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朝野儒林,文人士子,万众一心!合力阻之!-《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桃花村?”

  吕氏不解其意。

  朱允炆却猛地抬头,瞳孔骤缩!

  那个未曾推开的门后,住着一个人——一个他不愿面对、不敢确认、甚至拼命想遗忘的人!

  可皇爷爷,为何偏偏在此时赶往那里?

  他死死盯着那小太监:“你还听见了什么?”

  吕氏望着儿子失态的模样,心头一沉。

  她已听说昨夜到今日朝堂的风波。

  难道……皇上真要为儿子定下藩地?

  太子妃的身份早已注定,她的子嗣将继承何地封土?

  近来种种异象频现,朱雄英的影踪如影随形,各类传闻接连不断。

  吕氏心头紧绷,仿佛有无形之手扼住呼吸。

  “既然已开口,余下之事,还能藏多久?”

  “讲!”

  小太监面如土色,颤抖不已,却知再无退路。

  终于颤声启齿:“听说……还有一位,与太子容貌举止……极为相像……”

  话到此处,喉头似被堵住,再难吐出一字。

  与此同时——

  朱允炆僵立原地,魂魄几欲离体,良久方有知觉。

  与先父相似者,唯有其亲生骨肉。

  他在东宫,诸弟皆熟识于心。

  唯有一人,曾在怀城惊鸿一现,停留短暂,目击者寥寥,仅一面之缘!

  真相几乎破土而出。

  三字自齿缝迸出,低沉却如雷贯耳:

  “朱雄英!”

  待小太监仓皇退下。

  朱允炆双唇紧咬,面色煞白如纸。

  “允炆,莫要冲动。”吕氏轻声劝慰。

  话音未落,侍女急步而来,手中握信一封。

  “殿下,齐学士来信,叮嘱您暂留宫中,静观其变。”

  “他已将今日风波书信多封,快马加鞭送往四方。”

  朱允炆心中一震,急忙接过。

  信首数行大字跃入眼帘,顿觉心神安定。

  “科举乃国之根本!”

  “擅改者,必遭天下唾弃!”

  “视同异类,共讨之!”

  朱允炆眉梢微扬,心中暗喜。

  继续读去——

  下一行字,更是令他热血翻涌,仿佛大局在握。

  “皇长孙若执意以百工之术,动摇选才命脉!”

  “朝野儒林,文人士子,万众一心!”

  “合力阻之!”

  ......

  院落幽静。

  朱雄英已将历代选才之制娓娓道来。

  从汉代察举,至魏晋九品中正。

  再到隋唐开创科举,沿袭至今。

  大明以“四书五经”为纲,以“进士科”为尊的取士体系,已被他剖析得清晰分明。

  一番讲述,耗时逾一个时辰。

  而后,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

  为何太祖钦定“四书五经”为唯一准绳?

  这正是马皇后托付他深思的关键。

  亦是此番推动百工教化,能否成局的命门所在。

  朱雄英指尖蘸水,轻点桌面。

  一道水痕横亘其间,宛如地理分界。

  “唐末乱世,五代割据之后。”

  “宋虽一统,疆域远逊盛唐。”

  “靖康之祸,开封沦陷,赵构建都临安。”

  “南宋偏安江南!”

  “他为了与金国议和,竟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陷于死地!”

  “还推行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

  “自此,南宋覆灭,元朝崛起又衰亡。”

  “距今已有两百余年。”

  “若再算上北宋未曾控制的区域,外族占据中原的时间竟长达五百余年!”

  话音落下,朱雄英稍稍停顿。

  回望过往,洪武皇帝的诞生,对这片自远古以来绵延不息的民族而言,实为扭转乾坤之举。

  唐室倾颓之后,天下大乱,四方豪强纷争不断,边疆部族乘势而入。

  犹如昔日战国,列国兴灭,烽火连天。

  宋朝虽立,即便北宋版图也极为局促,燕云十六州始终沦于辽人之手。

  至于南宋,偏守江南,几乎等同于自限一隅。

  倘若局势延续,元军灭宋之后。

  神州大地早已陷入沉沦。

  可偏偏此时,一位出身卑微的帝王横空出世——洪武帝曾为乞丐,亦做过僧人。

  却以数十年之力,重整山河,收复失土,重振汉家日月。

  然得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

  关键在于“平衡”。

  南北之间的平衡。

  朱雄英缓缓开口:“每一项制度,皆源于其所处的时代。比如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科举取士。”

  “土地分裂太久。”

  “南北人才的整体水准,已产生巨大鸿沟。”

  “但朝廷不能只录用南方士子,否则朝政将沦为一地之言。”

  “因此皇爷爷决定简化考试内容,所有题目皆出自四书五经。”

  “学子无需博览群书,只需精通经典即可应试。”

  “降低学习门槛,使北方才俊也有机会步入庙堂,效力国家。”

  “如此方能实现南北均衡。”

  马皇后听罢,满意点头:“平衡!雄英,你说得对,正是平衡。帝王治理朝政,最要紧的就是维持平衡。绝不能容许某一方势力独揽大权,否则便会滋生权臣,像胡惟庸那般胆大妄为之人便会再现。”

  “这对皇权而言,是致命威胁。”

  朱雄英先是应允,随即摇头。

  “只是,简化科举并未真正达成平衡,反而加剧了裂痕。”

  “这做法,无异于往烈火中添柴。”

  “非但无法平息矛盾,反而会让火焰蔓延,终将反噬自身。”

  此言一出。

  马皇后神色微动。

  “这一点,你爷爷早已预见,所以后来才有了……”

  她还未讲完,朱雄英已然明了她所指何事。

  “南北分榜?”

  “南方一份榜单,北方一份榜单?”

  他轻轻一笑,语气坚定:“不过是表面应对罢了。”

  “奶奶,您觉得这办法真能解决问题吗?”

  “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

  “根子上的病没动一分,表面修修补补,又能撑多久?”

  “将来的日子,大明还是会被这套僵死的科举拖垮。”

  “一步步走向溃烂。”

  “太祖爷想要的平衡,其实早就埋下了倾斜的种子。”

  “后世帝王拼命想扶正这杆秤,可那支点本就不在中间。”

  “可惜啊……”

  “越是用力维持,崩得越快。”

  “到最后——王朝倾覆,山河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