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掌舵人-《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

  四月二号,阳光明媚。

  今天刚下课的徐亦又被精力过剩的张伟和王硕咋咋呼呼的拉到了篮球场,和几个相熟的同学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友谊赛。

  一场球赛下来,汗水打湿了后背,几人都喘着气,脸上是运动后特有的舒爽。

  308四人坐在场边的长椅上休息,喝着矿泉水。

  张伟用毛巾胡乱擦着汗,话题又一次不出意外地绕到了那个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张伟用肩膀顶了顶正在擦汗的徐亦,语气夸张:“老大!我求你了!催催叔叔阿姨,赶紧把徐记开到星城来把!万象天地的老板不都发微博邀请你们了吗?多好的机会啊!”

  王硕也在一旁使劲点头,胖乎乎的脸上写满了渴望:“就是就是!一想到寒假那两顿串串香,我现在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去别家火锅吃的完全没叔叔阿姨那个新鲜有味儿!”

  “想想就受不了!老大!快点吧!等不及了!”

  就连一向沉稳的李哲也推了推眼镜,罕见的加入了声讨的队伍。

  他语气带着被张伟王硕长期荼毒后的无奈和好奇:“张伟和王硕几乎每天都要念叨几遍,搞得我现在也……确实有点想尝尝了。后悔寒假没跟你们一起去。”

  徐亦放下毛巾,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感受着喉间清水的凉意,面对室友们第N次的催促,

  他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解释道:“已经在推进了。不过我在这边上学,我爸妈他们在滨海,很多事情沟通起来没那么快。”

  “而且和星尘文化那边对接流程也挺复杂的,一时半会儿还没完全理顺。”

  他这番说辞合情合理,既解释了进度“缓慢”的原因,又将责任巧妙地推给了“客观因素”。

  实际上,真正的瓶颈在于那位能统筹全局的餐饮职业经理人尚未到位,

  而钱多多近期既要处理《三国杀》项目、对接滨海产业园,

  又要应对各方合作邀约,明显有些超负荷运转,徐亦能听出她最近汇报工作时声音里带着疲惫。

  他这么说,既是为了掩盖自己才是幕后决策者的身份,也是不想给钱多多施加更大压力。

  果然,一提到星尘文化,张伟和王硕的眼睛更亮了。

  张伟再次问出那个他们探讨了无数次的问题,脸上依旧是充满好奇:“说起来,老徐,你们家到底是怎么跟星城文化那种庞然大物扯上关系的啊?”

  “真就因为串串香好吃?”

  徐亦也还是面不改色的再次重复那套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嗯,听我爸妈说,星尘那边搞了个地推项目,筛选评估了很多地方的很多店铺。”

  “最后综合考量下来,觉得我们家的这种吃法比较新颖,味道也过得去,市场潜力不错,就选中了我们合作。”

  “算是运气比较好吧。”

  王硕在一旁咂咂嘴:“啧啧,这运气,真没谁了奥!”

  “不过话说回来,叔叔阿姨搞得串串香也确实好吃!争气!”

  “我觉得被选中也不全是运气。”

  李哲也在一旁说道:“好吃才是硬道理,不然联动再好也白搭。”

  几人在操场边又闲聊了一阵,直到夕阳西斜,才勾肩搭背地去校外常去的那家小馆子解决了晚饭。

  饭后,徐亦没有回宿舍,而是回到了自己在学校附近租的那个单间。

  张伟几人也习以为常了,都知道他是因为徐记的事情忙。

  徐亦刚进门没多久,放在桌上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钱多多。

  徐亦坐到沙发上,接通电话:“多多姐。”

  钱多多的声音带着点疲惫,但依旧保持着专业的清晰度:“老板。”

  “关于餐饮职业经理人的人选,我又筛选出了一份资料,已经发送到了您的邮箱,你有空看一下。”

  徐亦打开桌子上的笔记本,说道:“好,我现在就看。”

  挂断电话,登陆邮箱,徐亦打开钱多多发来的新邮件。

  附件里是一份详细的个人简历和背景调查报告。

  褚方旭。

  简历照片上的男人三十五六岁,带着无边框眼镜,面容端正,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

  资料显示,他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的管理学专业,职业生涯从一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管培生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扎实的业绩,一路晋升至区域总经理,

  之后被挖到另一家规模更大的连锁集团担任运营副总裁。

  在他负责的区域和业务板块,无论是利润率、客户满意度,还是员工稳定性、门店标准化执行度等硬性指标,常年名列前茅,成绩斐然,

  是业内公认的实干派和管理精英。

  然而,这份光鲜的履历在半年前戛然而止。

  报告里详细说明了原因。

  他上一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发生重大调整,一直赏识并提拔他的CEO因故退居二线。

  新上任的CEO为了树立权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则排除异己。

  褚方旭因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坚持原则的做事方式,不愿在某些损害公司长期利益、压榨员工福利的政策上妥协,成了新CEO“杀鸡儆猴”的首要目标,

  被以莫须有的理由辞退。

  更糟糕的是,那位CEO在业内颇有能量,暗中施压,导致褚方旭这半年来在行业内求职屡屡碰壁,近乎被变相“封杀”。

  钱多多更是在邮件结尾补充说明:“老板,褚方旭的能力和过往业绩无可挑剔,其坚持原则的品格也与我们的理念有契合之处。”

  “但他目前面临的‘麻烦’是客观存在的,启用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罪某些人。”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有必要向您推荐的人选,请老板定夺。”

  徐亦仔细的阅读着每一行字,目光在“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不愿妥协”这些词语上略有停留。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唯利是图、只会执行命令的职业经理人,而是一个能深刻理解并坚守徐记内核,能在未来扩张中守住品质底线和员工利益的“守门人”。

  能力固然重要,但品性和原则更为关键。

  这个褚方旭,因为坚持原则而失业,甚至被行业打压,这非但不是他的污点,反而在徐亦看来,成了他最闪亮的勋章。

  徐亦没有什么犹豫,回拨了钱多多的电话。

  徐亦的声音平静而肯定:“通知褚方旭,就他了。尽快安排见面。”

  电话那头的钱多多似乎是早有预料,利落回应:“明白,老板。我立刻去办。”

  挂断电话,徐亦看着屏幕上褚方旭的资料。

  职业经理人的到位,意味着徐记串串香这艘已然扬帆的航船,终于要迎来能驾驭它驶向更广阔天地的船长了。

  下一步,星城乃至全国的布局,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