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裹着杏子的甜香钻进窗缝,凤紫鸾正踮脚往新封顶的手术室墙上贴标语——“高原春融手术室,守护万家健康”。金粉描边的红纸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旁边还画了幅简笔画:穿白大褂的医生握着手术刀,旁边是举着大拇指的藏族阿妈。
“凤院长,县医院送医疗器械的车到了!”小李满头大汗地冲进院子,身后跟着辆军绿色的卡车,车厢里堆着几个木箱,箱盖上用红漆写着“精密器械,小心轻放”。
凤紫鸾扶着梯子下来,指尖还沾着浆糊。她望着卡车上的木箱,忽然想起君陌离前几日写的信:“手术床、无影灯、消毒锅……能争取到的都争取了,虽然不是最新款,但比咱们原来的强十倍。”此刻那些木箱在她眼里,简直像装着宝藏的宝盒。
“君参谋长呢?”她问。
“君参谋长今儿一早就骑马去县里接人了!”小李擦了擦汗,“听说县医院的张医生要来指导安装,还有军区派来的技术员……”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熟悉的铃铛声,一匹棕色的小矮马驮着个人飞奔而来,马上的人军大衣被风吹得鼓起,正是君陌离。
“到了!都到了!”君陌离翻身下马,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张医生带着助手,还有军区器材站的王技术员,都在后头呢!”他拍了拍马脖子,“这小家伙跑得快,比汽车还利索!”
卡车后斗被掀开,几个穿着白大褂和工装的师傅跳下来。为首的张医生五十来岁,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手里捧着个牛皮纸包:“凤院长,这是我从县医院仓库翻出来的老器械,虽然旧,但都消过毒,能应急用。”纸包里露出几把手术钳的柄,金属光泽虽有些暗淡,却擦得锃亮。
凤紫鸾接过纸包,指尖碰到张医生粗糙的手掌:“张医生,大老远辛苦您了。”
“不辛苦!”张医生摆摆手,“君参谋长为了这事儿跑了三趟县里,我哪能不来?”他转头看向正在卸货的师傅们,“先把最重的手术床搬下来,小心别磕着角。”
君陌离拎着个小铁盒凑过来:“凤鸾,这是我托军区战友带的葡萄糖注射液,特殊时期用的,密封得严实。”铁盒上印着“军用特供”字样,他拧开盖子,倒出几支安瓿瓶,“还有这些,手术时应急用。”
凤紫鸾接过铁盒,忽然发现他左手虎口处贴着块创可贴——想必是搬器械时磨的。“你手怎么了?”她拉过他的手查看。
“没事儿!”君陌离缩回手,“昨天帮老张师傅搬木料,蹭破点皮。”他指了指正在搭建的临时棚子,“走,咱们去看看手术床放哪儿合适。”
新建的手术室主体已经完工,灰白色的水泥墙泛着淡淡的水光,双层窗户的缝隙里塞着旧棉花,保证严实不漏风。君陌离带着众人走进去,脚下的水泥地面还残留着未干的水渍,却已经能看出平整的质感。
“手术床放正中间,无影灯挂在天花板中央。”君陌离比划着,“张医生,您看这高度行不行?”
张医生戴上眼镜,仔细丈量:“高度刚好,就是墙面得再打磨光滑些,手术刀划上去不能有毛刺。”他转头对王技术员说,“小王,你带人先把消毒锅安装了,这可是关键设备。”
几个年轻师傅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搬器械,有的调试线路。凤紫鸾帮着递工具,忽然听见外面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卓玛和几个小姑娘抱着个竹筛子跑进来,筛子里堆满了金黄的杏子,果香四溢。
“君参谋长!凤院长!”卓玛举着个最大的杏子,“我们高山寨的杏子熟啦!奶奶说,手术室盖好了,要给你们尝尝鲜!”
君陌离接过杏子,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立刻溢满口腔:“真甜!比去年结得还好!”他转头对卓玛说,“你们来得正好,帮着把这些杏子分给大伙吃。”
小姑娘们立刻欢天喜地地分杏子,连张医生和王技术员都笑着接了几个。凤紫鸾剥了颗杏子,果肉软糯香甜,忽然想起初到高原时,卓玛瘦小的模样——如今这孩子已经能帮着照顾病人,还能给大家带来甜蜜的喜悦。
“凤院长,”张医生突然喊她,“手术床的液压杆有点松,得调试下。”他指着手术床底部的装置,“君参谋长,您帮我扶着这边。”
君陌离立刻上前,双手稳稳地托住手术床。张医生蹲下身,用扳手拧紧螺丝,凤紫鸾则在一旁递工具。阳光透过双层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映出细密的汗珠和坚定的神情。
“好了!”张医生直起腰,拍了拍手,“基本能用了,等正式安装无影灯和消毒锅,就能做简单的手术。”
凤紫鸾望着手术床,忽然想象起未来的场景——洁白的床单,明亮的灯光,君陌离穿着白大褂站在一旁,而她……她将成为这个手术室里最可靠的助手。这个念头让她胸口微微发热。
“凤鸾,”君陌离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颗杏核,“给,留着种。”
她接过杏核,指尖碰到他温热的掌心:“种在哪儿?”
