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凤鸣九天·素雅仁心定乾坤-《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震天的喊杀声与胜利的欢呼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弥漫在战场上空那浓重得化不开的血腥气与哀戚。

  夕阳将落未落,残光如血,映照着尸横遍野的旷野,破损的旌旗,以及无数痛苦呻吟的身影。

  胜利的代价,从未如此直观而惨烈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然而,就在这片狼藉与死亡的画卷上,一抹纯净而坚定的白色,如同破开阴霾的月光,迅速而有效地开始抚平战争的创伤。

  白素雅来了。

  她没有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中,甚至在袁大山还未完全班师回城时,她就已经带着一支早已准备多时的特殊队伍,出现在了战后一片混乱的战场外围。

  这支队伍极其特殊——没有铠甲,没有兵刃。

  她们主要由女子组成,身着素净的麻衣,臂缠红十字袖标,推着装载满清水、纱布、草药和简易担架的独轮车。

  为首的,正是被誉为“白医仙”的白如雪。

  她们是隶属于“凤主”直接管辖的——战地救护营。

  “快!动作快!”

  白素雅的声音清越而镇定,没有丝毫娇柔与畏惧,指挥若定,“如雪,带你的人,优先救治重伤员,不论敌我!能救一个是一个!”

  “是,凤主!”

  白如雪立刻领命,带着救护营的姑娘们,如同白色的溪流,迅速分散涌入那片人间地狱。

  她们熟练地检查伤口,清洗,止血,敷上草药,包扎,将重伤者抬上担架,送往临时设立的野战医帐。

  面对那些肠穿肚烂,断肢残臂的可怖景象,这些女子虽然脸色苍白,甚至有人忍不住呕吐,但却没有一人退缩,因为她们的“凤主”正与她们在一起。

  白素雅亲自蹲下身,不顾血污,为一个腹部被刺穿的年轻冀州兵按压止血。

  那士兵意识模糊,喃喃着“娘…疼…”,白素雅眼中闪过一丝不忍,手上的动作却无比稳定,柔声安慰:

  “别怕,会好的,坚持住。”

  她的声音仿佛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让那士兵渐渐平静下来。

  这一幕,被许多双方伤兵和民夫看在眼里,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是潜渊的凤主…”

  “她…她在救我们的人?”

  “菩萨…这是活菩萨啊…”

  仁德之名,开始以一种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超越阵营的隔阂,刻入每一个目睹者的心中。

  随着大军回城,更多的后续工作如山般压来。

  白素雅的身影又出现在城内。

  她指挥着梅如水(政治80 )为首的度支曹吏员,迅速清点缴获的海量粮草物资。

  “所有缴获,登记造册,半数入库,半数即刻分发!”

  她的命令清晰果断,“参战将士,按功勋赏赐!城中百姓,按户发放粮米布匹,共享胜果!阵亡将士家属,抚恤加倍,由官府终身为恤!”

  一时间,城内原本因战争而有些动荡的人心,迅速被实实在在的恩赏安抚下来。

  物价平稳,市场迅速恢复,甚至比战前更加繁荣。

  没有人囤积居奇,因为“凤主”正亲自带着人巡查市井。

  最棘手的,是那数量高达万余人的冀州军俘虏。

  如何处置他们,成了关乎稳定的大事。军中不乏有喊杀之声,以绝后患。

  白素雅力排众议,在袁大山的全力支持下,召开了专门的安置会议。

  她站在俘虏营前的高台上,衣袂飘飘,容颜圣洁而威严。

  “台下诸位,原为袁本初之兵,今已成为我潜渊之俘。”

  她的声音通过铜喇叭传遍全场,清晰而平和,“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生死由命,此乃天数。然,战事已了。”

  她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惶恐不安、面黄肌瘦的面孔:

  “我潜渊,非嗜杀之地。袁公仁德,亦有好生之德。现予尔等两条路:

  “一,愿留下者,登记造册,视为潜渊之民。官府分予荒田、种子、农具,助尔等安家立业,三年免税!

  “二,不愿留下者,每人发放三日口粮,即刻遣返原籍,绝不为难!”

  此言一出,不仅俘虏们惊呆了,连许多潜渊将领都感到不可思议!

  发放粮食遣返敌人?

  这…

  但白素雅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明白了何为真正的“仁德”与“智慧”:

  “然,需告知诸位。袁本初此战大败,实力大损,内部倾轧,纵使归去,恐亦生计艰难,或被再次征发填线。

  “而我潜渊,新政惠民,百业待兴,正需劳力共建家园。何去何从,尔等自决!”

  没有威胁,只有摆出现实。

  给予了希望,也点明了利弊。

  短暂的寂静后,俘虏营中爆发出巨大的声浪。

  绝大多数俘虏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乱世之中,能有一块安稳的土地,一份活下去的希望,远比回到那个败军之将不受待见、甚至可能被问罪的原籍要强得多!

  只有极少数军官或家眷在原籍的,选择了领取粮食离开。

  “凤主仁德!袁公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很快,万名俘虏如同潮水般跪倒在地,发自内心地高呼起来!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俘虏,而是即将成为建设潜渊的新力量。

  潜在的隐患,化为了发展的动力。

  其仁爱,挽救了无数生命;其智慧,稳定了战后秩序;其胸怀,化敌为民。

  “凤主”之名,不再仅仅是潜渊军民对主母的爱称,更成为一种象征——仁德、智慧与希望的象征。

  如同清越的凤鸣,穿透战场的血腥与硝烟,响彻河北大地,甚至随着那些被遣返的俘虏,传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是夜,袁大山处理完军务,回到府中。看着灯下虽面露疲惫,却眼神明亮,正在翻阅安置文书的白素雅,他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与爱意。

  他走上前,从身后轻轻拥住她,将下巴搁在她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发丝间,声音低沉而充满了感情:

  “琴琴,今日辛苦你了。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这潜渊江山,有你一半。”

  白素雅放松地靠在他温暖的怀抱里,脸上泛起温柔的红晕,轻声道:

  “大山哥言重了。琴琴只是做了该做之事。能与你并肩,看这盛世渐起,便是此生最大幸事。”

  两人相拥,无需更多言语。

  窗外,是逐渐恢复宁静与生机的潜城;窗内,是足以温暖整个乱世的深情与默契。

  乱世圣母,仁德典范。

  白素雅,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这场辉煌的胜利中,赢得了不逊于任何战场上斩将夺旗的功勋,其光芒,照耀四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