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胡亥公子上朝会!暂代监国!-《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赵高神情冷峻,话语中不带一丝感情。

  两名早已被他收买的宦官接过诏书,沉默退下。

  目送二人离开,赵高眼神阴冷,低声自语:“扶苏,你就留在边疆吧。既然你容不得我,那就只能请你去死了。”

  他本不愿走到这一步。

  可若让扶苏继位,他必死无疑,所以他只能联手宋国,拼死一搏!

  收回视线,赵高又看向桌上那份空白诏书,提笔落下新的命令。

  嬴政,已经昏迷整整三日了。

  这三日,朝堂始终空置。

  第四日清晨,一纸诏令传下,命百官即刻上朝。

  消息传开,群臣皆为之一振。

  连日无朝,众人皆心存疑虑,难以安枕。

  传言王身心不适,更添几分不安。

  今朝会重开,意味着王上已然无恙,诸臣怎能不心生欢喜?

  秦自赢政主政以来,日理万机,百官亦随之习于勤政。

  四日不朝,已觉异样,忽闻复朝,倍感亲切。

  大殿之内,文武百官早早列位,静候王临。

  殿中低语不断,议论纷纷。

  众人皆在揣测这几日王不上朝的缘由,猜测其病因。

  “定是被那帮儒生气坏了身子。”

  “那些腐儒实在可恨,只会添乱。”

  “淳于越也太不知进退,放着太子师不做,偏要闹出这等祸事,丢了性命。”

  “唉,这次王上处决那么多儒生,恐怕会引起非议啊。”

  “可我倒觉得,杀得痛快。”

  群臣低声交谈,各抒己见。

  而卫鞅、李斯等人却神情恍惚,频频望向殿门。

  他们心中疑惑难解。

  王既已康复,为何不先召见他们,却直接开朝?

  正思索间,殿门被推开,两道身影缓步而入。

  然而走在最前的,并非赢政,而是身穿黑袍的少年。

  那正是胡亥!

  当胡亥随赵高踏入大殿时,群臣无不面露惊诧。

  今天应当是始皇帝亲临朝会的日子。

  如今现身的却是胡亥?

  众人满心疑惑,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赵高又在搞什么鬼!”

  李斯一见胡亥现身,心头顿时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他早料到赵高不会安分守己。

  在赵高的陪同下,胡亥缓缓登上台阶,坐在了王座之上。

  与此同时,所有朝臣的视线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面对无数目光的注视,胡亥神色紧张,面容僵硬。

  他虽一直渴望拥有这个位置,但真正坐上来了,却只觉心中惶恐万分。

  他还未曾准备好承担这份天下之重。

  他不自觉地望向身边的赵高,见其神色如常,才稍感心安。

  胡亥刚一落座,群臣便按捺不住,李斯率先站了出来。

  “赵高,今日朝会应由王上主持,你带公子来意欲何为?”

  李斯走出队列,语气严厉地质问赵高。

  赵高神色平静,缓缓开口:“王上身体不适,无法主持朝会。”

  “但国事不可耽误,在太子回咸阳之前,由胡亥公子暂代监国之责。”

  “这是王上亲笔所书诏令!”

  说完,赵高从怀中取出诏书,高高举起。

  群臣闻言,脸色纷纷一变。

  让胡亥监国?

  众人目光纷纷落在年轻的胡亥身上,只觉难以接受。

  他不过十四岁,性情尚显稚嫩,论才干,论威望,如何能与扶苏相比?

  让这样一位公子监国,简直荒唐!

  “我要面见王上,亲自确认此事!”

  卫鞅立刻站出来说道,目光如刀,直视赵高。

  嬴政一直昏迷不醒,他断然不信这诏书出自嬴政之手。嬴政怎会让一个庶子承担监国重任?

  “王上龙体欠安,写下诏书后便已歇息,你们这是质疑王上的旨意吗?”

  赵高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张仪随即出列,沉声道:“监国之人只能是太子,国事非同小可。”

  “若未听王上亲口言明,我们无法接受这份诏书。”

  嬴政病重之事尚不能公开,否则朝堂必起动荡。

  张仪此番发言,实为施压赵高,坚决反对胡亥监国。

  他与卫鞅一样,都怀疑诏书的真实性,不相信嬴政会下达如此命令。

  “我已经说明,太子已在回咸阳的路上,眼下只是由小公子暂代监国之职。”

  “一旦太子返回咸阳,监国之责自然应交还太子。”

  赵高虽心中不悦,却也只能压制怒火,耐心解释。

  此时他并不打算与卫鞅等人彻底撕破脸面。

  卫鞅、李斯皆是朝中重臣,若贸然决裂,恐引动朝廷震荡。

  他此刻最需做的,是静待时机。

  只待扶苏被他派出之人除去,一切便可定局。

  只要扶苏不在,无论如何,胡亥都将成为新立的太子,未来的秦王!

  听闻嬴政已下诏命扶苏返京,仅令胡亥暂代监国,不少大臣脸色方才稍缓。

  然而卫鞅等人依旧坚持反对。

  “国政牵系万民,不可轻忽!”

  “昔年王上十三岁登基,亦是由宰相与太后监国,直至二十一岁行冠礼后方亲政。”

  “胡亥公子年仅十四,如何担得起监国之责?”

  卫鞅语气冷峻地质问赵高。

  嬴政年少即位,彼时由吕不韦与赵姬共掌大权,直至成年后方亲政。

  若扶苏监国,众人皆无异议。

  扶苏身为太子,年已二十,早已行过冠礼,具备监国之资。

  但胡亥有何功勋、有何资格?

  “你们……”

  胡亥眼中泛红,心中既愤怒又委屈,对卫鞅等人升起一股怨气。

  扶苏,扶苏到底好在哪里!

  他哪一点比不上扶苏!

  可赵高此刻无暇顾及胡亥情绪,转而对卫鞅厉声喝道:“商君,莫非你要抗旨不遵!”

  “未行冠礼不得亲政确实是祖制,然今情势所迫,国家必须有人主政。”

  “王上已有诏令,命胡亥公子监国,直至太子归来。”

  让胡亥掌监国之权是势在必行之举。

  若不如此,将来如何顺利扶持他登上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