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宁做屋上碎瓦,也不做好看无用的琉璃瓦!-《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你到底在胡说些什么?”

  老爷子皱着眉头,直视黄子澄。

  起初。

  他还听得津津有味。

  原本想借此放松一下心情。

  毕竟这两天,他情绪起伏实在太大。

  可年纪大了,经不起这般折腾。

  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照黄子澄这般解读,怕是要把一众大臣带到云里雾里去。

  此时。

  黄子澄身子一震,但仍连忙看向老爷子。

  “陛下觉得微臣理解有误?”

  老爷子没有多言。

  直接指着画说道:“按你的理解,说说看,这第一幅画是我们,没错吧?”

  “第二幅的圆圈,是我们对百官的提醒!”

  “第三幅是我们登基时戴的皇冠!”

  “那这第四幅卷起来的棉被又是什么?”

  黄子澄被这么一问,一时有些紧张。

  可他还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回答:“回皇爷,微臣觉得,这是大明在皇爷的治理下日益昌盛!”

  “所以,这第四幅的棉被!”

  “正是……”

  说着说着,黄子澄忽然朝老爷子躬身行礼。

  语气激昂,眼神却望向朱标。

  “正是我大明太子诞生,寓意江山后继有人!”

  “太子贤德,勤政亲民,仁德治国,为陛下分忧。”

  “实是我大明之幸。”

  “因此,这第四幅画虽然看似简单,略显粗糙。”

  “但其实,象征的是我大明的储君!”

  “哦?”

  这话一出,老爷子反倒愣住了。

  因为在他的理解中,这幅裹着棉被的第四幅画,的确就是他的长子朱标。

  也正好契合了大孙梦里对他说的那番话。

  关于成家立业、子孙延续……

  老爷子心中泛起波澜。

  原本打算阻止黄子澄继续说下去,怕误导了百官。

  没想到,他竟猜中了。

  一时间,老爷子改变了主意。

  如果真能让他继续说下去,就算后面说错了,万一碰巧蒙对了呢?

  毕竟,老爷子心中已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正是大孙告诉他的。

  不管黄子澄说什么,他都能将答案套进这条主线里,看看是否契合。

  “你继续讲。”

  老爷子一摆手,语气坚定。

  黄子澄心中一喜。

  刚才被老爷子打断,还以为自己说错了。

  他悄悄看了一眼朱允炆,发现他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不敢耽搁,立刻继续解释。

  “第四幅画既然象征我大明储君!”

  “那么第五幅,像一个黑色长条形的东西,说它是盒子……倒更像是一口棺材……”

  “哦?”老爷子心中一震。

  同时,心头也涌上一阵沉重。

  在大孙的梦中提示中,生老病死、人生离别,都是寻常之事。

  看到这幅画,老爷子第一反应,就是太孙去世。

  那个黑盒,是当年太孙下葬时用的棺椁。

  虽然早已不复存在。

  但他没想到,黄子澄竟也说对了?

  他该不会真的瞎猜,竟把后面的全部答案都给说中了吧?

  “你说下去。”

  老爷子淡淡开口。

  他心中有两个疑问,还有一个拿不准的地方。

  黄子澄所说的内容,恰好可以作为他的参考。

  至于接下来的两个答案,都是他无法确定的部分。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多虑了。

  只见黄子澄此刻神采飞扬,皇帝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

  于是他语速加快,兴致高涨。

  “第五幅画的是棺材!”

  “这显然象征着我大明在崛起路上,所剿灭的众多敌人!”

  “早年有北元、陈友谅、张士诚!”

  “后来又有空印案中的奸臣、郭恒案里的罪臣,还有胡惟庸等叛臣!”

  一口气说出三种臣子,黄子澄脸上满是激情澎湃。

  他望着皇帝,见皇帝没有打断他,便顺势把接下来的两个答案都讲了出来。

  “第五幅画,象征的是埋葬在我大明兴起之路上,敌人的棺椁!”

  “那么第六幅,画的是一件长柄弯曲,一端刻有六朵花的物件。”

  “陛下,这件东西从外形上看,和其他六幅图相比完全不同,哪怕是用简笔画出,也显得格外精致,应当是一把造型考究的玉如意!”

  “只是,这如意在画中明显断裂。”

  黄子澄一边解释,群臣一边仔细观看。

  果然如其所言。

  第六幅画比前几幅复杂得多,能清楚看出是一把精美的玉如意。

  但如意的尖端断裂,花朵部分也碎裂开来。

  正当众人纷纷猜测时,黄子澄的声音再次响起。

  “据臣推测,如意多为装饰之物,曾有菩萨手持如意,寓意吉祥,别无他意……”

  “但陛下展示的这柄如意,”

  “却是断裂、破碎的!”

  黄子澄语气一缓,突然转头看向众臣,神情凝重。

  他开始施展自己“见人说人话”的本事。

  “这是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

  “如意断裂!”

  “这画中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做臣子的,不能以为一切都会顺从自己的意愿!”

  “若真事事如意,恐怕早已为了一己私欲!”

  “迟早走上贪腐之路!”

  “而陛下愿意将这柄破碎的玉如意展示给我们看……”

  “不正是在告诫天下百官吗?”

  “千万不要因为私心,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此言一出!

  满朝文武顿时肃然。

  连詹徽、杨宪这样的重臣,也纷纷投来目光。

  此人今日之言,堪称惊艳!

  这一番话,真是掷地有声!

  连他们也开始动了心思,想跟着表达点什么。

  此时,百官之间早已热闹起来,纷纷附和。

  “陛下苦心教诲群臣,真是用心良苦!”

  “黄翰林这番话实在深刻,让人警醒,犹如一盆清水浇头,令人顿悟!”

  “黄学士说得在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

  正说着。

  忽然,一位大臣脱口而出一句令人震撼的“金句”!

  “我等身为大明臣子……”

  “宁愿做屋上碎瓦,护住千家万户!也不做那好看无用的琉璃瓦!”

  话刚落地。

  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好几位官员频频望向黄子澄。

  一通夸赞。

  这一次,大家都觉得黄子澄把“拍马屁”的功夫,练到了极致!

  每一幅图,都能给皇上变着法子夸!

  就这份口才。

  确实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