止,截教覆灭。

  第三幕:按双轨策略行动。观察同盟成立,各方势力开始监控取经进程;三位神位人选在最后关头被替换,两名中立者、一名亲截教者上位。当“行者”显现时,新律启动,但执行权被三方分持。截教获得三分之一裁定影响力,足以在关键时刻否决极端条款。

  镜中光影消散,他缓缓吐出一口气。第三种结果最优。既未逆天命,又改了实质。如同在江河奔流中埋下暗桩,表面水势依旧,底下的流向却已被悄然引导。

  他合上玉册,将古铜镜收回袖中。整个推演过程无懈可击,唯一变数在于人——唐僧师徒是否会偏离预设轨迹?天庭是否会在最后时刻更换人选?这些无法完全掌控,但正因存在不确定性,才更需提前布局,预留应变余地。

  此刻,距离第七次地脉震动,还有六日十二个时辰。

  他坐回原位,双目微阖,将整套策略在识海中再过一遍。从外部联合到内部渗透,从时间节点到人选替换,每一个环节都已明确。唯一未动的,是传达指令。现在还不是时候。消息一旦传出,便会惊动幕后之人。必须等到临界点前一刻,才可发动。

  烛火轻轻晃了一下,映在他脸上,半明半暗。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案面,节奏稳定,七次为一轮。最后一击落下时,玉简上的缝隙微微一颤,一道极细的银丝再度渗出,顺着边缘滑落,在桌面上划出一道短痕,随即湮灭。

  他睁开眼,盯着那道痕迹看了片刻,忽然伸手,用指尖将其抹平。

  然后,他将玉册收入怀中,双手交叠置于膝上,静静坐着,仿佛等待某个时机的到来。

  门外风声未起,洞府深处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