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裹着桂香钻进培训中心的窗棂时,凤紫鸾正蹲在医务室后院的陶瓮前,用木勺搅动一瓮墨绿色的药汁。君陌离推门进来,肩上还落着几片从外面带进来的桂花,他顺手拂了拂,凑近闻了闻:“紫鸾,这回的清热解毒汤又改良了?”
“嗯。”凤紫鸾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上次给李庄送药时,他们说娃娃们喝着太苦,我就加了点甘草和陈皮,既能调和药性,味道也顺口些。”她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十几个玻璃罐,“这些都是熬好的,等晾凉了装瓶,明天让通讯员给附近的村子都送点——秋老虎厉害,怕又有孩子闹痢疾。”
君陌离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封信:“军区政治部刚送来的,说咱们上次在李庄抗疫的事迹要登简报,还要给咱俩记三等功。”他把信放在桌上,却没提“功”字,反而指着窗外,“你听,外头咋这么热闹?”
凤紫鸾侧耳一听,果然有小战士的嬉笑声混着铃铛响。她起身推开窗,只见院门口停着一辆牛车,车上堆着半人多高的竹筐,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村民正踮着脚往院里张望,领头的正是李庄的村长王大伯,他怀里还抱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
“凤医生!君参谋长!”王大伯扯着嗓子喊,“我们李庄的老少爷们儿,给您二位送秋收的谢礼来啦!”
凤紫鸾和君陌离赶紧迎出去。王大伯一见到他们,眼眶就红了:“上回要不是您二位连夜熬药,我们村三十多个娃娃哪能好得这么利索?这两个月,村里连个发烧的都没有!”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布,露出一双千层底布鞋,“这是我家那口子熬了三个晚上做的,针脚密实,您二位穿上试试。”
凤紫鸾忙摆手:“王大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这鞋您留着给家里人穿。”可王大伯执意要塞过来:“您别嫌弃!我们庄稼人没啥好东西,这鞋底纳了三层布,垫上软棉花,走路不累脚。”
一旁的村民也七嘴八舌地往外拿东西:有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红薯,裹着泥土还带着潮气;有用粗布包着的土鸡蛋,蛋壳上还沾着稻草屑;还有个年轻媳妇掏出一个蓝布包,打开竟是十几双绣着并蒂莲的鞋垫,针脚细密得像画出来的。
“这是我们村媳妇们一针一线纳的,”年轻媳妇红着脸说,“听说凤医生爱穿布鞋,垫上这个,走路不硌脚。”
君陌离看着满院的“谢礼”,喉结动了动。他转头对身后的通讯员说:“去炊事班借口大锅,把这些红薯蒸上,再煮几个鸡蛋,让大家尝尝鲜。”又转头对王大伯道:“心意我们领了,东西您带回去一半——咱们部队有纪律,不能收老乡的东西。”
王大伯急得直搓手:“这哪是送礼?是报恩!再说了,我们李庄的地今年多打了三成粮,就是沾了您二位教我们种草药的光!”他指着远处山坡,“您瞧见没?那片荒坡上,我们按您说的种了金银花和薄荷,这会儿都冒芽了!等明年开了花,既能卖钱,又能给娃娃们防暑。”
凤紫鸾眼睛一亮:“真的?那片地我上个月去看过,土质适合种耐旱的草药。王大伯,等秋收完了,我带些种子过去,再教大伙儿怎么晒干、怎么保存——这些草药晒好了,军区医院和供销社都收,比种玉米赚得多!”
“哎!哎!”王大伯连声应着,转头对村民喊,“听见没?凤医生要教咱们种‘金疙瘩’哩!”
正说着,培训中心的小院里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军区医院派来学习的第二批同志到了,李院长带着七八个医生护士,还推着一辆装满笔记本和标本的小车。“凤医生,君参谋长!”李院长远远地喊,“我们这次来,是把上回学的本事带回来实践的!您看,这是我们医院种的草药园照片,还有记录的药效反馈!”
