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越南竞标,本地化服务赢下关键一局-《带记忆爱你》

  胡志明市市政厅的竞标大厅内,气氛紧张到近乎凝固。长条会议桌的一侧,坐着越南政府的 12 位评审官员,桌上整齐摆放着欧安防与中国智慧产业联盟的方案资料;另一侧,欧安防东南亚区负责人托马斯带领着 5 人团队,神情自信地整理着演示设备;林辰则与联盟核心成员站在角落,低声交流着最后的答辩细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沉稳的期待 —— 这场关乎 6.2 亿人民币项目归属的竞标,终于迎来了最终对决。

  上午 9 点整,竞标正式开始。欧安防团队率先登场,托马斯拿着激光笔,投影幕布上立刻出现了醒目的报价单:“各位尊敬的官员,我们的方案不仅报价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15%,还提供 3 年免费维护服务,这在整个东南亚智慧城市项目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优惠。” 他顿了顿,点击鼠标切换到设备参数页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智能摄像头核心芯片来自德国英飞凌,传感器由瑞士盛思锐提供,经过 10 万小时稳定性测试,故障率低于 0.1%,远超区域品牌的 1% 故障率。”

  为了强化 “进口技术” 的优势,托马斯还播放了一段新加坡维护团队的工作视频:视频中,身着欧安防制服的工程师在新加坡某社区,熟练地拆卸故障设备、更换零件,全程仅用 30 分钟。“这就是我们的专业维护团队,他们均具备 5 年以上经验,持有国际认证资质,能为胡志明市提供最可靠的技术支持。” 托马斯语气坚定地说,“选择我们,就是选择零风险、高性价比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演示结束后,几位评审官员露出了认可的表情,其中一位负责财政的官员忍不住提问:“3 年免费维护是否包含所有零件更换?” 托马斯立刻点头:“当然,无论是设备零件损坏,还是系统软件升级,我们都免费提供,不会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轮到联盟团队答辩时,林辰没有急于展示技术参数,而是先拿起遥控器,播放了一段提前准备好的视频 —— 画面中,胡志明市某社区的智能门禁突然故障,居民无法正常进出。社区物业拨打联盟售后热线后,不到 10 分钟,两位身着联盟工服的本地技术人员就赶到现场,其中一位用流利的越南语安抚居民:“大家别着急,我们很快就能修好。” 随后,两人熟练地拆开门禁外壳,排查线路故障,仅用 45 分钟就完成了维修,居民们纷纷用越南语说着 “谢谢”。

  视频播放完毕,竞标大厅内响起了轻微的议论声。林辰微笑着开口:“各位官员,刚才大家看到的,不是提前排练的表演,而是我们上周在胡志明市平盛郡社区真实发生的维修案例。从接到报修到完成维修,全程仅用 1 小时,这就是我们本地化服务的速度。”

  接着,林辰走到演示电脑前,现场操作起联盟的智慧城市系统。他点击鼠标,将系统界面从中文切换到越南语,字体清晰、排版规整,完全符合越南人的阅读习惯;更令人惊喜的是,他点击 “系统设置”,调出了 “节日主题” 选项 —— 春节主题的界面上,红灯笼与金桔图案点缀其间;中秋节主题则搭配着月亮与玉兔元素。“我们的系统不仅支持越南语,还会根据越南的传统节日调整界面主题。比如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居民打开系统就能看到熟悉的节日元素,这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贴近大家生活的服务。” 林辰解释道。

  一位负责社区管理的评审官员立刻来了兴趣:“这些节日主题是提前预设的吗?能否根据胡志明市的特色活动调整?” 林辰立刻回答:“当然可以。我们的本地技术团队能根据您的需求,在 3 天内完成主题定制,比如胡志明市的‘解放日’,我们可以加入国旗、城市地标等元素,让系统更有本地辨识度。”

  就在这时,评审组组长、胡志明市市政厅安全事务负责人阮文海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林总,欧安防承诺 24 小时响应故障,48 小时内抵达现场;你们虽然展示了快速维修案例,但如何保证在项目全面落地后,仍能维持这样的响应速度?如果设备在深夜出现故障,你们的团队能及时到场吗?”

