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秦使苏秦入唐宫-《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历经月余的旅程。

  秦国的使团终于踏入长安城门。

  对于李丽质而言,这段旅程可谓漫长无比。

  并非旅途劳顿难以忍受,而是路上太过沉闷。

  当初前往秦国时,有扶苏相伴,一路上下棋谈天,纵论古今,不觉寂寞。

  而这一次,她独自一人坐在马车中。

  虽然带了不少书卷打发时间,但终究不如有人相伴来得有趣。

  她第一次觉得,原来一个月可以如此难熬。

  “总算到长安了。”

  李丽质轻轻掀起马车的一角帘布,望向不远处巍峨耸立的长安城墙,眼中掠过一抹熟悉的温柔。

  算起来,她离开长安已整整一年有余。

  虽说在咸阳的日子也算安稳顺遂,但毕竟在这座城中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要说毫无思念,那是自欺欺人。

  而如今,她终于踏上归途,重回长安。

  “不知父王与母后的身子可还好,这次我特意不声张,就为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欢喜。”

  她唇角微扬,浮现一抹浅笑。

  这次她之所以悄然归来,正是为了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她心中还挂念着另一件大事——说服父王,让大唐出兵,协助秦国对宋用兵。

  这是她此次回长安真正的核心目的。

  收回目光,李丽质放下帘子,马车队伍缓缓朝着长安城前行。

  ......

  秦国使团抵达的消息早已传入长安,李世民也早已安排妥当迎接事宜。

  这次接待规格不低,没有再出现上次扶苏初来时护卫不得入城之类的小插曲。

  如今的秦国,既是大唐的姻亲,又是盟国。

  更因赵地对宋之战的胜利、以及击溃匈奴的大功,使得唐人对秦另眼相看。

  国与国之间的尊重,从来不是靠乞求得来,而是靠实力赢得。

  只有真正强大,才能换来他国的敬重与畏惧。

  使团入城后,苏秦带领诸位使臣直接入宫,觐见李世民。

  太极殿中,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李世民端坐王座之上,目光落在下方的秦国来使身上。

  “秦使苏秦,参见唐王陛下。”

  苏秦躬身施礼,语调沉稳。

  虽一路奔波辛劳,但他神色自若,言语间不卑不亢。

  使臣之姿,关乎国体,若失了气度,便是丢了国家尊严。

  “尊使免礼,平身吧。”

  李世民淡然一笑,随即问道:

  “寡人听闻贵国近日生了些风波,不知秦王与太子可还安好?”

  他所指,自然便是秦宋之间的冲突。

  宋国不仅暗算扶苏,连嬴政也未能幸免,此事早已传开。

  换作他人,这番话或可视为挑衅。

  但李世民身为盟友与姻亲,关心几句,也在情理之中。

  “多谢唐王陛下挂念。宋人狡诈,然其阴谋早已被王上与太子识破,未能得手。”

  “目前王上静心休养,朝政暂由太子殿下代为执掌。”

  苏秦并未避讳,坦然作答。

  此事无需遮掩,坦荡回应,反而更显秦国胸有成竹。

  听闻扶苏已开始监国,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随即点头道:

  “秦王与太子无恙,那便最好。寡人亦可安心。”

  “宋国这次做出如此羞辱之举,令我亦十分恼怒。倘若不是眼下大唐正集中全力抵御突厥,必定会发兵协助秦国一同讨伐宋国。”

  李世民边说边轻轻摇头,语气中满是惋惜。

  “唐王陛下这般心意,我大秦定当永志不忘。”

  苏秦内心微微一叹,但脸上依旧神色如常。

  他甚至还未提及此事,李世民便已把这条路彻底封死。

  大唐面对突厥的困境,就如同秦国对抗匈奴一般,皆是两国最棘手的难题。

  李世民说大唐正全力以赴抗击突厥,秦国又怎能强硬要求其分兵再战宋国?

  “尊使言重了,秦唐两国为盟友,大唐本应出兵相助,奈何实在无暇分身,寡人对此深感抱歉。”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叹息,“如今大秦已解除匈奴之患,边境再无外族侵扰。”

  “不知我大唐何时方能如是。”

  这番话倒也并非虚言,大唐对于铲除突厥的渴望,丝毫不逊于秦国歼灭匈奴的决心。

  苏秦闻言,恭敬地答道:“此皆太子殿下之功,殿下亲率大军直抵匈奴圣城,迫使单于出降,献上牛羊与祭天金人以为赔罪,彻底摧毁匈奴之根基。”

  “若无殿下在前,我大秦断难如此迅速地摆脱边疆之忧。”

  苏秦言语间透出隐隐的自豪。

  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得出。

  更何况扶苏立下的功业确实辉煌,足以令人心服。

  听闻此言,殿中百官皆现出震惊之色。

  而众将更是紧握双拳,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似在期盼大唐亦有此辉煌一日。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李承乾,

  神情颇为复杂。

  而李承乾低眉顺眼,仿佛未曾察觉,沉默不语,仿佛自己并不存在。

  李世民心中暗羡嬴政有扶苏这般出色之子,面上却依旧笑容可掬,连连称赞祝贺。

  一番寒暄过后,终于转入正题。

  “下官此行来秦,乃奉太子之命,以十万战马为礼,向贵国换取一批军械,以备攻宋之战所需。”苏秦抬眼望向李世民,神情庄重地说道。

  这是迄今为止,秦唐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

  整整十万匹战马!

  听到这个数字,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群臣无不大吃一惊。

  就连李世民也为之动容,万万没想到秦国竟能如此果断,一口气拿出十万匹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