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贞观十三年会试第一名——武媚娘!-《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众进士跨过内金水河上的五座白玉桥,穿午门,过太极门,终至太极殿前。

  此地即是民间所称的金銮殿。

  殿脊之上,十种走兽齐备,象征至高无上;相较之下,中极殿与建极殿仅列九样。殿宇处处雕龙绘彩,彰显皇权威仪。三层白玉须弥座托起大殿,每层丹陛皆有螭首探出,逢雨天便现“千龙吐水”奇景。

  四周须弥座上,层层将士执旗守立,金瓜闪烁,宝顶生辉。

  殿前广场辽阔无垠,此刻空寂无声,愈发衬得太极殿雄伟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武媚娘随队步入太极门。

  广场之上,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队伍沿御道徐行,至丹陛前同时转向站定。

  文官居左,面朝西方。

  武官列右,面朝东方。

  依制而行,任何人转身之际不得背北,以示尊崇。

  除常参之臣外,御史作为风宪之官,立于队尾,面朝北方,专司纠察失仪之举。

  文班之首,乃长孙无忌等三省六部要员;武班前列,则为禁军统领。每一班次之后均有纪事官伫立,执笔记录朝中奏对。

  太极殿下,群臣静候。

  高位者庄重有序,低阶者恭敬谦卑。

  手持象牙笏板,衣饰金线锦绣,行列严整,肃然无声。

  不见宫室之恢弘,怎知天子之尊贵?

  大唐盛世气象,于此尽显无疑。

  狄仁杰抬眼望去,数名给事中与御史正挥动静鞭。

  那鞭以黄丝绞成,末端涂蜡,长达数丈,破空之声“呼哧”作响,凌厉抽击地面。

  一鞭既出,万籁俱寂。

  紧接着,丹陛乐师奏起韶乐,音调平和雍容。

  片刻后,皇帝仪仗自中极殿缓缓移至太极殿,御座将启,全场低头俯首,无人敢仰视。

  狄仁杰低垂着眼,静立原地,许久未动,直至殿前乐声悄然止歇。

  鸿胪寺官员缓步上前,高声宣告:“班齐!”

  长孙无忌位列文臣之首,率先出列,趋步向前。

  百官随之而动,躬身拱手,俯首触地,齐声高呼:“圣躬万福——”

  呼声落定,赞礼官清声道:“拜!”

  众人依礼而行,一拜三叩,动作整齐划一。

  新科进士皆已受过礼部教导,举止无一差错。

  “平身。”

  礼毕,四品以上官员随皇帝入殿,余者留于丹阶之下,肃立等候。

  片刻之后,礼部尚书唐俭手捧金册,登至大殿前第一级丹陛,朗声宣读。

  “庚辰年三月二十六日,礼部尚书唐俭于太极门外奏报科举事宜:本届会试取中举人三百零二人,同年三月二十六日举行殿试,已请翰林院二十人阅卷。”

  “进士出身等级,悉遵先王所定规制:第一甲取三名,榜首授从六品,第二、第三名授正七品,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取五十七人,授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二百四十二人,授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言至此处,唐俭稍顿。

  四周寂静如渊,连风也仿佛屏息。

  宫墙之上,旗幡低垂,空中燕子掠过琉璃瓦顶,日光洒落,映得殿宇生辉。

  白云缓缓移过天际,武媚娘仰面望着高台,眯起双眼,心湖微澜,一丝紧绷悄然浮起。

  唐俭从身旁宦官手中接过金榜,双手郑重展开。

  他目光扫过卷轴,神情微变,似有不解,却仍开声宣读:

  “贞观十三年,庚辰科殿试一甲第一名——”

  他略作停顿,再看一眼金榜,终于吐出名字:“武媚娘!”

  台阶之下,众人愕然。

  武媚娘?不是应为武顺?

  怎会是女子之名?

  莫非听错了?

  可唱名不可虚妄,一甲前三名,例有三唱之权。

  于是唐俭再度扬声:

  “贞观十三年会试第一名——武媚娘!”

  “贞观十三年会试第一名——武媚娘!”

  “贞观十三年会试第一名——武媚娘!”

  文武百官依旧低首肃立,无人回头。唯有狄仁杰,悄悄望了一眼前方那道纤影。

  武媚娘神色如常,纹丝不动。

  不多时,殿内传出内侍的传唤:

  “……武媚娘觐见——”

  “宣一甲第一名,武媚娘觐见!”

  “陛下有旨,宣武媚娘觐见!”

  阳光自东方升起,洒落在太极殿的屋檐之上,光柱穿过廊柱,铺满青石地面。

  武媚娘缓步前行,身影被镀上一层金辉,仿佛踏着晨曦而至。

  殿前甲士列队传递诏音,声浪层层推进,最终由数十名魁梧将军齐声高呼,震得殿瓦微颤。

  她抬眸,神色如水,不惊不惧,在无数目光交汇之中,步入大殿。

  同被召见的,还有此次会试中脱颖而出的三十位学子。

  皆是才学出众之辈,得以首批面圣,立于天子之前。

  当武媚娘跨过门槛,群臣悄然侧目,低语暗生。

  唐俭宣读榜首之名时,众人几乎以为听错——武媚娘?

  那分明是女子之名!可眼前之人身穿襕袍,眉目俊朗,气度非凡。

  有人暗自揣测:莫非此女冒名顶替?抑或真有奇女子易装赴考?

  念头一闪而过,却无人敢言。

  大殿中央,众学子俯身下拜,齐声道:“叩见陛下——”

  声音如潮,久久回荡。

  李世民端坐龙座,视线始终未曾离开武媚娘。

  片刻后,他轻颔首:“平身。”

  “谢陛下。”众人起身肃立。

  执笔太监上前一步,朗声道:“会试榜首出列,御前奏对!”

  依制,殿试以首名为先,历代皆然。

  武媚娘整衣而出,立于丹墀之下。

  李世民含笑问道:“卿居魁首,心中所思为何?”

  她眸光清冽,答道:“科举为国选才,重在论能授任。臣虽列第一,实不敢自居其功。”

  “唯愿竭忠尽智,辅君治世,恤民疾苦,以酬天恩。”

  言语沉稳,毫无骄矜之色。

  李世民抚须而笑:“诚哉斯言。我朝开科以来,少年登顶者寥寥,卿可谓凤毛麟角。”

  “天下文士皆称颂你之才学。今日面对寡人,可有何良策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