  这个问题直击要害,大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林辰没有丝毫犹豫,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投影到幕布上 —— 这是联盟胡志明市临时售后中心的排班表,上面详细标注了每天 24 小时的值班人员信息,包括 5 名本地技术人员和 10 名国内专家的联系方式、负责区域。“我们的售后中心每天安排 3 名技术人员值班,24 小时有人值守,接到报修后,会根据故障地点,安排最近的值班人员上门,确保 1 小时内抵达现场。” 林辰指着排班表说,“而且我们在售后中心储备了价值 500 万人民币的备用零件,涵盖所有设备型号,一般故障当天就能解决;即使遇到重大故障,国内专家也能通过远程指导协助,不会影响社区正常运营。”

  他话锋一转,看向托马斯:“而欧安防的维护团队在新加坡,从接到报修到申请人员、办理签证、抵达胡志明市,至少需要 3 天时间。这 3 天里,故障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社区的安防、交通管理都会陷入瘫痪,这样的‘延迟服务’,真的能满足胡志明市的需求吗?”

  托马斯立刻反驳:“我们可以在胡志明市临时派驻维护人员……” 但话未说完,就被阮文海打断:“临时派驻的人员没有经过本地培训,不熟悉胡志明市的社区环境和居民需求,如何能高效解决问题?而且 3 天的响应延迟,对我们来说太长了。”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评审官员们的关注点几乎全集中在联盟的本地化服务上:从越南语系统的更新频率,到本地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从备用零件的补充周期,到节日主题的定制流程,林辰与联盟成员都一一细致解答,每一个回答都紧扣 “本地需求”,让评审官员们频频点头。

  下午 5 点,评审会议进入闭门讨论阶段。联盟团队与欧安防团队在大厅外等候,托马斯不时看向会议室的方向,神情逐渐从自信转为焦虑;林辰则与团队成员轻松交流着,大家都对结果抱有信心 —— 从评审官员的提问倾向来看,联盟的本地化优势已经深入人心。

  1 小时后,阮文海推开会议室大门,手里拿着一份签好字的结果公告。他走到林辰面前,伸出手:“恭喜中国智慧产业联盟,经过评审组投票,你们以 7:5 的微弱优势胜出,成功拿下胡志明市智慧城市三期项目!”

  大厅内瞬间响起欢呼声,联盟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阮文海接着说:“我们最终选择联盟,不仅因为你们的方案更贴合胡志明市的本地需求,更因为你们的本地化服务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维护服务才是关键,而你们的售后响应速度和本地适配能力,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托马斯脸色苍白地站在一旁,看着林辰与阮文海握手合影,心里清楚:欧安防的 “低价 进口技术” 策略,在 “本地化服务” 这一核心需求面前,彻底失去了竞争力。这场竞标失败后,欧安防在越南市场的口碑一落千丈,后续多个项目的招标中,再也没有企业敢选择他们的方案 —— 联盟用一场漂亮的 “本地化胜仗”,彻底断了欧安防在越南市场的念想。

  签约仪式上,林辰接过阮文海递来的项目合同,心里感慨万千。从最初被欧安防的低价策略逼入被动,到凭借本地化服务扭转局面,这场竞标让他更加坚信:在东南亚市场,技术先进、价格低廉固然重要,但只有真正扎根本地、理解本地需求,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此时的胡志明市,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市政厅的玻璃幕墙上。林辰知道,这个 6.2 亿的项目,不仅是联盟在越南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更标志着 “本地化服务” 已成为中国智慧产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联盟将继续以 “本地需求” 为导向,为更多东南亚城市打造专属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全球化竞争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