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彻底终结北患!牛羊换战马!-《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这,便是真正的国之纲领!”

  话音落下,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他。

  杨士奇却不待发问,径直续道:

  “欲绝北患,首在武力。”

  “而强兵,需利器、粮秣、更需压倒敌人的气势。”

  “如今这些,大明皆已具备。”

  “新垦良田遍布,国库充盈,荒芜之地化为膏腴,更有陛下亲立的神威军横空出世。”

  “此战北疆——”

  “想必已捷报频传,威震朔漠!”

  “而这所有准备,只为达成一点:”

  “令其兵戈废弃!”

  “使弯刀悬于墙角,再难出鞘!”

  他字字如铁,掷地有声。

  以眼前局势为证,将过往点滴串联成线,真相昭然若揭。

  众人尚在震撼之际,杨士奇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昨夜辗转反侧的情景——彻夜未眠,只为参透皇长孙留下的最后一句箴言。

  如今,终于豁然开朗。

  “最关键的,也是最令人不解的一问——”

  “如何废快马,只留牛羊?”

  “这,便是臣方才入殿时所言。”

  “此事关乎万民,牵系国运。”

  “万民?”朱元璋眉头微皱,低声重复。

  所有线索仿佛又一次归于起点。

  这一次不同了!

  杨士奇仰头大笑,神情笃定。

  “正是万民。”

  “草原上的牧人,亦属万民之列。”

  “陛下。”

  “那些部落的形成,并非凭空而来。只为求生果腹,百姓才聚族而居,结成部群。”

  “这便是最初的秩序萌芽。”

  “我中原自古传承,由氏族而邦国,文明绵延不绝。”

  “昔日草原也曾有类似演化。”

  “可惜未竟全功,仍困于生存之争。”

  “如今,当以雷霆手段断其兵刃,使其在我大明军势之下,永不敢再生战意。”

  “但这仅是开端。”

  “真正关键,在于下一步。”

  他语速放缓,眼神却愈发炽热。

  “这才是根基所在。”

  “北元之众,因饥饿聚合,靠马为生。”

  “他们所倚仗者,唯快马与弯刀。”

  “可若我大军压境,令其刀剑锈蚀、勇士凋零,那马匹何用?”

  “草原草场有限,过去养马,是为劫掠充饥。”

  “如今无战可打,马不能食,又耗草料,谁还愿养?”

  “反观我大明,每至寒冬,冻毙者不乏其人,边军衣物单薄,难御风雪。”

  “若以羊毛制衣,牛皮作甲,既轻便又坚韧,远胜粗布。”

  “然我内地草场稀缺,牲畜难以大规模养育。”

  “但草原不同。”

  “那里草野无边,漫山遍野皆宜畜牧。”

  “而牧民本就精于放养。”

  “不养战马,改牧牛羊,有何不可?”

  他话音未落。

  太子朱标目光灼灼,似已洞悉其中深意。

  朱元璋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杨士奇见状,心潮澎湃。

  “陛下!”

  “接下来,我们要让草原之人明白——”

  “养马,挡不住火炮。”

  “但羊毛能织布,羊皮可制甲,牛奶能充饥,牛肉可养兵。”

  “从此以后。”

  “草原之上,不再以马为尊。”

  “唯有牛羊,才是生计根本。”

  言毕,殿内鸦雀无声。

  片刻后,众臣恍然,脸上相继浮现震撼与欣然。

  杨士奇环视群臣,停顿片刻。

  再度高声道:

  “此乃皇长孙之谋略!”

  “此方为皇长孙之本意!”

  奉天殿中,波澜骤起。

  众人静默,耳中回荡的却是那番话的余音。

  “这是……彻底终结北患的长治之策。”

  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他反应极快,短短几句话间,脑海中已勾勒出大致轮廓。

  “废其兵刃,就是要让大明铁骑彻底清剿,打得他们无法再集结成军。”

  “接下来,便是重塑他们的生活方式,逼着他们只准养牛养羊。”

  想通之后,朱元璋心中一震。

  这计策,行得通!

  从杨士奇所言推断,目标并非北元权贵,而是草原深处那些默默放牧的百姓。

  这群人看似微不足道,常被忽视,却是支撑敌军战马的核心力量。

  正是他们年复一年地饲养骏马,才使得边患连绵不绝。

  若能斩断这一环——

  让他们不再养马,转而专心畜牧牛羊。

  大明国力雄厚,完全能吞下这些产出。

  羊毛可织衣,羊肉可充饥,牛皮制甲,牛肉入膳……

  这些东西,在中原极为紧俏,来多少收多少。

  但难题随之浮现。

  怎样才能让那些牧民主动放弃战马,去圈养牛羊?

  念头一闪,答案已在心头。

  “大军所至,商队紧跟。”

  军队负责镇压、肃清所谓“剽悍野性”;

  商人则低价收购牛羊,耗费人力物力,将草原产物源源不断运往内地。

  需求一旦拉高,利润显现。

  牧民自然会发现:养牛羊比养马更划算,活得也更安稳。

  到那时——

  北疆的威胁,是否就不攻自破?

  可这策略背后,藏着一个他极不愿面对的事实。

  必须抬高商人的地位。

  这令他眉头紧锁。

  他对商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厌恶。

  早年流浪时见过太多富商嘴脸——贪婪、虚伪、毫无底线。

  为了银钱,可以出卖良知,腐蚀官吏,霸占田产,欺压乡里。

  正因如此,大明立国以来,他始终严控商业。

  商人地位被压至最末,不得穿绸缎,不得骑高头大马。

  若有官商勾结,一经查实,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立即斩首示众!

  可如今……

  他回想起杨士奇说的那番话。

  不,确切地说,是大孙通过杨士奇之口传达的意思。

  “以牛羊取代草原战马。”

  “此策甚妙。”

  “岂止是妙?简直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