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祥瑞?人祸!地震突发显担当-《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皇后有孕的喜悦如同温暖明亮的春晖,笼罩着洛阳,浸润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着未来的皇嗣,脸上洋溢着对太平盛世的满足与对帝后真挚的祝福。

  然而,天意从来高难问,就在这片祥和的气氛持续了不到一月,一道加着猩红火漆,代表着最紧急军情的奏报,如同一声凄厉的鸦啼,划破了洛阳宁静的夜空,被八百里加急直送御前。

  消息传来时,袁大山正陪着白素雅在御花园中缓缓散步,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听着她温柔地说着对孩子未来的憧憬。

  内侍总管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了过来,脸色煞白,手中高高举着一封奏疏,声音带着哭腔:

  “陛下!娘娘!陇西郡八百里加急!昨夜子时,陇西郡狄道、安故一带地龙翻身,山崩地裂,房舍倾颓十之七八,死伤……死伤无算!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啊!”

  “什么?!”

  袁大山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一把夺过奏报,快速浏览起来。

  越看,他的脸色越是阴沉,握着奏报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奏报中描述的景象,俨然一副人间地狱——大地撕裂,城池化为废墟,无数百姓被埋于瓦砾之下,幸存者无衣无食,哀鸿遍野。

  白素雅也听到了奏报内容,她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苍白,手下意识地护住了小腹,眼中充满了震惊与不忍。

  她仿佛能透过那冰冷的文字,看到千里之外那片废墟上挣扎哭嚎的百姓。

  “地龙翻身……”

  袁大山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内心oS:

  “是地震!而且听起来震级不小!妈的,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

  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天灾,更可能是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

  他迅速恢复了作为帝王的冷静,沉声下令:

  “鸣钟!召集群臣,即刻议事!”

  片刻之后,皇宫景阳钟那沉重急促的钟声撕裂了黎明的宁静,传遍了整个洛阳。

  已经许久未曾听闻此等紧急召集信号的文武百官,无论是尚在睡梦中的,还是已然起身的,无不心中凛然,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齐,奔向皇宫。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

  袁大山高踞御座,面沉如水,白素雅亦端坐于侧,虽然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轻轻抚摸着腹部,仿佛在从那未出世的孩子身上汲取力量。

  袁大山将陇西急报的内容简要告知群臣,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充斥着震惊、悲痛与忧惧。

  然而,就在这片忧国忧民的气氛中,一个不合时宜,甚至可以说是恶毒的声音,如同毒蛇般悄然钻出。

  一位年迈、出身前朝世家,对女子干政和袁大山重用寒门一直心怀不满的御史大夫冯延,颤巍巍地出列,他没有先议救灾,反而躬身道:

  “陛下!臣……臣有本奏!”

  他声音嘶哑,带着一种故作沉痛的语气,“陇西大灾,亘古罕见!此乃上天示警啊!臣闻,妇人主内,方合天道。

  “然则近年来,皇后娘娘虽贤德,然终究……终究参与政事,牝鸡司晨,阴阳失衡,故而上天降此灾祸,以儆效尤!

  “为江山社稷计,臣恳请陛下……请皇后娘娘暂避内宫,静思己过,或可平息天怒啊!”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冯延!你放肆!” 武二石第一个炸了,须发皆张,指着冯延的鼻子就要开骂,被身旁的周一木死死拉住。

  柳如梦、李丽丽等女官更是气得脸色发白。

  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觉得冯延此言太过荒谬和刻薄,皇后有孕在身乃举国大喜,怎能将天灾归咎于她?

  袁大山的脸色瞬间阴寒如冰,眼中杀机一闪而逝。

  他尚未开口,白素雅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

  她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看向跪在地上的冯延,那目光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清澈与不容亵渎的威严。

  “冯御史。”

  白素雅的声音清越,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没有丝毫慌乱,“本宫问你,地龙翻身,乃大地变动之常理,古已有之,史书屡见不鲜。敢问前朝历代,乃至更古之时,可有皇后?可曾皆因妇人干政而致地动?”

  冯延被她问得一噎,支吾道:

  “这……古籍所载,或有天人感应……”

  “荒谬!”

  白素雅语气转厉,虽不高声,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若依你之言,前朝桓灵之世,宦官外戚祸乱朝纲,民不聊生,那时可有地动?岂非更是天怒人怨?

  “为何不见你等当时以死谏言,清除奸佞,以息天怒?如今陛下与本宫,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办官学医局,使百姓稍得温饱,你不见其功,反因本宫一介女流参与政事,便将这亘古便有之天灾,强加于本宫之身?

  “尔等读圣贤书,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便是教你等在此危难之际,不思救民于水火,反而妖言惑众,攻讦君上,乱我民心吗?!”

