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玛村的秋风裹着青稞的甜香漫过田埂时,凤紫鸾正蹲在村东头的试验田边,指尖轻轻拨开一株青稞穗。金黄的颗粒沉甸甸地压弯了茎秆,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这是他们从东北黑土地带过来的\"新农1号\"青稞品种,经过整个夏天的精心培育,终于在高原扎稳了根。
\"凤院长!\"扎西妹妹提着竹篮跑来,篮底压着几朵刚摘的格桑花,\"您快去看看!君参谋长带着人把最后一批土豆收完了,说要给您留最大的几个!\"
凤紫鸾直起腰,腕间的银镯碰在锄头柄上叮当作响。她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每个人的蓝布衫上都沾着泥土,却掩不住眼里的喜气。自入秋以来,尕玛村的田野就像被施了魔法:青稞弯着腰,土豆堆成了小山,连最娇气的油菜都结满了荚。更让她欣慰的是,村民们已经能熟练地根据节气调整农活——什么时候该追肥,什么时候该防霜,连多吉老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我这就去。\"她捏了捏扎西妹妹的脸蛋,起身时忽然听见村部方向传来一阵骚动。君陌离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正和村会计站在老杨树下,手里捧着一张盖着红章的纸,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凤紫鸾加快脚步走过去,风里隐约飘来\"调令军区回东北\"几个词。君陌离抬头看见她,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快步迎上来:\"凤紫鸾,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村会计老周把那张纸递过来,凤紫鸾展开一看,是军区后勤部下发的干部调动通知——因黑土地农垦建设急需技术骨干,特调君陌离同志于十月中旬返回哈尔滨,参与北大荒开荒技术指导工作。落款日期是三天前。
\"昨天才收到的电报。\"君陌离声音很轻,\"我原本想等秋收结束再告诉你,可怕耽误......\"
凤紫鸾的指尖轻轻抚过纸上的红章,忽然想起今晨路过村小学时,孩子们正用稚嫩的声音念着\"我们的凤院长和君参谋长要永远留在尕玛村\"的作文;想起昨夜多吉老汉拉着她的手说\"明年开春还要教我们种甜菜\";想起方才扎西妹妹献宝似的捧来那颗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王\",说要做成土豆饼给她带在路上......
\"什么时候走?\"她问得平静,目光却落在远处正在翻晒青稞的村民背上——那些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脊梁,曾跟着她和君陌离在春寒里播种,在夏夜里守水,在秋阳下收割,早已成了她生命里最温暖的印记。
\"十月二十的火车。\"君陌离喉结动了动,\"县里已经安排了车送我们到兰州,再转火车回哈尔滨。\"
凤紫鸾沉默了片刻,转身望向试验田里随风起伏的青稞浪。那些深绿色的叶片上还挂着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极了她初到尕玛村时,君陌离军装上的第一颗纽扣反光。
\"我跟你一起走。\"她最终说道,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坚定得不容置疑,\"但得先把尕玛村的事安顿妥当。\"
接下来的五天,尕玛村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凤紫鸾带着村妇女主任卓玛和几个年轻媳妇,把试验田里收获的\"新农1号\"青稞穗仔细脱粒,装进用牛皮纸缝制的小袋子。每袋都贴着标签,写着种植日期、亩产数据和留种注意事项。\"这些是明年开春要分给各家的种子,\"她捏着一把金黄的麦粒对卓玛说,\"一定要放在干燥的陶瓮里,别让雪水渗进去。\"
君陌离则把村里的青壮年召集到打谷场,把剩余的土豆和油菜籽分类码放。他特意挑出二十个最大的土豆,用草绳串成一串,对扎西妹妹说:\"这是'土豆王',等凤院长回来时要称一称,看是不是更大了。\"又指着粮垛对多吉老汉交代:\"交公粮时把这袋油菜籽单独放,这是今年新试种的品种,县农技站的人说了,出油率高。\"
最让凤紫鸾挂心的是村民们的冬储。她挨家挨户检查地窖,教主妇们用花椒水熏蒸粮囤防虫,用干马粪涂抹墙缝保暖。\"记住,土豆要摊开放,别堆得太实,\"她在多吉老汉家的地窖里蹲着,指尖戳了戳码放整齐的土豆堆,\"中间留些空隙,不然会闷坏。\"又转头对卓玛说:\"等秋分过后,带妇女们多编些草帘,给牛羊圈多铺两层,高原的冬天冷得快。\"
秋分的第三天,县里的卡车来拉粮了。凤紫鸾和君陌离帮着村民把分装好的公粮抬上车,多吉老汉攥着凤紫鸾的手直哆嗦:\"凤院长,君参谋长,你们这一走,我们可咋办哟......\"
