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军营初体验-《空间女配在六零》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凤紫鸾已经穿戴整齐地站在了军医培训学校的宿舍楼前。初春的早晨带着丝丝凉意,她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军装外套。

  \"报告!赤脚医生凤紫鸾报到!\"她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向门口的哨兵报到。

  哨兵敬了个礼,仔细核对着名单:\"凤紫鸾同志,请随我来。\"

  穿过几道铁门,凤紫鸾跟着哨兵来到一栋灰白色的三层小楼前。楼前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和她一样穿着崭新军装的新学员。他们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有的低声交谈,有的默默整理着军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新来的?\"一个清脆的女声从旁边传来。凤紫鸾转头看去,只见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正冲她微笑,\"我叫林小梅,是从东北来的。你呢?\"

  \"凤紫鸾,来自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凤紫鸾友好地回答,伸出手与对方相握。

  \"凤医生!\"又一个声音响起。凤紫鸾转头,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青年大步走来,\"我是赵志强,从山东来的。听说你是赤脚医生?真不简单!\"

  就这样,凤紫鸾很快结识了同批次的几位学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公社卫生院的医生,有的是像她一样的赤脚医生,还有几位是从工厂卫生室选拔来的。

  七点整,随着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所有新学员迅速集合。一个身着笔挺军装的军官走到队伍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军医培训学校的一员!\"军官的声音铿锵有力,\"我是你们的总负责人刘教官。在这里,你们将接受为期一年的严格训练,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和军事技能。\"

  凤紫鸾挺直腰板,全神贯注地听着。她注意到,周围的学员们也都神情专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军队医院不同于地方医院,\"刘教官继续说道,\"你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从现在开始,忘记你们过去的身份,你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医学员!\"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一场旋风,将凤紫鸾从乡村医生一下子推入了全新的世界。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出操,七点早餐,八点开始上课。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从基础解剖学到临床医学,从药理学到战地救护,从军事理论到政治学习,每一门课都让凤紫鸾感到既新鲜又充满挑战。

  第一堂解剖课就让凤紫鸾记忆深刻。当她走进那间摆满人体标本的教室时,胃里不由得一阵翻腾。她从小跟随师父学医,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草药知识,从未接触过如此系统的解剖学。

  \"这位同学,\"解剖课老师走到凤紫鸾身边,指着桌上的标本问道,\"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器官吗?\"

  凤紫鸾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仔细观察着面前的标本,努力回忆师父曾经提到过的知识:\"这是...肝脏?\"

  \"没错,\"老师点点头,\"但你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和功能吗?\"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凤紫鸾站在全班同学面前,结结巴巴地描述着她所知道的有限知识。当她终于讲完坐下时,后背已经湿透了。

  下课后,林小梅拍拍她的肩膀:\"别紧张,第一次都这样。我第一次看到标本时差点晕过去呢!\"

  赵志强也凑过来:\"凤医生,你的实践经验肯定比我们丰富,解剖学慢慢来,我们一起学习。\"

  凤紫鸾感激地点点头。她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短板则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正如师父常说的,\"医者,学无止境\"。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弥补这些不足。

  下午的战地救护训练更是让凤紫鸾大开眼界。在模拟的战地环境中,学员们需要学习如何快速评估伤员情况,如何进行止血包扎,如何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紧急手术。

  \"凤紫鸾,这个伤员腿部大出血,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教官将一个模拟人推到凤紫鸾面前,\"你是随队军医,你该怎么办?\"

  凤紫鸾迅速蹲下,按照这几天学到的知识检查\"伤员\"情况。她的手有些发抖,但多年的临床经验很快让她镇定下来。

  \"首先控制大出血!\"她果断地说,然后熟练地找到止血带,按照正确位置绑扎。接着,她检查了\"伤员\"的呼吸和脉搏,迅速做出判断:\"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输血和手术!\"

  教官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反应很快。但记住,在真实战场上,你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做出决定。\"

  夜幕降临时,凤紫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她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本子,开始记录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师父曾告诉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今天学习了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掌握了基本的战地救护流程...\"凤紫鸾一边写一边回想今天的训练。她发现,虽然理论知识的缺乏让她在学习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她的临床直觉和实际操作能力却得到了教官们的多次表扬。

  宿舍里的其他学员也都在埋头学习。林小梅在复习药理学笔记,赵志强则在练习外科缝合技术。军医培训学校的学习氛围异常浓厚,每个人都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不辜负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一周后,凤紫鸾逐渐适应了军校的节奏。她发现,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她感到吃力,但实践操作却是她的强项。特别是在针灸和草药应用方面,她的知识储备常常让教官们感到惊讶。

  \"凤紫鸾,下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课,你准备做一个关于针灸麻醉的案例分享。\"教官在课后对她说,\"听说你在乡村医疗中应用过针灸技术?\"

  凤紫鸾点点头:\"是的,教官。在我们村,我经常用针灸为村民治疗腰腿疼痛和关节炎。\"

  \"很好,\"教官赞许地说,\"那你准备一个详细的案例,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回到宿舍,凤紫鸾开始认真准备这个案例分享。她翻开自己珍藏的医案笔记,找到了几个典型的针灸治疗案例。她知道,这不仅是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也是向同学们传授传统医学知识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她也抓紧时间补习基础医学知识。每天晚饭后,当其他学员休息时,她常常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复习解剖图谱和药理学笔记。

  一个月后的阶段性测试中,凤紫鸾的理论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她依然不是班上的顶尖学生,但她的进步速度让教官们刮目相看。

  \"凤紫鸾,\"刘教官在一次个别谈话中对她说,\"你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态度都很好。但你要知道,现代医学是一门系统科学,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你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你的优势,但也要补足理论短板。\"

  凤紫鸾认真地点头:\"我明白,刘教官。我会继续努力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凤紫鸾逐渐融入了军校生活。她学会了在严格的纪律中寻找自由,在系统的知识中连接实践,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一个周末的下午,当她站在军校的小山坡上,望着远处训练场上奔跑的身影时,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她知道,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是成长,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师父,您看到了吗?\"她轻声自语,\"我正在学习您当年教导我的'学无止境'。我会成为一名好军医的,也会回到凤鸣村,为乡亲们带去更好的医疗服务。\"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军校的操场上。凤紫鸾转身走向宿舍,步伐坚定而自信。这个六零年代的春天,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个季节的更替,更是一个医者新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