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张良的真正布局!-《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凤鸣城守的一句话,反倒让扶苏豁然开朗,瞬间理清了张良的真正布局。

  前两次的刺杀,不过是铺垫罢了。

  张良根本没指望项羽真的能杀掉自己。他的目的,是让项羽与五千楚军尽数葬身铁鹰锐士之手。

  这样一来,所有刺杀的罪责都会落在楚国余孽头上,而张良自己却可以稳居幕后,毫无风险。

  秦国王储在周国被楚国残党刺杀,必然会引发巨大震动。

  全国通缉楚国余孽也是必然之事。

  若有人完成这些任务,再借机接近扶苏……

  那才是真正的杀机!

  这才是张良整盘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就算项羽真能杀掉我并全身而退,张良也会立刻除掉项羽。”

  “然后派出刺客,带着项羽的人头进献父王,届时秦王也不会怀疑,必定遭遇刺杀。”

  “他的目标不只是我,连父王也在他的算计之中。”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终于看清了整个局,也因此被张良那缜密深远的布局所震撼。

  只能说,谋圣之名,名不虚传!

  而张良唯一没有预料到的,是项羽居然活了下来,还被扶苏亲手擒获。

  这不能怪张良。

  按项羽的性格,本就不会屈辱求生,只会拼死一战;而作为被刺者,扶苏自然也不会留活口。

  可就是这个几乎不可能的意外,却成了破局的关键缺口。

  “只要在凤鸣城多留些时日。”

  “张良的最后一击,必定会出现!到时候……呵。”

  扶苏眼神一冷,透出一丝寒意。

  谋圣又如何?他就是要正面击破张良的所有布局!

  让这位自诩无懈可击的谋圣,也尝尝被人算计的滋味!

  想到这里,扶苏抬头望向夜空。

  群星璀璨。

  既然决定与张良正面交锋,他便以整顿军队为由,继续驻留凤鸣城,静待最后一击的到来。

  关于张良的整个计划,扶苏将所有细节都告诉了张仪。

  张仪听完后,久久无语,满面震惊。

  术业有专精,他长于外交和内政管理,但在权谋方面远不及张良。

  若非扶苏看穿,他根本不会意识到张良竟有如此深远的布局。

  竟将目标直接锁定在嬴政身上!

  因此当扶苏提出要留下来彻底粉碎张良的计划时,他没有再提出异议。

  危险迟早会来。

  既然如今已经识破张良的计谋,那就该趁势将隐患彻底清除。

  项羽依旧被关押在地牢中。

  扶苏没有下令处决他,也没有试图劝降,只是打算先冷处理几天,磨磨他的脾气。

  蒙毅的身体恢复得很快。

  他本就底子好,再加上得到了妥善的医治,几天后就能下地行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第七日。

  凤鸣城在周国中算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城池,人口有好几万。

  每天进出凤鸣城的人不少。

  除了来往于周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队,还有各种三教九流之人。

  这是周国特有的现象。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个模样普通的中年男子与一个背着木匣的少年走进了凤鸣城。

  入城时,少年注意到城门处戒备森严的铁鹰锐士,神色微微一变。

  “如今凤鸣城几乎全由那位秦公子掌控,城守府那边更是戒备森严。”

  “就算我们成功刺杀了扶苏,恐怕也难以脱身。”

  少年言语中透着忧虑。

  听到这话,旁边的中年男子只是淡淡扫了他一眼,开口道:

  “若你害怕,便将任务交给我,你自行离开。”

  “刺杀秦公子,我一人足矣。”

  少年立即涨红了脸,语气不满地说:

  “谁害怕了?要是怕了,我还会跟你到现在?”

  “我只是觉得必须安排好退路,不然我们恐怕难逃一死。”

  中年男子目光沉静,低声说道:

  “为报燕太子的恩情,一条性命又何足惜。”

  “若你能亲手杀了秦公子,也算不负你家族父辈的威名。”

  少年低头不语。

  中年男子也不再多言,径直朝着城守府的方向走去。

  城守府正是扶苏目前的居所。

  内外皆有铁鹰锐士守卫,戒备森严。

  当守卫看到两人靠近时,立刻上前拦住。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城守府,闲人不得靠近!”

  中年男子露出微笑,拱手说道:

  “我们是民间人士,久闻秦公子贤德,特来投奔。”

  “投奔公子?”

  铁鹰锐士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如今这个世道,有本事的人多数会选择投靠有名望的权贵,做门客、谋士,为其效力。

  扶苏名声在外,每日来投奔他的人不少,本是寻常之事。

  “两位请见谅,我家公子近日遇刺,正在静养,暂不见客。”

  铁鹰锐士语气恭敬地说道。

  虽然是拒绝,但礼数不能缺,不然会影响扶苏在士人中的风评。

  “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中年男子点头回应,神情郑重:“我听闻扶苏公子遭遇楚国余孽行刺,心中愤慨难平。”

  “于是追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幕后之人,将其斩杀,取其首级,献于公子,以作投效之礼。”

  中年男子话音刚落,身旁少年便从背上取下木匣,双手捧着递上前。

  “幕后主使的头颅?!”

  两名铁鹰锐士大为惊讶,接过木匣打开一看。

  石灰的味道扑面而来,匣中一颗灰白头颅,静静躺在其中。

  两人互望一眼,虽不能确认是否真是刺客幕后之人,但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得禀报扶苏。

  “此事关系重大,请两位稍候,容我进去通报。”

  其中一人转身入内禀报,临走前不忘问一句:“两位如何称呼?”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挺直身躯,抱拳道:

  “荆轲。”

  “秦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