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空白的画-《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现在,老爷子已经把前七幅图的线索理清。

  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八个字:

  【画中解意、重八自开!】

  第一幅画,沙弥。

  是他和马皇后初见的时候。

  象征“相识”。

  第二幅画,一个圆圈。

  没有任何复杂寓意,只是当年一个热饼。她宁愿烫伤自己,也要偷偷送进来给一个囚犯。

  象征“相知”。

  第三幅画,发冠。

  那是他和皇后大婚那天她戴上的。

  象征“成婚”。

  第四幅画,卷起来的棉被。

  正是太子朱标出生的那一天。

  象征“得子”。

  第五幅画,是一个黑色小盒子。

  如果之前老爷子还有点拿不准,现在他已经确认无疑。

  那是大孙的棺木。

  象征“离别”。

  第六幅画,破损的玉如意。

  老爷子盯着它,眼神凝重。

  他知道,这是……“争吵”。

  前六幅画,和大孙说的一模一样。

  相识、相知、成婚、生子、离别、争吵……

  最后一幅,第七幅。

  老爷子凝视着那张空白的画纸。

  忽然低声笑了笑,声音沙哑。

  其实……

  不用再让百官猜了。

  他已经明白,第七幅图的含义。

  死亡!

  只有这样,才是他和马皇后一生的完整写照。

  ……

  “陛下!”

  这时。

  群臣再也忍受不了大殿中的沉闷气氛。

  有人低声唤了一声。

  “皇爷爷!”

  是朱允炆在喊。

  他想听老爷子责骂朱允熥。

  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可惜……

  他注定要失望。

  “咱还清醒。”老爷子终于开口,看向众人。

  语气像是在问,又像是在确认。

  “诸位,你们说……这最后一幅空白,到底代表什么?”

  他扫视群臣。

  有人茫然,还不明白这些画背后的含义。

  有人神色复杂,欲言又止。

  黄子澄悄悄退后一步。

  从老爷子刚才的表情中,他已经明白了一切。

  自己说的……是错的。

  既然是错的,他自然识趣地不再多言。

  詹徽几人不忍地转过脸去。

  最后,老人只能苦笑一声。

  也对。

  自从她走后,再没人敢当面反驳自己,更别说说出那些注定会惹人不快的话。

  “标儿,你怎么看?”

  这时。

  老爷子将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作为在场唯一知情的人,朱标刚才听着老爷子低声自语,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

  那最后一幅画意味着什么!

  空白!

  就是……没有……结束的意思。

  朱标眼眶泛红,他清楚,这七幅画记录的是父皇与母后的一生。

  就在不久前。

  得知那间屋子的主人是马皇后时。

  老爷子内心的震撼和欣喜,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可当真正进去后。

  只看到七幅画时,那种失落,藏都藏不住。

  忙活半天!

  终于弄懂了这七幅图的秘密。

  却换来了这样一个答案。

  那么,他们拼命解开这些图的意义又在哪?

  意义又在哪?

  忽然!

  朱标眼神一亮!

  “对!意义在哪!”

  “怎么可能解开七幅图,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

  朱标猛然看向朱元璋。

  他想问,能不能把最后一幅图拿出来。

  让他再确认一次!

  因为他突然觉得,这么早就下结论,是不是太仓促了?

  可是……

  老爷子此刻只觉得胸口空荡荡的。

  他已经揭开了画的秘密。

  心里明明急切无比。

  却又莫名害怕知道最后一幅图的答案。

  他怕,怕那个答案太沉重。

  可心里的念头却一直在敲打着自己。

  于是,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最后一幅图。

  那是……他和马皇后告别的时刻。

  一幅空白的画……

  一个终点!

  ……

  洪武十五年,记忆里的九月已入深秋。

  草木枯黄,毫无生气。

  泰宁殿中,药香弥漫。

  可御医们早已悄然离开。

  侍女们走路轻得像风。

  宫中上下,都尽量让自己低调无声。

  唯有内殿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啜泣声……

  马皇后躺在朱元璋怀中,虽虚弱不堪,脸上却带着释然。她艰难地开口:“我走了以后,陛下不必太伤心。也对,这些日子陛下杀的人还没杀够,一个老太婆的离去,又能算什么呢?”

  朱元璋眼里泛起大片湿润,他懂怀中人说这些话的意思。她是在赶他走,想让他别看到自己最后的模样,想让他心里少些痛楚。

  可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往那样,一言不合就甩袖而去。他只是低声重复着:“皇后……皇后……”

  泪水模糊了视线,脑子一片空白。

  她痛苦的模样,他看不见,但她微弱的呼吸,他却感觉得到。他的声音,第一次,那样柔和。

  “妹子,都到这个时候了,别再和咱赌气了。”

  “咱就是再怎么不好,铁石心肠,你也不能嫌弃咱。”

  “因为在咱心里,天下人谁都能死,唯独你不行!”

  他轻声说着,语气里透出从没有过的温存,“你不是让咱别杀人吗?这次,咱听你的,咱不杀就是了。”

  “但你得撑住,你得看着咱,你得让咱不杀!”

  “没了你,咱就没有了约束……”

  他最后一句说得像孩子气,“咱就要杀!”

  马皇后从没见过这位帝王这般模样,她眼里满是不舍。

  可她还是摇了摇头,声音虚弱却坚定:“治理天下,不是靠情绪。太平世道,不是过去那套办法能管用的。百官各有难处,光靠杀,解决不了问题。”

  “你性子急,以后得多听标儿的。但标儿年纪尚小,担子太重,你要给他十年,让他慢慢接手朝政。”

  “将来,大明靠标儿,或许才能真正稳下来。可你这个父亲,也得盯住他,不能太早来寻咱。标儿性子软,还得你亲自教他,让他学会下狠心!”

  朱元璋早已泪眼婆娑。

  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想的还是别人。

  她艰难地提出最后的请求。

  “重八,这次给我看病的御医,是个难得的人才。以后你要是身体不适,请他开个方子,就能好。”

  “生死由命,这次没能治好我,是咱的命到了,不能怪他医术不行,你也不能因此杀他。一个能医好千百人的大夫,是大明的福分!”

  “别因为没治好我,你就动他,听到了吗?”

  朱元璋无声地流泪。

  马皇后露出一丝安心的笑。

  在她生命的终点,她许下四个愿望。

  每一条,都是为了朱重八。

  “臣妾离开后……”

  “愿陛下勤政爱民!”

  “愿咱们的子孙,个个贤德聪慧!”

  “愿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

  “也愿我夫君江山……千秋万代!”

  大明洪武十五年九月……

  这位贤后,带着微笑,静静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