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怀城-《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终于。

  他来到百姓面前。

  耳边是震耳欲聋的“皇爷万岁!”

  在这万人注视下,他缓步登上用粮食搭起的高台。

  清晨朝会刚完。

  他没有换下龙袍。

  此刻。

  他仍穿着皇袍,站在阳光之下。

  一举一动。

  都彰显着他的身份——

  他是这大明真正的天!

  “大家安静!”

  老爷子抬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

  话音一落。

  喧闹瞬间归于沉寂。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激动。”

  “也放下了先前的疑虑。”

  “看到咱脚下的这些粮食,你们应该也明白了……”

  老爷子声音陡然拔高。

  “大明,不会舍弃任何一个百姓!”

  “大明的皇帝,不会看着百姓饿死、病死、冻死而无动于衷!”

  “今天,咱要告诉你们的是——”

  “不只是咱,还有咱的儿子、孙子、以及将来的大明君王!”

  “只要日月尚存……”

  “大明的天子!”

  “绝不会抛弃百姓,后退半步!”

  “哪怕生死当前!”

  话音刚落,百姓群中如雷鸣般响起欢呼。

  “皇爷万岁!”

  “我就说,皇爷才是真正为我们着想的!他让我们人手一部《大诰》,谁敢欺负我们,就一路进京告状!”

  “眼下的这些粮食,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爷子再次抬手,压下人群的激动。

  他转回正题。

  “诸位。”

  “咱从来不做空口白话的事。”

  “今天站在这里,是要告诉大家今后的安排。”

  “从现在起。”

  “这些粮食,属于你们。”

  “你们不会挨饿。”

  “接下来,吏部官员会组织工匠,为你们选地建屋。”

  “你们也不会再流离失所。”

  “还有……”

  “咱会就近安排耕地,供你们耕种。”

  “你们不会连地都没有种!”

  “可是……”

  “只有一点要求!”

  老人边说边站定。

  他望向下方,人群还在源源不断地聚集而来。

  心里酝酿已久的计划,终于要开口了。

  “圣上直说吧,我们一定做到!”

  “对,皇上,我们别的没有,力气倒是有的是!”

  “您让咱干啥,咱就干啥!”

  “好!”老人一声大喝。

  随即,在四周大臣惊愕的眼神中,他又大声说道:

  “从今日起,我要给你们建一座城!”

  “之前答应的,全部算数!”

  “而你们,只需要答应我一件事……”

  “种新粮!”

  “至于这座城……”

  话音突然停住。

  他眼神飘忽,最后,目光落在了半山腰的一处小院。

  蓝玉等人看在眼里,明白那个方向,是藏着紫檀木拨浪鼓和木马的地方。

  也许,那是老爷子心头,最后的念想了。

  “这座城,就叫……怀城!”

  “怀”字,不是随意取的。

  那是大明皇长孙朱雄英的谥号。

  他八岁早夭,因年纪尚幼,未及册封。

  洪武帝便以嫡长孙之礼,将其葬于钟山。

  谥号为“怀”。

  “一、二、三,放!”

  轰!

  尘土飞扬,又一根巨大的滚木被卸下车来。

  百姓虽劳作辛苦,却满面笑容。

  原因很简单。

  这些天,粮食管够,还有许多他们从没见过的新粮。

  加上皇爷派人进山,打了些野味,补充了肉食。

  原本骨瘦如柴的灾民,几天下来,已恢复了力气。

  全都加入了“怀城”的建设。

  君无戏言。

  这次老爷子出手极快。

  凡是在怀城安家的,每户可得三亩地,专门用来种新粮。

  ……

  此时,望着远方热火朝天的景象。

  老爷子、朱标、朱允炆、朱允熥等人,已穿戴整齐,准备启程。

  没错。

  在这边耽搁了这么久,老爷子终于抽出时间,打算带朱标等人,去那座小院看看。

  朱标和朱允熥神情激动。

  似乎已想到些什么。

  而朱允炆,却显得有些不安。

  “皇上,怀城虽已起步,但目前能调运的木料也就这么多。”

  杨宪皱眉道,“要建一座城,还要容纳几十万人,比建皇宫都难得多!”

  “所需资金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臣这几日与其他各部沟通后估算,最多也只能支撑五万人的规模!”

  “再扩大,实在无能为力。”

  “两个月后,必须停工。”

  “否则财政将面临崩溃。”

  老爷子听了一阵,其实还是那些老话。

  朝廷缺钱!

  不止是建城花钱如流水。

  其他开支也极为沉重——

  王族宗亲的年俸、兵部拨给各地的军费、工部的武器装备开销……

  加在一起,年年都是天文数字。

  这些年,国库早已入不敷出,几乎年年赤字。

  老爷子与满朝官员自然也想过办法。

  洪武初期曾发行“大明宝钞”,试图缓解压力。

  但最终因过度发行,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信用暴跌,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重创。

  再加上,如今大明的税收仍以实物为主——

  粮食运输、人工、损耗等,也是一笔难以忽视的成本。

  相比前朝宋代成熟的商业体系,大明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失衡的道路。

  这些天来,老爷子和朱标反复讨论这些问题。

  可每次的结果,都是无奈。

  “先按这个规模建吧。”

  “等税收上来再说。”

  “偌大的国家,难道会因为缺钱就停摆?”

  老爷子说着,目光投向另一边。

  那边堆着如小山般的粮食,士兵们正将其转运到南直隶各地的粮仓。

  “那个山洞里的粮食,差不多运完了?”

  杨宪回道:“还剩一点。”

  稍顿,他似乎想起什么,又补充一句。

  “皇爷,我们搬完粮食后,在那山洞里还发现了好几道门。”

  “门?”老爷子微微一怔。

  “是的,和那日见到的那扇一样的石门。”

  “哦?”老爷子顿时来了兴趣。

  詹徽在一旁提醒道:“皇爷,之前我们在院子里的厨房里看到过蔬菜……”

  “会不会和那什么‘大棚’有关?”

  傅友德也开口:“还有,太子服下的最后一颗丹药。”

  老爷子沉思片刻,缓缓点头。

  “看来这钟山之下,隐藏的秘密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我们现在看到的,恐怕只是表面。”

  “只是那个神秘的神医,这几天却始终未现身。”

  众人面面相觑,愈发觉得蹊跷。

  但山林深幽,地广人稀,隐士本就踪迹难寻。

  “若刘伯温还在,或许能参透一二。”

  “可惜……人已不在。”

  “够了,再这样感伤下去,就显得太软了。”

  “现在就带他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