  她这一番话,引据经典,逻辑清晰,直指要害,更是将冯延等人的双重标准和险恶用心揭露无遗。

  朝堂之上,原本还有些许疑虑的官员,此刻也彻底清醒过来,看向冯延的目光充满了鄙夷。

  袁大山心中大赞,内心oS:“媳妇儿牛逼!怼得好!”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如雷霆:

  “皇后所言极是!冯延!值此国难当头,百姓倒悬之际,你不思献策救灾,反而散布此等无父无君,动摇国本之妖言,其心可诛!”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传朕旨意!御史大夫冯延,革去官职,打入天牢,待灾情过后再审其罪!若有再敢借此天灾散布谣言、攻击皇后、扰乱民心者,无论官职,立斩不赦!”

  “陛下圣明!” 百官齐声应道,再无杂音。

  冯延面如死灰,被殿前侍卫如拖死狗般架了出去。

  迅速清除了内部的杂音,袁大山立刻展现出其高效务实的现代思维与强大的组织能力。

  “周元帅!”

  “臣在!”周一木踏前一步。

  “命你即刻从洛阳周边大营,抽调两万精锐,由李九虎率领,轻装疾行,奔赴陇西!

  “首要任务,维持秩序,搜救被埋百姓,防止瘟疫,搭建临时居所!遇有趁乱打劫、散布谣言者,可就地正法!”

  “遵旨!”

  “张三铁!”

  “臣在!”张三铁瓮声应道。

  “你立刻从格物院抽调精通工程、建筑的骨干,携带所有能带的工具、材料(包括早期实验性的‘水泥’),随军出发!

  “你的任务是,评估灾情,指导清理废墟,尤其是要尽快找到并修复受损的水源、道路!想办法为灾民搭建能遮风避雨的临时住所!”

  “是!陛下!”

  “白如雪!”

  “臣在!”白如雪躬身。

  “太医署立刻组织医疗队,携带所有能带的药材、急救物品,由你亲自带队,赶赴灾区!全力救治伤员,防控疫病!朕允许你调用当地所有医者资源!”

  袁大山顿了顿,补充道,“带上瑶瑶那丫头吧,她也该多见见世面,跟着你学些本事。”

  (他记得白素雅深爱她这个妹妹,以前年少,现已二八,正好借此机会让她历练。)

  白如雪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郑重应下:“臣领旨!定不负陛下、娘娘重托!”

  “李四火!”

  “臣在!”负责后勤调度的李四火出列。

  “由你统筹,立刻从关中、巴蜀等地,调集粮食、衣物、帐篷、药品等一切救灾物资,通过驰道,火速运往陇西!沿途州县,必须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臣明白!”

  ……

  一道道命令如同精准的齿轮,迅速咬合运转起来。

  帝国的战争机器,此刻为了拯救生命而全速开动。

  效率之高,分工之明确,应对之迅速,让所有朝臣,包括那些归附不久的原三国能臣,都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这与他们印象中以往王朝应对天灾时的那种迟缓、推诿、甚至借此党争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朝会散去,各项指令以最快的速度下发执行。

  袁大山扶着白素雅回到寝宫,两人心情依旧沉重。

  “大山,”白素雅依偎着他,眼中含着泪光,“我想去陇西……”

  “不行!”袁大山断然拒绝,将她搂得更紧,“你如今身子重,那边余震不断,疫情未明,太危险了!

  “我知道你心疼百姓,但你和孩子,同样重要!相信我,我们派去的人,都是最得力的,一定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安顿好灾民。”

  他看着她担忧的眼神,语气放缓:

  “我们在洛阳,稳定人心,调度全局,同样是在救灾。明日,朕便下罪己诏,并宣布削减宫中用度,朕与百官捐出俸禄,用于陇西赈灾。我们要让天下人看到,朝廷与他们同在!”

  白素雅知道他说得有理,只能默默点头,将担忧化为祈祷。

  很快,皇帝的罪己诏和削减用度、百官捐俸的消息传出,与高效率的救灾行动一起,迅速传遍天下。

  那些原本因地震和谣言而有些惶惑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百姓们看到的是朝廷不推诿、不卸责,是帝后与民同苦的决心,是那如同臂使指般高效的救援力量。

  当装载着粮食和药品的马车、护卫着医疗队和工程队的军队,沿着平坦的驰道,浩浩荡荡奔赴陇西时,沿途的百姓无不跪地叩拜,高呼“皇上万岁,皇后千岁”。

  他们知道,这个朝廷,是真的把他们这些草民的性命放在心上的。

  谣言,在铁一般的行动和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消散于无形。

  (本章完)

  【下章预告:】

  救灾队伍抵达满目疮痍的陇西,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抢险救援。

  白如雪的医疗队救治伤患,瑶瑶在众位姐姐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张三铁则运用其超凡的工程智慧,不仅清理废墟,更开始规划如何重建一个更加坚固、更加宜居的新城。

  帝国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新兴的科技力量,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敬请期待《第230章:灾后重建·新式建筑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