“种在手术室后面的空地上。”他指了指窗外,“等杏树长大了,开花结果,咱们手术室就有自己的‘守护树’了。”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工人们开始收拾工具。卓玛帮着打扫场地,把杏核一个个埋进手术室后的花盆里。凤紫鸾和君陌离站在门口,望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工地。
“君陌离,”她轻声问,“等手术室正式启用,你想做什么样的第一台手术?”
君陌离望着远处的山峦,沉思片刻:“我想做一台阑尾炎手术。”他转头看向她,“就像我在军区医院实习时做的那样,简单却关键——救一个人,暖一片心。”
凤紫鸾望着他坚毅的侧脸,忽然明白——这座手术室不仅是砖瓦水泥的堆砌,更是两颗心的交融,是无数人用汗水与期盼浇灌出的希望。它将在高原的风雪中屹立,在岁月的流转里见证生命的奇迹。
“等第一台手术成功了,”她轻声说,“咱们去山坳里看杏花。”
“不,”君陌离摇头,“咱们去看杏树下的杏子。”他指了指埋着杏核的花盆,“等它们长大了,结出果子,咱们摘下来给病人吃。”
夜色渐浓,星光洒在手术室灰白色的墙面上,泛着柔和的光泽。工地上只剩下几个守夜的师傅,偶尔传来几句低语。凤紫鸾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手术室的方向,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卓玛的笑声:“凤院长,明天我还要来浇水!”
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后者正倚在门框上,军大衣搭在肩头,月光为他轮廓分明的脸庞镀上一层银边。“杏香会漫进手术室,”她轻声说,“就像希望漫进每个人的心里。”
君陌离走近她,伸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以后的每个夏天,咱们都一起迎接。”他的声音很轻,却坚定得像高原上永不熄灭的星光,“就像这杏树,扎根高原,生生不息。”
远处,传来建筑工人收工的吆喝声,混合着卓玛清脆的歌声,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过七月的医疗站,吹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凤院长,县医院送医疗器械的车到了!”小李满头大汗地冲进院子,身后跟着辆军绿色的卡车,车厢里堆着几个木箱,箱盖上用红漆写着“精密器械,小心轻放”。
凤紫鸾扶着梯子下来,指尖还沾着浆糊。她望着卡车上的木箱,忽然想起君陌离前几日写的信:“手术床、无影灯、消毒锅……能争取到的都争取了,虽然不是最新款,但比咱们原来的强十倍。”此刻那些木箱在她眼里,简直像装着宝藏的宝盒。
“君参谋长呢?”她问。
“君参谋长今儿一早就骑马去县里接人了!”小李擦了擦汗,“听说县医院的张医生要来指导安装,还有军区派来的技术员……”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熟悉的铃铛声,一匹棕色的小矮马驮着个人飞奔而来,马上的人军大衣被风吹得鼓起,正是君陌离。
“到了!都到了!”君陌离翻身下马,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张医生带着助手,还有军区器材站的王技术员,都在后头呢!”他拍了拍马脖子,“这小家伙跑得快,比汽车还利索!”
卡车后斗被掀开,几个穿着白大褂和工装的师傅跳下来。为首的张医生五十来岁,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手里捧着个牛皮纸包:“凤院长,这是我从县医院仓库翻出来的老器械,虽然旧,但都消过毒,能应急用。”纸包里露出几把手术钳的柄,金属光泽虽有些暗淡,却擦得锃亮。
凤紫鸾接过纸包,指尖碰到张医生粗糙的手掌:“张医生,大老远辛苦您了。”
“不辛苦!”张医生摆摆手,“君参谋长为了这事儿跑了三趟县里,我哪能不来?”他转头看向正在卸货的师傅们,“先把最重的手术床搬下来,小心别磕着角。”
君陌离拎着个小铁盒凑过来:“凤鸾,这是我托军区战友带的葡萄糖注射液,特殊时期用的,密封得严实。”铁盒上印着“军用特供”字样,他拧开盖子,倒出几支安瓿瓶,“还有这些,手术时应急用。”
凤紫鸾接过铁盒,忽然发现他左手虎口处贴着块创可贴——想必是搬器械时磨的。“你手怎么了?”她拉过他的手查看。
“没事儿!”君陌离缩回手,“昨天帮老张师傅搬木料,蹭破点皮。”他指了指正在搭建的临时棚子,“走,咱们去看看手术床放哪儿合适。”
新建的手术室主体已经完工,灰白色的水泥墙泛着淡淡的水光,双层窗户的缝隙里塞着旧棉花,保证严实不漏风。君陌离带着众人走进去,脚下的水泥地面还残留着未干的水渍,却已经能看出平整的质感。
“手术床放正中间,无影灯挂在天花板中央。”君陌离比划着,“张医生,您看这高度行不行?”