凤紫鸾接过照片,只见军区医院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地种着几排薄荷、藿香和车前草,旁边还立着小木牌,写着种植日期和注意事项。“做得好!”她笑着点头,“这些草药不仅要种,更要教会战士们怎么用——比如训练前含片薄荷叶防中暑,行军时用艾草煮水泡脚解乏。”
君陌离则对李院长说:“你们医院可以牵头,把周边公社的赤脚医生也组织起来,咱们定期办培训班。草药是咱老百姓的‘活药箱’,教会一个人,就能帮一片人。”
李院长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们已经在筹备了!对了,还有个事儿——”他从兜里掏出一张报纸,“您看,这篇《荒坡上的药香》登了咱们李庄的事迹,连省里的农业报都转载了!说是要推广‘草药助农’的经验。”
凤紫鸾接过报纸,看着上面自己蹲在田埂边教村民辨认草药的配图,鼻子突然有点酸。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却发现他正望着远处山梁上的一片荒坡出神——那是他们去年和战士们一起开垦的“试验田”,如今已经长满了半人高的草药苗。
“紫鸾,”君陌离突然说,“我想把二连后面的空地也腾出来,种一片更大的草药园。”他指着远处训练场的方向,“以后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教他们认草药、种草药——打仗要枪杆子硬,保家卫国也得身子骨硬,更得学会用身边的资源救急。”
凤紫鸾用力点头:“好!我整理一套更详细的《草药实用手册》,从播种到炮制,连娃娃都能看懂。”她顿了顿,又笑道,“等明年春天,咱们把这草药香吹到更多地方去——让老乡的荒坡长出‘金苗苗’,让战士的背包里装着‘救命草’。”
傍晚时分,凤紫鸾和君陌离送走了李庄的村民和军区医院的同志。小院里还飘着红薯的甜香,凤紫鸾把村民送的鸡蛋分给通讯员和卫生员,又挑了几个最大的,用草绳拴着挂在窗台上:“留给明天来复查的李庄娃娃。”
君陌离坐在门槛上,摩挲着那双还带着温度的千层底布鞋。凤紫鸾走过去,挨着他坐下:“君陌离,你还记得咱们刚结婚那会儿吗?你在老家教我认草药,说‘草木有情,最懂人心’。”
“记得。”君陌离握住她的手,“那时候你说,要是能让更多人学会用草药治病,比当什么官都强。现在咱们做到了——你看,老乡们把咱们当亲人,战士们把草药当宝贝,连省里的报纸都夸咱们。”
凤紫鸾靠在他肩上,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这草药啊,看着不起眼,可根扎得深,就能活;心向着人,就能香。”她转头看着君陌离,“就像咱们,扎根在这片土地里,守着这些可爱的乡亲和战士,日子就有盼头。”
君陌离轻轻搂住她的肩,远处传来战士们拉歌的声音:“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歌声里,草药园的风轻轻吹过,带着金银花的甜香,混着泥土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凤紫鸾和君陌离知道,他们的草药香不仅治愈了身体的病痛,更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那是关于互助,关于传承,关于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生命的春天。而他们,会一直守在这片土地上,让这缕药香,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嗯。”凤紫鸾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上次给李庄送药时,他们说娃娃们喝着太苦,我就加了点甘草和陈皮,既能调和药性,味道也顺口些。”她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十几个玻璃罐,“这些都是熬好的,等晾凉了装瓶,明天让通讯员给附近的村子都送点——秋老虎厉害,怕又有孩子闹痢疾。”
君陌离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封信:“军区政治部刚送来的,说咱们上次在李庄抗疫的事迹要登简报,还要给咱俩记三等功。”他把信放在桌上,却没提“功”字,反而指着窗外,“你听,外头咋这么热闹?”
凤紫鸾侧耳一听,果然有小战士的嬉笑声混着铃铛响。她起身推开窗,只见院门口停着一辆牛车,车上堆着半人多高的竹筐,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村民正踮着脚往院里张望,领头的正是李庄的村长王大伯,他怀里还抱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
“凤医生!君参谋长!”王大伯扯着嗓子喊,“我们李庄的老少爷们儿,给您二位送秋收的谢礼来啦!”
凤紫鸾和君陌离赶紧迎出去。王大伯一见到他们,眼眶就红了:“上回要不是您二位连夜熬药,我们村三十多个娃娃哪能好得这么利索?这两个月,村里连个发烧的都没有!”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布,露出一双千层底布鞋,“这是我家那口子熬了三个晚上做的,针脚密实,您二位穿上试试。”
凤紫鸾忙摆手:“王大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这鞋您留着给家里人穿。”可王大伯执意要塞过来:“您别嫌弃!我们庄稼人没啥好东西,这鞋底纳了三层布,垫上软棉花,走路不累脚。”
一旁的村民也七嘴八舌地往外拿东西:有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红薯,裹着泥土还带着潮气;有用粗布包着的土鸡蛋,蛋壳上还沾着稻草屑;还有个年轻媳妇掏出一个蓝布包,打开竟是十几双绣着并蒂莲的鞋垫,针脚细密得像画出来的。
“这是我们村媳妇们一针一线纳的,”年轻媳妇红着脸说,“听说凤医生爱穿布鞋,垫上这个,走路不硌脚。”
君陌离看着满院的“谢礼”,喉结动了动。他转头对身后的通讯员说:“去炊事班借口大锅,把这些红薯蒸上,再煮几个鸡蛋,让大家尝尝鲜。”又转头对王大伯道:“心意我们领了,东西您带回去一半——咱们部队有纪律,不能收老乡的东西。”
王大伯急得直搓手:“这哪是送礼?是报恩!再说了,我们李庄的地今年多打了三成粮,就是沾了您二位教我们种草药的光!”他指着远处山坡,“您瞧见没?那片荒坡上,我们按您说的种了金银花和薄荷,这会儿都冒芽了!等明年开了花,既能卖钱,又能给娃娃们防暑。”
凤紫鸾眼睛一亮:“真的?那片地我上个月去看过,土质适合种耐旱的草药。王大伯,等秋收完了,我带些种子过去,再教大伙儿怎么晒干、怎么保存——这些草药晒好了,军区医院和供销社都收,比种玉米赚得多!”
