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让咱瞧瞧,现在……谁还敢跳出来反对?-《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老爷子微微颔首,视线随即落在另一人身上。

  “工部的林侍郎,你还有话讲?”

  林志恒此刻面色苍白,哪还敢多言。

  只觉得这一招实在凌厉,再开口反对,不仅是惹恼皇上。

  恐怕连身边这些同僚,也会将他视作绊脚石。

  “臣有愧!”

  “你有愧就对了!你一个工部的,插手财政做什么?”

  老爷子略带不悦地摆了摆手,算是“宽容”地放过了他们。

  群臣心头一震。

  都在心中默念:快点散朝吧,回去再好好商议对策。

  谁知……

  还远没完!

  “其实,今天咱对财政的想法,有三招!”

  “刚才那番,只是第一招!”

  老爷子边说边无视满朝惊惧的目光。

  “接下来是第二招!”

  “咱就长话短说。”

  “关于按人头征税这事,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这些年……”

  “各地的士绅豪族干了什么,以前又干了什么,咱心里清楚得很。”

  “就说元末那时候,那些贪官污吏,把百姓的地抢走!”

  “就连咱的父母,去世后都没地方安葬。”

  “还是靠徐达、汤和两位兄弟,抬着咱父母的遗体四处奔波,最后遇上一位善人,才得以入土为安。”

  老爷子说这话时,眼角泛红。

  但众人都明白,这正是他心中燃起怒火的前兆。

  果然!

  老爷子声音陡然提高。

  一句一句都是“狗官”!

  “所以啊,咱对那些地头蛇、那些在地方作恶的狗官,就是见一个,杀一个!”

  “冒出两个,咱就杀一双!”

  “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咱就杀个不停!”

  “直到咱的大明……”

  “山河清朗,天地澄明!”

  老爷子一掌挥出。

  仿佛要撕开笼罩在大明之上的层层阴云!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咱做得对吗?”

  这时,朱标本想提醒父皇,这话说得太重。

  但转念一想,现在不是打断父皇、驳他面子的时候。

  眼下正是乘势而上的好时机!

  若是在大病之前,他或许早已按捺不住。

  可如今,他已懂得父皇的深意。

  不再阻拦。

  也因此,他有意避开了那些投来求助目光的官员。

  “不说话,咱就当你们都同意了。”

  老爷子再次起身。

  这一次,他脸上没有戏谑的笑容,也没有轻描淡写的神情。

  而是神情肃穆!

  “要杜绝以前那些贪官污吏卷土重来!”

  “现在就拍板……”

  “从今天起,把人头税改成田地税。”

  “按田亩数来征收银两!”

  “这样一来,普通人家就算人口多,也不用再为多交钱粮发愁。”

  “一切看实际状况。”

  “再看那些士绅富豪。”

  “一个个脑满肠肥……”

  “吃了多少,就得吐出来多少。”

  老爷子走下龙椅,踏上高阶。

  帝王的威势,笼罩整个宫殿。

  紧接着。

  朱元璋目光一寸寸扫过所有官员的脸。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威压!

  “让咱瞧瞧!”

  “现在……谁还敢跳出来反对?”

  “让咱瞧瞧,现在……谁还敢跳出来反对?”

  百官鸦雀无声。

  因为这次,老爷子不是随口一问,而是带着杀意的质问!

  一时之间。

  似乎真没人敢去触这个霉头。

  老爷子见状,眉头微微皱起。

  心里嘀咕:这些人真被咱吓怕了?怎么今天这么乖?

  他心中有些疑虑。

  总觉得这样的沉默,有点反常。

  但……

  他故意停了许久,仍无人出声。

  只好继续开口,讲出今天准备的第三项举措!

  “那好,咱现在就说这第三件事!”

  ……

  此时。

  殿下的群臣之中。

  工部侍郎林志恒知道,自己这次彻底完了。

  堂堂工部的副长官。

  在朝堂上带领一众大臣,跟开国皇帝公开唱反调。

  幸好,当时只是“温和地反对”。

  不然,现在他哪还能站在这儿?

  怕是早就被锦衣卫拖出去了。

  但他心里清楚,今天老爷子是铁了心要动真格,谁都挡不住!

  真正让他想不通的是……

  昨夜带头串联,让大家结“同心同盟”的那位尚书!

  当朝礼部尚书!

  怎么到现在还不动手?

  不是说好……

  他林志恒第一个出头,其他官员在后面配合发言。

  等火候到了,那位礼部尚书再站出来。

  凭他的资历和威望,一举扭转朝局!

  让老爷子碰一鼻子灰!

  可现在……

  他们寄予厚望的礼部尚书,非但没有现身。

  反而被老爷子用雷霆手段,打得他们溃不成军。

  老爷子这一手连削带打,竟还顺带拉拢了一批朝中官员,甘愿为他所用!

  这难道是那老家伙,一看事情难以挽回,就打算退而求其次,把自个儿当棋子抛出去了?

  他心里一阵烦躁,又觉委屈。

  这老东西!

  真是可恶至极!

  他只觉得……自己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

  但此时的朝堂之上,谁还会在意一个即将失势的工部侍郎心里怎么想?

  反倒是在翰林院那边。

  黄子澄暗暗松了口气。他用袖口擦了擦额头,心里忍不住佩服自己的眼力与决断。

  说起来前些日子,他还真是在风口浪尖上走了一遭。

  那会儿他居然在皇爷和众臣面前,亲口提到了“亡国”两个字。

  现在想想,都后怕。

  可眼下,他却安然无恙,毫发无损。

  这让他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

  不过,今天朝堂上的一些动向,他也并不完全认同。

  但换个角度,若从百姓的立场来看,这些新政一旦落地,未来大明的财政和国力,确实将迎来一次不小的跃升。

  说不定后世史书上,真会落下那响亮的四个字——

  “洪武盛世!”

  黄子澄正想着。

  直到老爷子说出第三项举措时,连他都坐不住了。

  “咱这第三板斧,很简单,诸位爱卿听好。”

  老爷子重新坐回龙椅,今天这三斧头,他是铁了心要砍出去。

  以前他没看到大明的症结所在。

  如今,连大孙都托梦提醒他。

  若再无动于衷,岂不愧对这皇位?

  更辜负了那贴心的大孙一番苦心!

  “第三板斧,是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