张医生戴上眼镜,仔细丈量:“高度刚好,就是墙面得再打磨光滑些,手术刀划上去不能有毛刺。”他转头对王技术员说,“小王,你带人先把消毒锅安装了,这可是关键设备。”
几个年轻师傅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搬器械,有的调试线路。凤紫鸾帮着递工具,忽然听见外面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卓玛和几个小姑娘抱着个竹筛子跑进来,筛子里堆满了金黄的杏子,果香四溢。
“君参谋长!凤院长!”卓玛举着个最大的杏子,“我们高山寨的杏子熟啦!奶奶说,手术室盖好了,要给你们尝尝鲜!”
君陌离接过杏子,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立刻溢满口腔:“真甜!比去年结得还好!”他转头对卓玛说,“你们来得正好,帮着把这些杏子分给大伙吃。”
小姑娘们立刻欢天喜地地分杏子,连张医生和王技术员都笑着接了几个。凤紫鸾剥了颗杏子,果肉软糯香甜,忽然想起初到高原时,卓玛瘦小的模样——如今这孩子已经能帮着照顾病人,还能给大家带来甜蜜的喜悦。
“凤院长,”张医生突然喊她,“手术床的液压杆有点松,得调试下。”他指着手术床底部的装置,“君参谋长,您帮我扶着这边。”
君陌离立刻上前,双手稳稳地托住手术床。张医生蹲下身,用扳手拧紧螺丝,凤紫鸾则在一旁递工具。阳光透过双层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映出细密的汗珠和坚定的神情。
“好了!”张医生直起腰,拍了拍手,“基本能用了,等正式安装无影灯和消毒锅,就能做简单的手术。”
凤紫鸾望着手术床,忽然想象起未来的场景——洁白的床单,明亮的灯光,君陌离穿着白大褂站在一旁,而她……她将成为这个手术室里最可靠的助手。这个念头让她胸口微微发热。
“凤鸾,”君陌离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颗杏核,“给,留着种。”
她接过杏核,指尖碰到他温热的掌心:“种在哪儿?”
“种在手术室后面的空地上。”他指了指窗外,“等杏树长大了,开花结果,咱们手术室就有自己的‘守护树’了。”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工人们开始收拾工具。卓玛帮着打扫场地,把杏核一个个埋进手术室后的花盆里。凤紫鸾和君陌离站在门口,望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工地。
“君陌离,”她轻声问,“等手术室正式启用,你想做什么样的第一台手术?”
君陌离望着远处的山峦,沉思片刻:“我想做一台阑尾炎手术。”他转头看向她,“就像我在军区医院实习时做的那样,简单却关键——救一个人,暖一片心。”
凤紫鸾望着他坚毅的侧脸,忽然明白——这座手术室不仅是砖瓦水泥的堆砌,更是两颗心的交融,是无数人用汗水与期盼浇灌出的希望。它将在高原的风雪中屹立,在岁月的流转里见证生命的奇迹。
“等第一台手术成功了,”她轻声说,“咱们去山坳里看杏花。”
“不,”君陌离摇头,“咱们去看杏树下的杏子。”他指了指埋着杏核的花盆,“等它们长大了,结出果子,咱们摘下来给病人吃。”
夜色渐浓,星光洒在手术室灰白色的墙面上,泛着柔和的光泽。工地上只剩下几个守夜的师傅,偶尔传来几句低语。凤紫鸾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手术室的方向,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卓玛的笑声:“凤院长,明天我还要来浇水!”
她转头看向君陌离,后者正倚在门框上,军大衣搭在肩头,月光为他轮廓分明的脸庞镀上一层银边。“杏香会漫进手术室,”她轻声说,“就像希望漫进每个人的心里。”
君陌离走近她,伸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以后的每个夏天,咱们都一起迎接。”他的声音很轻,却坚定得像高原上永不熄灭的星光,“就像这杏树,扎根高原,生生不息。”
远处,传来建筑工人收工的吆喝声,混合着卓玛清脆的歌声,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过七月的医疗站,吹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