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改造,奇葩的新政!-《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

  看着同袍那闪亮的新装备。

  另外五千人眼冒绿光,心绪低落!

  陈大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当场宣布,后续将会根据训练结果、作战表现和对城主的忠诚度,分批换装新式装备!

  这一手,激发了士兵的竞争欲望。

  潜移默化的瓦解着旧派系的影响。

  期间,陈大全通过“忠诚度检测”检测功能,找出了一些怨气极大、怀有异心的军官。

  对于这些人,陈大全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

  要么“自愿”滚蛋。

  要么“意外”消失。

  军队初步稳定后,陈大全将目光投向城内的秩序。

  很快,城主府颁布了一系列政令:

  第一项,“全城卫生大扫除运动”!

  要求各家各户必须每日清扫门前街道,垃圾必须倒入指定地点。

  严禁随地便溺。

  违者男子光屁股游街,女子遮脸光屁股游街!!

  此令一出,众人骇然!!

  一日间。

  女子偷偷便溺者绝迹,只有些男泼皮顶风作案。

  于是城主府又完善了惩罚。

  男子首犯者,在金儿处拴一铃铛;再犯者,拴一块儿青砖;再再犯者...

  后边的压根没人看,这他娘还有‘再再犯’嘛?!

  谁能扛住一块青砖啊!!

  如此,全城男子肝胆俱裂!

  街巷隐蔽处,再无污秽之物。

  另外,城中还成立了“卫生纠察队”。

  由一些闲散的老太太担任队员,专门检查卫生。

  由于每日有三文的工钱,还有城主府发的代表权力的“红袖箍”。

  老太太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瞪着眼溜达。

  “嗐嗐!你!就是你!随地吐痰,罚钱一文。”

  第二项,“道路平整硬化工程”!

  陈大全招募闲汉,用水泥重修虎尾城的主街。

  可是闲汉们懒散惯了,即便陈大全开出丰厚的工钱。

  他们还是不屑一顾。

  每天依旧要么乱晃荡,要么窝在墙根扯闲篇。

  陈大全看了火气很大!

  于是修改规定,对闲汉进行强制招募。

  凡有不应征的,按“随地便溺”三次进行处罚!

  闲汉:“???”

  怕了!

  闲汉们怕了!

  要是按这个罚法,那还了得!?

  于是他们发了疯似的往招募点跑。

  生怕报名晚了,自己金儿不保。

  第三项,“百日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行动”!

  陈大全抽调士兵,成立了“城市管理及治安综合执法大队”,简称“城管大队”,赋予其极大权力。

  打击目标,是那些平日里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的帮派混混、泼皮无赖。

  “城管大队”分成十几个小队,日夜巡逻。

  这中间,碰到为非作歹之徒,便果断出手打击。

  一胭脂铺前,几个泼皮当街调戏妇人,被城管队员撞见了。

  队员们二话不说,冲上去直接制服!

  并当街将他们的眉毛剃光,脖子挂上“我是淫贼”的牌子。

  一路敲敲打打的押回了城主府。

  城东粮袋中,一伙帮派混混收保护费,被城管队员当场抓获。

  不仅没收所有非法所得,还惩罚他们换上花衣裳、涂成红脸蛋,在店门口扭秧歌十日!

  秧歌由城主府教官教授,衣裳、胭脂由城主府提供。

  城南妓院门口,一个小偷被抓。

  被罚在闹市口大喊一百遍“我再也不偷东西了”。

  对于那些罪行严重的坏胚。

  陈大全直接罚他们:劳动改造!

  要问怎么改造?

  掏粪、挖渠、盖房子,什么活累干什么!

  按陈大全的话说,这叫劳动洗涤灵魂!

  “城管大队”的打击,极大的羞辱了不法分子,摧毁了他们的“江湖威信”!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

  城中最大的几个帮派,就企图制造混乱,抵抗“新政”。

  结果被某“爱城”百姓举报。

  “城管大队”雷霆出击,一举捣毁其窝点。

  当场抓捕各帮派头子、头目数十人。

  ......

  当然,陈大全并非一味打击。

  他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对于那些城中那些黑灰色生意,他允许存在。

  虎尾城存在了这么多年,地下生意一直都有。

  这也是虎尾城的特色。

  想要取缔,根本不可能。

  所以只要不闹事,能交钱创收,那就都是‘好’生意!

  于是,虎尾城变得极其奇妙:

  一方面,秩序空前好转,欺行霸市的现象几乎绝迹。

  另一方面,各种黑灰色的违法生意依旧红火。

  商人们发现,虽然交的税比以前多。

  但生意做的更安稳了,不用再担心被黑吃黑,反而赚的更多。

  整个虎尾城,在陈大全整改下。

  慢慢发生着变化。

  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正在快速建立。

  ......

  转眼三月过去。

  经过陈大全一番折腾。

  如今的虎尾城,可谓是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走在那平整光滑水泥主街上,看着行人往来如织,车马井然有序。

  任谁都得赞一句:新城主,有两把刷子!

  城中百姓个个脸上带笑。

  腰包比以前鼓了,心比以前踏实了。

  茶余饭后,街谈巷议,几乎全是夸陈城主的。

  “瞧瞧这路!多好!我推着独轮车送货,都省力多了!”

  “谁说不是呢!城主府还没让咱摊钱!全是陈城主自个儿掏的银子!这样的好城主,上哪找去?”

  “是呀!是呀!没泼皮捣乱了,客人也乐意来了!我楼里的头牌,这个月恩客翻了一倍呐!”

  “......”

  尤其是那些位于水泥主街地段的店铺掌柜们。

  简直把陈大全当成了再生父母!

  他们想起以往,凡是修渠补路这档子事儿,哪回不逼着他们“乐捐”?

  出钱少了还不行!

  可陈城主倒好,一文钱都没收,就把路修好了。

  让各家店铺的生意也好了许多。

  这份恩情,让掌柜们感激涕零。

  他们画了像,早晚三炷香把陈大全给供了起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满意。

  城中某些媳妇婆子,私下里就有小“怨言”。

  “唉,最近街上清净,忒没意思了!”

  “就是就是,以前还能看那些臭男人受罚游街,金儿上挂个铃铛叮当作响,多乐呵!现在一个个都学乖了,没得看了!”

  “可不是嘛!真是越过味越淡。”

  “城主啥时候搞点新花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