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城郊的智慧社区地块上,彩带飘扬,锣鼓喧天。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林辰和恒基地产的王总共同挥动铁锹,为智慧社区项目培下第一方土 —— 标志着这个承载着 “青州首个智慧社区样板” 目标的项目,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开工仪式结束后,林辰召集技术团队和施工队召开现场会议,语气严肃地强调:“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智能’二字,智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直接关系到未来居民的居住体验,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从今天起,技术团队常驻工地,全程监督设备安装,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技术主管小王立刻带领 5 名技术人员,在工地旁搭建了临时办公室。办公室里堆满了智能设备的安装图纸、技术参数手册,墙上贴着详细的施工进度表,从智能门禁、停车场系统到安防摄像头,每个设备的安装时间、责任人、验收标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们每天早上和施工队同步进度,中午抽查安装质量,晚上整理问题清单,绝对不让问题留到第二天。” 小王在团队会议上定下规矩。
开工第一周,施工队按照计划,开始进行小区入口的场地平整和基础施工,为智能门禁的安装做准备。按照设计方案,小区主入口将安装 3 台智能门禁设备,分别对应行人通道和车辆通道,支持人脸、刷卡、车牌识别三种功能,是智慧社区的 “第一道门面”。
一周后,智能门禁设备如期送达工地。小王带着技术人员,逐一检查设备的外观、配件和参数,确认无误后,才通知施工队开始安装。施工队的李队长带着 4 名工人,推着设备来到小区入口,按照图纸标记的位置,开始清理场地、固定设备底座。
可刚把门禁设备的底座放在地面上,李队长就发现了问题 —— 他蹲下身,用水平仪在底座上测量,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小王主管,你过来看看,这地面不平啊!”
小王立刻跑过去,接过水平仪仔细测量。水平仪的气泡在刻度盘上左右晃动,显示地面的倾斜度达到了 3 度,远超设备安装要求的 “倾斜度不超过 0.5 度” 标准。“怎么会这样?” 小王心里一紧,立刻拿出卷尺测量地面高度差,结果发现入口处的地面,最高处和最低处相差了 8 厘米,这样的地面不仅无法固定设备,还会导致设备内部的线路受力不均,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出现识别不准的问题。
“李队长,这地面必须重新平整!” 小王当机立断,“现在的高度差太大,不符合智能门禁的安装要求,强行安装会留下安全隐患。”
李队长有些为难:“小王主管,我们上周刚平整过地面,现在重新弄,不仅要耽误两天工期,还得额外投入人工和材料成本,王总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质量比工期更重要!” 小王语气坚定,“我现在就联系林总汇报情况,你安排工人先暂停门禁安装,准备重新平整地面的材料和设备。”
小王拨通林辰的电话,详细说明了地面不平整的问题,以及重新平整的必要性。林辰听完后,立刻回复:“必须重新平整,所有成本由项目承担,绝不能为了赶工期牺牲质量。你让施工队制定详细的平整方案,技术团队全程监督,确保地面符合安装标准。”
得到林辰的支持后,小王立刻和李队长沟通,制定了重新平整的方案:先用挖掘机将入口处的地面挖开,清理掉底层的碎石和杂物;再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每层压实度达到 95% 以上;最后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地面,表面做收光处理,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方案确定后,施工队立刻调来了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开始紧张的地面重新平整工作。小王带着技术人员,全程守在现场,每隔半小时就用水平仪和压实度检测仪检查一次,确保每一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都符合标准。“这里再压一遍,压实度还没到 95%!”“那边的混凝土浇筑得太厚了,再刮掉 2 厘米!” 小王的声音在工地现场此起彼伏。
两天后,经过重新平整的地面终于验收合格。小王再次用水平仪测量,气泡稳稳地停在刻度盘中央,地面高度差控制在了 2 毫米以内,完全满足智能门禁的安装要求。“可以开始安装了!” 小王松了口气,通知施工队继续作业。
施工队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智能门禁设备抬到底座上,用膨胀螺栓固定,小王则在一旁对照安装手册,检查螺栓的数量、拧紧力度,确保设备牢固可靠。设备固定好后,技术人员立刻连接线路,进行通电测试 —— 当第一个工人站在门禁前,屏幕上瞬间显示 “人脸识别成功”,闸机 “嘀” 的一声打开时,工地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太好了!终于安装成功了!” 李队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之前还担心耽误工期,现在看来,把问题解决在前面,反而更省心。”
小王也笑着点头:“只有现在把基础打牢,未来居民使用时才不会出问题。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停车场系统、安防摄像头要安装,我们继续加油!”
