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凤仙郡之灾-《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晨风拂过山巅,吹散了隐雾山最后的迷障。路明立于山脚,目光微敛,似在思索着什么。远处天际线泛起一抹鱼肚白,天地间流转的气息却依旧沉闷,仿佛某种无形的压力正悄然笼罩四野。

  他负手而行,踏出一步便已百里之外。这一路,他未曾停歇,直至一座城池轮廓隐约浮现于地平线上——凤仙郡。

  此地久旱无雨,百姓困苦,民间传言说是玉帝降下天罚。然而,路明心知,这并非天意,而是人为。他此来,正是为了揭开真相。

  凤仙郡城墙高耸,石砖斑驳,显然年久失修。城门口人声鼎沸,百姓跪伏于地,口中喃喃祈求甘霖。守卫持枪而立,面露不耐之色,时有怒喝驱赶者。

  路明缓步走近,衣袂轻扬,目光掠过那群跪拜之人,心中微微一动。这些人中,有不少已是骨瘦如柴,眼中满是绝望。若再无雨,恐怕这座城池将彻底沦为死地。

  他不动声色,抬手一挥,“血神子”悄然化作一道虚影,飘然没入人群中,随即一声惊呼响起:“快看!天兵来了!”

  守卫们闻声转头,只见一名身披银甲、手持长戈的身影自人群后方缓步而来,威严十足。守卫们不敢怠慢,纷纷行礼。

  就在这片刻混乱之际,路明身形一闪,已混入城门队伍之中,脚步未停,直奔郡衙方向而去。

  郡衙位于城中心,气势恢宏,门前两尊石狮狰狞肃穆。此时,衙门前亦有百姓跪求降雨,更有老者以头触地,血流不止。

  路明驻足观望,眉宇间浮现出一丝冷意。这些百姓不是没有求助官府,而是求助无门。他缓步向前,取出一枚玉简,随手一抛,玉简凌空展开,上书“昊天敕令”四个金字,字迹古朴,气韵非凡。

  守卫见状,神色骤变,连忙跪地叩首,不敢多言。

  “玉帝使者到访,速速通报。”路明语气淡漠,仿若真乃天庭使者。

  衙内一阵骚动,不多时,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匆匆而出,躬身施礼,神色惶恐。

  “卑职不知天使驾临,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路明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道:“本座奉玉帝旨意,前来巡查凤仙郡干旱之事,尔等不得阻拦。”

  那官员连连应是,亲自引路,带其进入郡衙深处。

  夜幕降临,凤仙郡陷入一片寂静。路明独坐于郡衙密室之中,目光落在案上一幅地图之上。那地图名为《九霄云图》,标注着天象变化与星辰轨迹,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

  他指尖轻点图中某处,眉头微皱。那处星位,竟与他在“周天星斗大阵阵图”上所见极为相似。看来,这场干旱背后,果然另有隐情。

  正当他凝神思索之际,门外传来脚步声,守夜官吏例行巡查即将抵达。

  路明眼神微动,袖中“血神子”悄然滑出,化作一团黑影,顺着窗缝飘然而出。不久之后,外头传来一阵惊呼:“何处异响?莫非有妖邪作祟?”

  巡查者被引开,密室顿时清净下来。

  他趁机翻阅案上典籍,终于在一本旧卷中找到一段记载:“凤仙郡久旱,实因‘天罚禁制’所限,唯有天界正神方可解除。”

  所谓“天罚”,不过是玉帝设下的封印罢了。他嘴角微扬,心中已有计较。

  翌日清晨,路明出现在凤仙郡祭坛之上。

  祭坛占地广阔,中央设有祈雨法阵,三名道士分列左右,日夜值守。他们皆为天庭供奉,职责便是守护法阵不受侵扰。

  路明站在祭坛边缘,目光扫过那些道士,心中已有定计。

  他悄然操控“血神子”,潜入其中一名道士体内。那道士神情恍惚,缓缓走出队列,口中喃喃自语:“时辰到了……该换人了。”

  其余二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一人点头离去,另一人则警觉地望向四周,似乎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但就在他迟疑之际,路明已然行动。他手中“周天星斗大阵阵图”悄然展开,星光微闪,映照四方。他迅速布阵,依照星位排列符文,每一步都精准无比。

  天空开始阴沉,乌云缓缓聚拢。

  “你在做什么!”那名道士猛然反应过来,厉声喝道。

  话音未落,阵图已然启动。星辰之力从天而降,汇聚于祭坛之上,雷光闪烁,天地共鸣。

  轰隆——

  第一滴雨落下,砸在干涸的土地上,激起一股尘土。紧接着,倾盆大雨倾泻而下,滋润万物,百姓欢呼声响彻全城。

  而此刻,天空之上,一道模糊龙影显现,盘旋不去,似有不甘之意。

  路明抬头望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并未停下动作,反手取出“打神鞭仿品”,在雨中划出一道金光,将“玉帝”二字刻入郡志之上。此举虽小,却意味着凤仙郡从此不再受玉帝掌控。

  雨势渐收,大地重归生机。

  路明站在祭坛之上,望着远方逐渐放晴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场雨,不只是解了百姓之困,更是埋下了对抗天庭的种子。他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但他并不后悔。

  身后,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称他为“活神仙”。他只是淡淡一笑,转身离去,身影消失在雨后的薄雾之中。

  而在那遥远的九重天阙之上,一道威严的声音缓缓响起:

  “谁,敢动我天庭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