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草原深处起算计-《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

  演讲在山呼海啸声中结束。

  大伙虽然有些词儿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

  共主真是博学!跟着共主干,准没错!

  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

  各车间主任轮流上台,宣布各“优秀职工”获奖名单:

  “最佳皮毛亲和力奖”:授予一位手法好的老硝皮工。

  “无敌快手分拣王”:授予收购车间一位分拣生皮飞快的女工。

  “节约胶水标兵”:授予一位用胶极其节省,几乎能“点胶成金”的工匠。

  “食堂打饭不手抖之星”:授予食堂一位打菜分量十足,深受职工爱戴的阿婆。

  “最美笑容奖”:授予一位见人就笑、未婚的年轻女工。

  ......

  为了激励职工,陈大全和侯六毫不吝啬,制定了好多五花八门的奖项。

  而让陈大全抽搐的是,乔门卫竟也因“铁面无私,恪尽职守”,获得了一个“最佳规章执行奖”!

  乔寡妇喜气洋洋,如斗胜的公鸡,昂首上台。

  她从脸色古怪的陈大全手中,接过一张画着大红花的奖状。

  以及用红绳绑着的两斤五花肉奖品。

  她下台时还得意的努了努嘴:瞧见没?老娘得奖啦!

  陈大全那叫一个憋屈。

  可这奖评的“有理有据”,乔寡妇确实严格执行了规矩。

  若共主这个“立法者”带头“乱法”,那这厂可能就乱了。

  陈大全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强行挤出个笑,对乔寡妇点了点头。

  获奖的职工们,一个个捧着奖状和奖品(多是米面肉油、盐糖布茶等实用之物),满脸红光。

  在台下羡慕的目光中,达到了人生巅峰。

  最后,是优秀职工代表讲话。

  上台的是一位来自贫民区,名叫“春妮”的年轻女工。

  她原本面黄肌瘦,如今进了厂,吃饱穿暖,脸色红润了不少。

  她的事迹颇为“感人”。

  据说她为了练习刮皮手艺,每天下工后还用自己的旧衣练习,硬把一件破褂子刮成了布条!

  如今,她刮皮的技术全厂第一,损耗率最低。

  春妮紧张的走到喇叭前,未语脸先红。

  她深吸一口气,豁出去大声喊道:

  “俺叫春妮!!俺从前家里穷。”

  “俺爹死的早,俺娘病的重,弟弟妹妹饿的哇哇哭...俺...俺差点就去...就去那个楼里卖唱了...”

  她本想说卖身,临时改了口。

  “是共主!是咱‘皮一厂’!救了俺全家!”

  春妮声音带着哭腔,却又无比坚定,“俺现在,一个月工钱能买好多粮!”

  “俺娘能吃药了!弟弟妹妹上托儿所了!俺还能穿新衣裳!”

  她越说越激动,挥起小拳头:“俺们车间主任说,俺刮皮刮的好!俺心里美!”

  “俺就想着,俺要把每一张皮子,都当成共主的脸,刮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

  “....俺敬俺的共主!以后谁要是敢对共主不敬,俺用刮皮刀跟他拼命...”

  质朴的发言,引的台下哄堂大笑,随即又是热烈的拍手声。

  陈大全摸摸自己的脸,哭笑不得。

  至此,“皮货一厂”首届总结大会,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

  在“皮一厂”上下欢庆之际,远在草原深处。

  一处水草丰美之地的换货场中,一间帐篷内,烛火通明。

  几个衣着华贵、气息彪悍的蛮族头人和大商人,正围坐在羊毛毯上。

  中间火塘架着一只烤肥羊,众人手撕羊肉,喝着马奶酒,气氛却有些凝重。

  “诸位,都听说了吧?黑蛮镇那个‘皮货一厂’!”

  一个颈上挂着狼牙的壮汉开口了。

  他名叫特勒尔,是附近几个部落有名的大牧场主,手下牛羊无数。

  他咽下一块羊肉,语气不善。

  “哼,怎能没听说?”

  接话的是一个蛮族老者,名叫哈森,是草原上消息最灵通的商人之一。

  “他们的皮子,如今在商道上可是抢手货!”

  “不仅质地好,价格还比我等划算!再这样下去,我等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一个胖胖的商人,名叫苏木合,打着酒嗝道:

  “怕什么?他们量再大,还能大过我们草原?”

  “大不了咱们联合起来,垄断生皮,断了他们货源!”

  哈森摇摇头:“苏木合,你太天真了!那‘皮一厂’背后是北地共主陈霸天!”

  “他们自己不缺钱,还有那个庄作温,更是把草原上不少部落头人都喂饱了!

  “你想断他货源?难!”

  特勒尔烦躁的吼道:“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看着他抢我们生意?”

  原来这些人,平日都是通过别处蛮渊边境的几个互市场,也叫关市,与大渊进行皮货交易的。

  这些人经营关市许久,每年光贿赂大渊关市官员就花去不少银钱。

  结果就是,蛮国商人在关市交易中以次充好、讹诈勒索之事无数。

  大渊正经商人久被欺负,吃亏无数,却投告无门,关市衙门如同虚设。

  可架不住大渊人口巨大,北方冬天寒冷,皮货需求量大,商人们只能捏着鼻子吃亏认栽。

  另外蛮国每隔两三年,还会在边境打草谷,烧杀抢掠。

  等祸害够了,再逼着大渊朝廷重开关市。

  如今朝堂糜烂,军队疲弱,不堪与凶悍的蛮国骑兵一战。

  只能不断服软谈和,害苦那边境百姓和一众商旅。

  ...

  话说回来,以前正经人,哪个敢去闯北三县?

  可如今时移世易,北地三县愈发安稳,商贸愈发繁荣。

  从一些走私商嘴里,难免传出些风声。

  许多正经商人,不堪关市剥削、蛮人压榨,开始试着走商北地。

  这不走不知道,一走乐呵呵!

  北地好哇!

  热闹、安稳、人多、货足又丰,关键是“官府”...哦...叫“共主府”,从来不难为商人。

  若是遇着商队,巡逻兵还能帮着护送一程!你敢信?!

  有那陷入坑中不得行的马车,北地农人见了,会呼朋引伴,自发帮你推车。

  你若是酬以银钱,纷纷摆手不取。

  农人笑言:“共主曾言,农要紧,商亦要紧,北地要货通天下...”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又随着“皮一厂”建成投产,供需两头爆发出强大能量!

  通过虎尾城偷偷进入北地的,不再是单纯的走私商,还多了很多正经商人。

  其中,大部分是放弃关市的大渊皮货商。

  如此,蛮渊关市皮货交易日渐萧条,才有了特勒尔几人今日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