\"咋办?\"凤紫鸾拍拍他的手背,指着试验田的方向,\"那儿有二十袋留种青稞,那儿有写满注意事项的本子(她从兜里掏出一本边角磨毛的笔记本,扉页上画着青稞生长周期表),这儿还有我教过的卓玛和扎西妹妹——她们比我更懂怎么种地。\"
君陌离则把村民们召集到打谷场,郑重其事地交接:\"从明天起,卓玛就是村农技组组长,扎西妹妹负责记账,多吉老汉带着几个老把式检查农具。县农技站每个月会派技术员来一趟,有啥问题记在本子上,等我们......或者下次凤院长回来,再一起解决。\"
十月十五的清晨,尕玛村飘起了第一场秋雪。细碎的雪花落在金黄的青稞垛上,落在村民们送行的队伍里,落在凤紫鸾和君陌离肩头的背包上。
\"凤院长!\"扎西妹妹跑得满脸通红,怀里抱着那串格桑花手链和一颗用红布包着的\"土豆王\",\"这个给您带着,等明年春天......\"
\"我带着呢。\"凤紫鸾接过手链,指尖触到冰凉的珠子,忽然想起春耕时扎西妹妹第一次学会正确培土的模样。她又从君陌离的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塞回扎西妹妹手里:\"这是给你们家的油菜籽,明年开春撒在向阳的地里,出油多。\"
多吉老汉颤巍巍地捧来一包炒青稞:\"路上吃,暖胃。\"
凤紫鸾接过青稞包,鼻子一酸。她记得去年冬天,多吉老汉第一次尝到用新品种青稞磨的面粉蒸出的馒头,那惊喜的表情比得了新藏袍还高兴。
卡车发动时,村民们齐声喊:\"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
凤紫鸾趴在车窗上,看着村口的白杨树在雪里摇晃,看着多吉老汉和卓玛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看着那片被白雪覆盖的田野——那里埋着她半年来的汗水与欢笑,也埋着尕玛村未来的希望。
\"想什么呢?\"君陌离握住她的手,掌心还带着高原的粗糙质感,却比初见时多了几分温度。
凤紫鸾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轻声说:\"我在想,明年这时候,尕玛村的青稞肯定比黑土地的还壮实。\"
君陌离笑了,转头望向远方:\"那咱们得加把劲,把黑土地的麦子也种得更好。\"
卡车驶过最后一个山口,远处的哈尔滨城隐隐可见。凤紫鸾摸了摸口袋里的调令复印件——那上面除了君陌离的名字,还多了一行批注:\"建议同时调凤紫鸾同志回哈,参与农垦技术总结工作。\"
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发现他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那里面藏着半年的风雨同舟,藏着对尕玛村的不舍,也藏着对未来的笃定。
\"走吧,回家。\"君陌离说。
凤紫鸾点点头,把格桑花手链紧紧攥在手心。她知道,这一次离开,是为了带着尕玛村的希望回到黑土地;而下次归来,定会带着更丰硕的果实,再赴这场高原之约。
        \"凤院长!\"扎西妹妹提着竹篮跑来,篮底压着几朵刚摘的格桑花,\"您快去看看!君参谋长带着人把最后一批土豆收完了,说要给您留最大的几个!\"
凤紫鸾直起腰,腕间的银镯碰在锄头柄上叮当作响。她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每个人的蓝布衫上都沾着泥土,却掩不住眼里的喜气。自入秋以来,尕玛村的田野就像被施了魔法:青稞弯着腰,土豆堆成了小山,连最娇气的油菜都结满了荚。更让她欣慰的是,村民们已经能熟练地根据节气调整农活——什么时候该追肥,什么时候该防霜,连多吉老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我这就去。\"她捏了捏扎西妹妹的脸蛋,起身时忽然听见村部方向传来一阵骚动。君陌离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正和村会计站在老杨树下,手里捧着一张盖着红章的纸,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凤紫鸾加快脚步走过去,风里隐约飘来\"调令军区回东北\"几个词。君陌离抬头看见她,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快步迎上来:\"凤紫鸾,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村会计老周把那张纸递过来,凤紫鸾展开一看,是军区后勤部下发的干部调动通知——因黑土地农垦建设急需技术骨干,特调君陌离同志于十月中旬返回哈尔滨,参与北大荒开荒技术指导工作。落款日期是三天前。
\"昨天才收到的电报。\"君陌离声音很轻,\"我原本想等秋收结束再告诉你,可怕耽误......\"
凤紫鸾的指尖轻轻抚过纸上的红章,忽然想起今晨路过村小学时,孩子们正用稚嫩的声音念着\"我们的凤院长和君参谋长要永远留在尕玛村\"的作文;想起昨夜多吉老汉拉着她的手说\"明年开春还要教我们种甜菜\";想起方才扎西妹妹献宝似的捧来那颗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王\",说要做成土豆饼给她带在路上......
