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孤愿请先生入上卿之位,为我大秦执掌兵谋!-《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甘愿!”

  沈括非但不恼,反而神采飞扬,应答如响。

  在他眼中,能踏入冶造局,已是梦圆之始。

  冶造局的存在,着实让人心生震撼。这般自主之权,在列国之中几乎从未听闻,任何一国的技术机构若能拥有如此地位,皆会视若珍宝。

  大秦的冶造局,果然非同寻常。

  安顿好沈括后,富弼上前一步,朗声道:“臣请赴燕云十六州治政,愿领一州之责。但有一年光景,必有成效呈于殿下之前!”

  此言一出,满堂微动。

  一人一州,竟以一年为期立下军令状,这般胆识与信心,世间少有。

  “准。”扶苏淡然回应,“你回武州去吧。”

  话音落下,众人皆惊。富弼更是怔住,原以为需经一番周折方可得任,不料殿下竟一口应下,更将他故土之地交付于手。

  抬眼望见扶苏含笑的目光,他忽有所悟,心头涌起暖流。

  “臣富弼,叩谢殿下厚恩!”他伏地行礼,声音微颤。

  扶苏轻轻抬手,示意起身,随即目光转向寇准与范雎。

  “你们二人,可有志向所求?”

  二人对视片刻,范雎上前半步,恭声道:“启禀殿下,臣愿留宫中历练,随诸公学习政务,以补不足。”

  “臣资历尚浅,不敢骤居要职。”

  这番话既谦抑又得体。虽为文举榜眼,但他深知自身欠缺火候。留在中枢,既能观大局,亦能积经验,实为上策。

  “那你就随左相左右办事。”扶苏当即决定。

  李斯曾言范雎才具不凡,堪当大任。如今他主动求学,正合其意。交由李斯锤炼,将来必成栋梁。

  范雎再次拜谢。

  至寇准时,他抱拳而立:“启奏陛下,眼下我大秦亟需地方干才,臣愿出镇一方,为民效力。”

  扶苏点头称许,未作迟疑,却未将其派往燕云,而是命其赴赵地任职。

  文士安排已定,三人并立殿前——陈庆之、伍子胥、孙膑。

  “臣所求唯一事。”陈庆之开口干脆,“领军一军,独当一面。”

  “孤给你一万兵马,可敢担此重任?”扶苏轻笑。

  “有何不敢!”陈庆之昂首挺胸,目光如刃。

  “若这一万是龙骑卫呢?”扶苏缓缓道出四字。

  空气骤然凝滞。陈庆之呼吸一紧,连孙膑眼中也闪过震惊。

  自西野平原一役,大破宋国杨业之后,铁鹰军威名再震天下,而其中精锐之最,正是龙骑卫。

  万人铁骑,踏破敌阵,乃大秦军魂所在。

  铁鹰军威名远扬,天下皆知。可那比铁鹰军更胜一筹的龙骑卫,又是何来历?

  各国暗中探查,试图揭开其面纱。

  自西野平原一役之后,战事虽频,却鲜见铁鹰军出征,至于龙骑卫,更是踪迹难寻。但凡现身,必是敌军覆灭之时。

  这支神秘之师,由铁鹰军中千挑万选而成,乃大秦真正的利刃。

  扶苏竟欲将此军交予陈庆之统率?

  “铁鹰锐士,为大秦之冠;而龙骑卫,则冠于铁鹰之上。那一万骑兵,是从三万铁鹰精兵中层层筛选而出。”

  “无论战力、意志,还是甲胄兵器,皆属我大秦之巅。”

  “陈庆之,孤再问你一次。”

  “这一万龙骑卫,你担不担得起?”

  “敢不敢接?”

  扶苏神色肃然,眼中寒光隐现。

  他对陈庆之寄望极重。

  若连执掌此军的胆魄都没有,那此人便不值得托付重任。

  众人目光齐聚于陈庆之身上。

  这不仅是一步登天的机遇,更是一场生死考验。

  接,或不接。

  面对那如刀般锐利的注视,陈庆之未有丝毫迟疑,单膝触地,沉声跪下。

  “臣,愿领龙骑卫!”

  无需空言壮语,大秦只信实力与行动。

  热血在陈庆之胸中奔涌,扶苏给予的挑战,点燃了他全部战意。

  君既以信任相托,我必以性命相报!

  扶苏微微颔首,心中已然认可。

  眼下,两万铁鹰军与一万龙骑卫,统归蒙毅、项羽、司马靳三人节制。

  章邯已转入大秦王家军事学院,专司新军训练与将领培养。

  蒙毅诸人确为良将,统领大军绰绰有余,然终究偏于将才。

  而陈庆之不同,文能安邦,武能定乱,堪比古之岳飞,具有一代名帅之资。

  扶苏此举,正是要将其置于高位,磨砺其才,亦试其能。

  直接授其龙骑卫,势必引起旧将不满。

  但这正是陈庆之所应面对的考验。

  若连同僚之心都难以收服,那便是扶苏看走了眼。

  “臣愿先入大秦军事学院修习。”

  伍子胥从震撼中回神,主动请命。

  扶苏稍感意外,仍点头应允。

  至此,唯余一人尚未开口——孙膑。

  “孤愿请先生入上卿之位,为我大秦执掌兵谋!”

  扶苏未问孙膑所求何职,径直离座,行至其轮椅前,双手紧握他的手,目光如炬,“未来对宋一战,守燕云、挫强敌,非先生不可。”

  “待战事开启,全赖先生运筹帷幄。”

  孙膑出身鬼谷,乃兵家正统,先圣遗风犹存。纵不涉科场,仅凭张仪、苏秦举荐,亦必得重用。

  而今亲至咸阳,实为此次选才最大所得。

  眼下扶苏帐中不乏治世能臣——张、苏、李、卫皆可安邦定国,却无人擅军机谋略。正缺一位能掌全局、决胜千里的智者。

  孙膑到来,恰如星落棋盘,补尽空白。

  殿中文武默立,无一人面露微词。他们深知,此人担得起这份尊荣。

  暖意自掌心传来,孙膑仰头望向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眸,心头微震。

  片刻后,他缓缓转动轮椅,退下半步。

  “臣身残志卑,不敢居上卿之位。然愿倾毕生所学,辅佐殿下,成秦国万世之基。”

  言罢,拱手低首,语调平缓,却字字如铁。

  扶苏听罢,眼中光亮顿起,亲自上前托起其臂,肃然道:“先生但有所托,待我大秦羽翼丰满之日,必还先生清名,血洗旧恨!”

  孙膑身躯一颤,良久,重重颔首。

  旁人不解其语深意,唯有陈庆之心知肚明。

  但所有人都已明白:自今日起,孙膑将位列中枢,权柄在握,地位尊崇无可撼动。

  至此,诸人官职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