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生而知之-《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

  徐亦的这场慈善决定,做的悄无声息,没有对外发布任何公告。

  然而,他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已然在两个老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京市,林默涵的书房。

  挂断和徐亦的电话后,林老握着手机,怔怔地站在原地,许久没有动弹。

  他试图迈步,身体却是一个踉跄,险些没能站稳,连忙伸手扶住身旁的红木书桌。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不是因为年迈体衰,而是因为那信息中蕴含的冲击力太过巨大。

  红烧肉!

  回锅肉!

  这两个在各自领域已然封神的名字,竟然……

  竟然是同一个人!

  而且是那个他早已认识、一直默默关注并引以为傲的年轻人

  他的脑子里到底装着什么?

  是《凡人修仙传》那开辟流派的宏大想象?

  还是《诛仙》那种缠绵悱恻的仙侠情缘?

  亦或者是《三体》那让顶尖科学家都为之震撼的宇宙社会学与黑暗森林法则,尤其是如今连载到的死神永生阶段!

  那种对宇宙规律冷酷的本质的描述,连他都时常需要沉思其中,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思维的冲击。

  还有那乐坛一首首如同拥有魔力般的歌曲。

  从最初的一首《起风了》创造了各种夸张的记录,到如今引爆乐坛的《十年》、《K歌之王》。

  每一首都风格迥异,却每一首都精准的击中时代的情感脉搏,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歌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搅动整个华语乐坛的格局!

  还有那信手拈来的诗词!

  《无题》《定风波》《锦瑟》《元日》!

  每一首都足以在文坛留下名字,他却仿佛随意挥洒,毫不吝啬。

  原本只知道“红烧肉”时,他已然觉得此子才华惊世,足以光耀文坛数十年。

  可如今,这“回锅肉”身份的叠加,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这简直是在挑战他对“天才”认知的极限!

  这已经不是“才华横溢”可以形容,这近乎于……

  “生而知之?”

  林老站在那里,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其中充满了难以置信、极度的欣慰,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对超越理解范畴的事物的敬畏。

  另一边,王振华的家中。

  王老同样靠在书房舒适的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久久无言。

  他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那次和徐亦的接触,那年轻人的平静、谦逊,以及偶尔流露出的、超越年龄的通透与淡然。

  原来,在那副看似普通的学生皮囊之下,竟蕴藏着如此惊世骇俗的、足以同时照亮文学与音乐两个星河的磅礴能量!

  “好小子……藏得可真深啊……”王老喃喃自语,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最终化为一个畅快又带着无比自豪的笑容。

  “哈哈哈,也好,也好!如此心性,配上这等才华,方能不骄不躁,行稳致远!”

  “老林和我,这辈子能遇到这么一个后生,值了!”

  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将徐亦委托的慈善事宜,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这份托付,不仅仅是金钱的流转,更是基于绝对信任的、沉甸甸的责任。

  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动用了毕生积累的人脉与信誉,开始秘密筛选、核实最可靠的慈善渠道,决心要将这件事办得滴水不漏,完美无瑕。

  就在两位文坛泰斗为徐亦的双重身份和慈善重托心潮澎湃之际,星城云鼎国际的办公室里,褚方旭正以有序的推动着另一项事业的进程。

  他率领的背调团队,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后,终于拿到了第一阶段的成果报告。

  五个目标城市已经被褚方旭整理好了,清晰的列在报告首页:星城,沪城,粤城,蜀城,秦城。

  这五个城市的选择全是基于详实的数据支撑。

  星城作为大学城和新兴都市,年轻消费力旺盛,

  沪城是经济金融中心,消费能力强,品牌效应显着,

  粤城辐射珠三角,餐饮市场成熟且包容性强

  蜀城本身是美食之都,具有极强的口味检验性和辐射西南的潜力,

  秦城作为西北重镇,文化底蕴深厚,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且能形成有效的区域覆盖。

  每个城市内部,也初步筛选出了两到三个最具潜力的核心商圈点位。

  褚方旭迅速将这份凝聚了团队心血的报告通过邮箱发给了徐亦,并在其中附上了自己详细的各点位分析数据。

  随后他又给徐亦的微信发去信息。

  等待回复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徐亦的回复就到了,内容简单到极致,只有两个字:“可以。”

  没有质疑,没有补充意见,没有任何多余的指示。

  褚方旭看着这两个字,深吸一口气。

  他感受到了老板无条件的放权与信任,但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落在他的肩上,却重若千钧!1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五店同开的所有压力,所有决策的风险,都将由他一力承担。

  老板要的,只是结果。

  没有时间给褚方旭感慨了,他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

  他按照报告中的优先顺序,开始联系各目标点位的商场负责人。

  接下来的联系,更是让褚方旭直观的感受到了徐记这两个字在当前商业地产圈的分量。

  沪城学府广场的商圈负责人,在电话里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徐记?您说的是滨海的徐记串串香?要来自我们这里?”

  “没问题!褚总!我们三楼刚空出一个七百平的超大点位,原本三家在抢,只要您来,我们优先给您!”

  “这是我们老总定下的,我们坚决执行!”

  粤城天河区的招商经理,更是在挂断电话后发来了早已经拟好的、条件极其优厚的合作意向书!

  并且留言:“褚总,您过目,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马上改!”

  蜀城和秦城的对接同样顺利,对方都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灵活性。

  而更让褚方旭有些措手不及的是,不知道消息怎么走漏了,其他非目标列表的商场负责人纷纷如同嗅到花香的蜜蜂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

  “褚总,听说徐记要在星城开店?考虑一下我们城西的环球中心吧!我们愿意提供比学府广场更优惠的租金!”

  “褚总,我们是沪城浦东新区的……”

  “褚总,我们粤市……”

  一时间,褚方旭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

  这些来自各地的优厚条件,并未让他迷失,反而让他更加清醒。

  他深知,这一切的热捧,都源于徐记品牌目前如日中天的声望和那位幕后老板深不可测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