\"什么时候走?\"她问得平静,目光却落在远处正在翻晒青稞的村民背上——那些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脊梁,曾跟着她和君陌离在春寒里播种,在夏夜里守水,在秋阳下收割,早已成了她生命里最温暖的印记。
\"十月二十的火车。\"君陌离喉结动了动,\"县里已经安排了车送我们到兰州,再转火车回哈尔滨。\"
凤紫鸾沉默了片刻,转身望向试验田里随风起伏的青稞浪。那些深绿色的叶片上还挂着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极了她初到尕玛村时,君陌离军装上的第一颗纽扣反光。
\"我跟你一起走。\"她最终说道,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坚定得不容置疑,\"但得先把尕玛村的事安顿妥当。\"
接下来的五天,尕玛村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凤紫鸾带着村妇女主任卓玛和几个年轻媳妇,把试验田里收获的\"新农1号\"青稞穗仔细脱粒,装进用牛皮纸缝制的小袋子。每袋都贴着标签,写着种植日期、亩产数据和留种注意事项。\"这些是明年开春要分给各家的种子,\"她捏着一把金黄的麦粒对卓玛说,\"一定要放在干燥的陶瓮里,别让雪水渗进去。\"
君陌离则把村里的青壮年召集到打谷场,把剩余的土豆和油菜籽分类码放。他特意挑出二十个最大的土豆,用草绳串成一串,对扎西妹妹说:\"这是'土豆王',等凤院长回来时要称一称,看是不是更大了。\"又指着粮垛对多吉老汉交代:\"交公粮时把这袋油菜籽单独放,这是今年新试种的品种,县农技站的人说了,出油率高。\"
最让凤紫鸾挂心的是村民们的冬储。她挨家挨户检查地窖,教主妇们用花椒水熏蒸粮囤防虫,用干马粪涂抹墙缝保暖。\"记住,土豆要摊开放,别堆得太实,\"她在多吉老汉家的地窖里蹲着,指尖戳了戳码放整齐的土豆堆,\"中间留些空隙,不然会闷坏。\"又转头对卓玛说:\"等秋分过后,带妇女们多编些草帘,给牛羊圈多铺两层,高原的冬天冷得快。\"
秋分的第三天,县里的卡车来拉粮了。凤紫鸾和君陌离帮着村民把分装好的公粮抬上车,多吉老汉攥着凤紫鸾的手直哆嗦:\"凤院长,君参谋长,你们这一走,我们可咋办哟......\"
\"咋办?\"凤紫鸾拍拍他的手背,指着试验田的方向,\"那儿有二十袋留种青稞,那儿有写满注意事项的本子(她从兜里掏出一本边角磨毛的笔记本,扉页上画着青稞生长周期表),这儿还有我教过的卓玛和扎西妹妹——她们比我更懂怎么种地。\"
君陌离则把村民们召集到打谷场,郑重其事地交接:\"从明天起,卓玛就是村农技组组长,扎西妹妹负责记账,多吉老汉带着几个老把式检查农具。县农技站每个月会派技术员来一趟,有啥问题记在本子上,等我们......或者下次凤院长回来,再一起解决。\"
十月十五的清晨,尕玛村飘起了第一场秋雪。细碎的雪花落在金黄的青稞垛上,落在村民们送行的队伍里,落在凤紫鸾和君陌离肩头的背包上。
\"凤院长!\"扎西妹妹跑得满脸通红,怀里抱着那串格桑花手链和一颗用红布包着的\"土豆王\",\"这个给您带着,等明年春天......\"
\"我带着呢。\"凤紫鸾接过手链,指尖触到冰凉的珠子,忽然想起春耕时扎西妹妹第一次学会正确培土的模样。她又从君陌离的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塞回扎西妹妹手里:\"这是给你们家的油菜籽,明年开春撒在向阳的地里,出油多。\"
多吉老汉颤巍巍地捧来一包炒青稞:\"路上吃,暖胃。\"
凤紫鸾接过青稞包,鼻子一酸。她记得去年冬天,多吉老汉第一次尝到用新品种青稞磨的面粉蒸出的馒头,那惊喜的表情比得了新藏袍还高兴。
卡车发动时,村民们齐声喊:\"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
凤紫鸾趴在车窗上,看着村口的白杨树在雪里摇晃,看着多吉老汉和卓玛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看着那片被白雪覆盖的田野——那里埋着她半年来的汗水与欢笑,也埋着尕玛村未来的希望。
\"想什么呢?\"君陌离握住她的手,掌心还带着高原的粗糙质感,却比初见时多了几分温度。
凤紫鸾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轻声说:\"我在想,明年这时候,尕玛村的青稞肯定比黑土地的还壮实。\"
君陌离笑了,转头望向远方:\"那咱们得加把劲,把黑土地的麦子也种得更好。\"
卡车驶过最后一个山口,远处的哈尔滨城隐隐可见。凤紫鸾摸了摸口袋里的调令复印件——那上面除了君陌离的名字,还多了一行批注:\"建议同时调凤紫鸾同志回哈,参与农垦技术总结工作。\"
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发现他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那里面藏着半年的风雨同舟,藏着对尕玛村的不舍,也藏着对未来的笃定。
\"走吧,回家。\"君陌离说。
凤紫鸾点点头,把格桑花手链紧紧攥在手心。她知道,这一次离开,是为了带着尕玛村的希望回到黑土地;而下次归来,定会带着更丰硕的果实,再赴这场高原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