夕阳西下,工地的灯光渐渐亮起。小王带着技术人员,在临时办公室里整理当天的验收报告,详细记录智能门禁的安装参数、测试结果,为后续的调试和验收做好准备。窗外,已经安装好的智能门禁设备,在灯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个即将崛起的智慧社区。
林辰收到小王发来的验收报告和现场照片,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技术团队和施工队保持这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的态度,这个项目一定能如期交付,成为青州乃至全省的智慧社区标杆 —— 而这,也将是辰星科技在 “智慧城市 智慧地产” 双赛道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开工仪式结束后,林辰召集技术团队和施工队召开现场会议,语气严肃地强调:“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智能’二字,智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直接关系到未来居民的居住体验,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从今天起,技术团队常驻工地,全程监督设备安装,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技术主管小王立刻带领 5 名技术人员,在工地旁搭建了临时办公室。办公室里堆满了智能设备的安装图纸、技术参数手册,墙上贴着详细的施工进度表,从智能门禁、停车场系统到安防摄像头,每个设备的安装时间、责任人、验收标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们每天早上和施工队同步进度,中午抽查安装质量,晚上整理问题清单,绝对不让问题留到第二天。” 小王在团队会议上定下规矩。
开工第一周,施工队按照计划,开始进行小区入口的场地平整和基础施工,为智能门禁的安装做准备。按照设计方案,小区主入口将安装 3 台智能门禁设备,分别对应行人通道和车辆通道,支持人脸、刷卡、车牌识别三种功能,是智慧社区的 “第一道门面”。
一周后,智能门禁设备如期送达工地。小王带着技术人员,逐一检查设备的外观、配件和参数,确认无误后,才通知施工队开始安装。施工队的李队长带着 4 名工人,推着设备来到小区入口,按照图纸标记的位置,开始清理场地、固定设备底座。
可刚把门禁设备的底座放在地面上,李队长就发现了问题 —— 他蹲下身,用水平仪在底座上测量,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小王主管,你过来看看,这地面不平啊!”
小王立刻跑过去,接过水平仪仔细测量。水平仪的气泡在刻度盘上左右晃动,显示地面的倾斜度达到了 3 度,远超设备安装要求的 “倾斜度不超过 0.5 度” 标准。“怎么会这样?” 小王心里一紧,立刻拿出卷尺测量地面高度差,结果发现入口处的地面,最高处和最低处相差了 8 厘米,这样的地面不仅无法固定设备,还会导致设备内部的线路受力不均,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出现识别不准的问题。
“李队长,这地面必须重新平整!” 小王当机立断,“现在的高度差太大,不符合智能门禁的安装要求,强行安装会留下安全隐患。”
李队长有些为难:“小王主管,我们上周刚平整过地面,现在重新弄,不仅要耽误两天工期,还得额外投入人工和材料成本,王总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质量比工期更重要!” 小王语气坚定,“我现在就联系林总汇报情况,你安排工人先暂停门禁安装,准备重新平整地面的材料和设备。”
小王拨通林辰的电话,详细说明了地面不平整的问题,以及重新平整的必要性。林辰听完后,立刻回复:“必须重新平整,所有成本由项目承担,绝不能为了赶工期牺牲质量。你让施工队制定详细的平整方案,技术团队全程监督,确保地面符合安装标准。”
得到林辰的支持后,小王立刻和李队长沟通,制定了重新平整的方案:先用挖掘机将入口处的地面挖开,清理掉底层的碎石和杂物;再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每层压实度达到 95% 以上;最后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地面,表面做收光处理,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方案确定后,施工队立刻调来了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开始紧张的地面重新平整工作。小王带着技术人员,全程守在现场,每隔半小时就用水平仪和压实度检测仪检查一次,确保每一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都符合标准。“这里再压一遍,压实度还没到 95%!”“那边的混凝土浇筑得太厚了,再刮掉 2 厘米!” 小王的声音在工地现场此起彼伏。
两天后,经过重新平整的地面终于验收合格。小王再次用水平仪测量,气泡稳稳地停在刻度盘中央,地面高度差控制在了 2 毫米以内,完全满足智能门禁的安装要求。“可以开始安装了!” 小王松了口气,通知施工队继续作业。
施工队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智能门禁设备抬到底座上,用膨胀螺栓固定,小王则在一旁对照安装手册,检查螺栓的数量、拧紧力度,确保设备牢固可靠。设备固定好后,技术人员立刻连接线路,进行通电测试 —— 当第一个工人站在门禁前,屏幕上瞬间显示 “人脸识别成功”,闸机 “嘀” 的一声打开时,工地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太好了!终于安装成功了!” 李队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之前还担心耽误工期,现在看来,把问题解决在前面,反而更省心。”
小王也笑着点头:“只有现在把基础打牢,未来居民使用时才不会出问题。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停车场系统、安防摄像头要安装,我们继续加油!”
夕阳西下,工地的灯光渐渐亮起。小王带着技术人员,在临时办公室里整理当天的验收报告,详细记录智能门禁的安装参数、测试结果,为后续的调试和验收做好准备。窗外,已经安装好的智能门禁设备,在灯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个即将崛起的智慧社区。
林辰收到小王发来的验收报告和现场照片,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技术团队和施工队保持这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的态度,这个项目一定能如期交付,成为青州乃至全省的智慧社区标杆 —— 而这,也将是辰星科技在 “智慧城市 智慧地产” 双赛道上,迈出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