“哎!哎!”王大伯连声应着,转头对村民喊,“听见没?凤医生要教咱们种‘金疙瘩’哩!”
正说着,培训中心的小院里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军区医院派来学习的第二批同志到了,李院长带着七八个医生护士,还推着一辆装满笔记本和标本的小车。“凤医生,君参谋长!”李院长远远地喊,“我们这次来,是把上回学的本事带回来实践的!您看,这是我们医院种的草药园照片,还有记录的药效反馈!”
凤紫鸾接过照片,只见军区医院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地种着几排薄荷、藿香和车前草,旁边还立着小木牌,写着种植日期和注意事项。“做得好!”她笑着点头,“这些草药不仅要种,更要教会战士们怎么用——比如训练前含片薄荷叶防中暑,行军时用艾草煮水泡脚解乏。”
君陌离则对李院长说:“你们医院可以牵头,把周边公社的赤脚医生也组织起来,咱们定期办培训班。草药是咱老百姓的‘活药箱’,教会一个人,就能帮一片人。”
李院长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们已经在筹备了!对了,还有个事儿——”他从兜里掏出一张报纸,“您看,这篇《荒坡上的药香》登了咱们李庄的事迹,连省里的农业报都转载了!说是要推广‘草药助农’的经验。”
凤紫鸾接过报纸,看着上面自己蹲在田埂边教村民辨认草药的配图,鼻子突然有点酸。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却发现他正望着远处山梁上的一片荒坡出神——那是他们去年和战士们一起开垦的“试验田”,如今已经长满了半人高的草药苗。
“紫鸾,”君陌离突然说,“我想把二连后面的空地也腾出来,种一片更大的草药园。”他指着远处训练场的方向,“以后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教他们认草药、种草药——打仗要枪杆子硬,保家卫国也得身子骨硬,更得学会用身边的资源救急。”
凤紫鸾用力点头:“好!我整理一套更详细的《草药实用手册》,从播种到炮制,连娃娃都能看懂。”她顿了顿,又笑道,“等明年春天,咱们把这草药香吹到更多地方去——让老乡的荒坡长出‘金苗苗’,让战士的背包里装着‘救命草’。”
傍晚时分,凤紫鸾和君陌离送走了李庄的村民和军区医院的同志。小院里还飘着红薯的甜香,凤紫鸾把村民送的鸡蛋分给通讯员和卫生员,又挑了几个最大的,用草绳拴着挂在窗台上:“留给明天来复查的李庄娃娃。”
君陌离坐在门槛上,摩挲着那双还带着温度的千层底布鞋。凤紫鸾走过去,挨着他坐下:“君陌离,你还记得咱们刚结婚那会儿吗?你在老家教我认草药,说‘草木有情,最懂人心’。”
“记得。”君陌离握住她的手,“那时候你说,要是能让更多人学会用草药治病,比当什么官都强。现在咱们做到了——你看,老乡们把咱们当亲人,战士们把草药当宝贝,连省里的报纸都夸咱们。”
凤紫鸾靠在他肩上,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这草药啊,看着不起眼,可根扎得深,就能活;心向着人,就能香。”她转头看着君陌离,“就像咱们,扎根在这片土地里,守着这些可爱的乡亲和战士,日子就有盼头。”
君陌离轻轻搂住她的肩,远处传来战士们拉歌的声音:“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歌声里,草药园的风轻轻吹过,带着金银花的甜香,混着泥土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凤紫鸾和君陌离知道,他们的草药香不仅治愈了身体的病痛,更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那是关于互助,关于传承,关于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生命的春天。而他们,会一直守在这片土地上,让这缕药香,年年岁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