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春耕中的医者心-《空间女配在六零》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凤鸣村,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凤紫鸾站在卫生站的院子里,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春耕已进行半月有余,田间的幼苗已经破土而出,嫩绿的颜色点缀在褐色的土地上,给这个六零年代的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

  \"凤医生,早啊!\"秀珍提着药篮子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您猜我刚才在路上听到什么好消息?\"

  凤紫鸾转身,微笑着看着这个活泼的姑娘:\"什么好消息?是不是咱们的麦苗长势特别好?\"

  \"那当然!\"秀珍放下药篮子,兴奋地比划着,\"陈技术员说,咱们村的麦苗是全公社长得最好的!不过,我说的不是这个。\"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听村支书说,县里要选拔一批赤脚医生去参加军医培训!\"

  凤紫鸾手中的草药筛子停了下来,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思索。

  \"真的吗?\"她轻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就这两天的事!\"秀珍凑近一些,\"村支书说,县里来了通知,要选几个医术好、觉悟高的赤脚医生去参加军医培训,学成后可以留在部队医院工作呢!\"

  凤紫鸾放下手中的活计,若有所思地走到卫生站的木桌前坐下。春耕以来,她每天早出晚归,为村民们诊治各种因劳作引起的伤病——腰肌劳损、关节炎、跌打损伤,还有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各种虚弱症状。这些日子里,她深深感受到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和百姓对医疗的迫切需求。

  \"军医...\"她轻声重复着这个词,脑海中浮现出部队医院里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形象。

  \"凤医生,您想去试试吗?\"秀珍敏锐地察觉到好友的心思,\"您医术那么好,肯定能选上!\"

  凤紫鸾摇摇头,苦笑道:\"我连正式的医学院都没上过,只是跟着师父学了些皮毛,怎么可能...\"

  \"您别谦虚了!\"秀珍打断她,\"您治好了那么多疑难杂症,连陈技术员都说您的草药方子神奇呢!再说了,\"她压低声音,\"我听人说,这次选拔主要看实际医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历不是最重要的。\"

  凤紫鸾沉默了。从小跟随师父学医的她,深知自己虽然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理论知识和现代医学技术确实欠缺。然而,军医这个机会对她来说太有吸引力了——系统的医学培训、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导师指导...这一切都是她梦寐以求的。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她最终说道。

  中午时分,村支书匆匆来到卫生站,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表情。

  \"凤医生!秀珍!好消息!县里正式下文了,要选拔赤脚医生参加军医培训!\"村支书一进门就大声宣布。

  凤紫鸾放下手中的病历本,平静地问道:\"什么时候报名?有什么要求?\"

  \"报名截止到月底,\"村支书激动地说,\"要求政治觉悟高,医术过硬,最好是有多年的基层医疗经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凤紫鸾一眼,\"县里特别提到,要优先考虑像您这样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赤脚医生。\"

  秀珍在一旁拼命点头,眼中满是鼓励。

  凤紫鸾沉思片刻,问道:\"考试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实际操作和病例分析,\"村支书解释道,\"也会考察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县医院的王院长亲自来主持选拔,据说很严格。\"

  \"我明白了。\"凤紫鸾点点头,心中权衡着利弊。

  下午,凤紫鸾特意来到田边,观察村民们的劳作情况。春耕虽已过半,但伤病仍未减少——老张的腰伤复发,李婶的关节炎因长时间跪地播种而加重,还有几个年轻人因用力不当导致肌肉拉伤...

  回到卫生站后,凤紫鸾开始整理自己的医案笔记。这些年来,她治疗过的每一个病例,调配过的每一副药方,都详细记录在这个本子里。翻看着这些泛黄的纸张,她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康复的笑脸,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夜深了,卫生站的小油灯依然亮着。凤紫鸾伏在桌前,时而翻阅医书,时而在本子上写着什么。秀珍悄悄进来,放下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凤医生,您还不休息啊?\"秀珍轻声问道。

  凤紫鸾抬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我再准备一下。秀珍,你说我该不该去参加这个选拔?\"

  秀珍放下碗筷,认真地说:\"凤医生,我觉得您应该去。您想想,多少乡亲们生病了只能硬撑着?您要是学到了更先进的医术,回来就能帮更多人!\"

  凤紫鸾摇摇头:\"可是春耕才进行到一半,村里离不开我。而且...\"

  \"而且什么?\"秀珍追问道。

  \"而且我害怕。\"凤紫鸾罕见地流露出脆弱的一面,\"我怕自己水平不够,考不上反而丢人。\"

  秀珍笑了:\"凤医生,您别这么说。您忘了师父常说什么了吗?'医者仁心,学无止境'。您一直都在学习,去参加选拔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啊!\"

  凤紫鸾若有所思。是啊,师父生前总是教导她,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医者应当终身学习。而这次军医选拔,不正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吗?

  第二天一早,凤紫鸾做出了决定。

  \"村支书,我想报名参加军医选拔。\"她郑重地对前来询问的村支书说。

  村支书眼睛一亮:\"太好了!我就知道您会答应!报名表我带来了,您看看。\"

  填表时,凤紫鸾的手微微颤抖。这可能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她并不后悔。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她尝试了,为了提升自己的医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乡亲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凤紫鸾一边继续为村民们诊治,一边挤出时间复习医学知识。她翻出了师父留下的医书,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草药图谱到针灸穴位图,一本本地仔细研读。白天,她在卫生站接诊;晚上,她在油灯下学习到深夜。

  春耕的田野上,村民们经常能看到凤紫鸾忙碌的身影——有时是为扭伤腰的农夫推拿正骨,有时是为发热的孩童施针退烧,有时是为劳累过度的妇人调配补药。她的医术和仁心,赢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选拔考试的前一天,凤紫鸾正在为一位患有风湿的老农诊治。老人感激地握着她的手说:\"凤医生,您要是不去参加考试就好了,村里少不了您啊!\"

  凤紫鸾微笑着安慰老人:\"张大爷,您放心,我肯定会回来的。而且,我学成归来,就能更好地帮您治病了。\"

  考试当天,凤鸣村通往县城的土路上,凤紫鸾背着一个小包袱,独自踏上了征程。秀珍和几个村民送她到村口。

  \"凤医生,您一定会考上的!\"秀珍眼眶微红地说。

  凤紫鸾点点头,坚定地说:\"我会的。无论结果如何,这次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县城比想象中要热闹得多。街道两旁,宣传栏里贴满了各种标语和海报,其中不乏征兵入伍和军医培训的宣传画。凤紫鸾站在这些海报前,久久凝视,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县医院的选拔考场设在门诊大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凤紫鸾到达时,已经有不少来自各公社的赤脚医生在等候了。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有的甚至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紧张。

  考试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知识笔试、实际操作考核和病例分析面试。凤紫鸾发现,理论知识虽然不深,但涉及面很广,从基础解剖学到常见病治疗,从药物学到急救知识,都需要掌握。好在她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病症的处理都有独到见解。

  实际操作考核中,凤紫鸾展示了她精湛的针灸技术和正骨手法。当她仅用几根银针就让一位\"患者\"(其实是考官扮演的)的模拟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时,考官们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病例分析面试是最关键的一环。凤紫鸾被要求分析一个复杂的病例——一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出现腰腿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她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工作性质、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然后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分析了可能的病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疗方案。

  \"这位患者的情况,从中医角度看,属于'肾虚腰痛'范畴,与长期劳累、肾精亏损有关。\"凤紫鸾条理清晰地分析道,\"从西医角度看,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同时伴有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和乏力。我的治疗方案是:针灸配合中药补肾强腰,同时建议改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铁质摄入,必要时配合西医的理疗手段。\"

  几位考官交换了一下眼神,显然对她的分析很满意。

  考试结束后,凤紫鸾走出考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尽力了。这次考试不仅是对她医术的检验,更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方向。

  回村的路上,凤紫鸾的心情既轻松又忐忑。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春耕的景象依然繁忙,而她的人生,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学习,继续为乡亲们服务。\"她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能够考上军医,我一定不负众望,学成归来;如果未能如愿,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夕阳西下,凤紫鸾的身影映在车窗上,坚定而执着。这个六零年代的春天,对于她来说,注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