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妙啊!?来大明揽人才?!-《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大明百姓士气大振。

  对皇长孙的敬仰愈发深厚。

  但转眼之间,众人的神色,忽然沉了下来。

  “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皇长孙有些……不对劲。”

  “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啊?”

  “你们也有这种感觉?”

  “仔细想想,我也有点奇怪的念头。”

  一时之间,不安的氛围悄然扩散。

  “皇长孙还能坚持多久?”

  “别到最后,真像那个怪老头说的那样……回光返照……”

  “别乱讲!”

  ……

  此时。

  百姓的议论传到了老爷子耳中。

  “快记下来!”

  老爷子一转身,命令身旁的笔录官员立刻记录。

  “好一个远交近攻!”

  “水禽之戏。”

  “这是我孙儿,给大明的忠告。”

  不由自主地。

  老爷子忽然回忆起,那个梦境里,大孙将所有那些技艺传授给他时说的一句话。

  “日月所照……”

  “皆是大明!”

  此刻。

  老爷子望着眼前孙儿的背影。

  眼中尽是骄傲。

  然而。

  随着四周议论声不断。

  那份忧虑,也愈发浓重。

  “大孙啊,你可千万别突然离开我们。”

  老爷子眉宇间,闪过一丝不安。

  ……

  另一头,包括安南、高丽等周边诸国,全都察觉到一股强烈的威胁!

  远交近攻?

  如果大国真的开始行动!

  那他们不就成了那个注定要被吞并的“弱者”?

  各国不约而同地望向那位皇长孙。

  “自先秦以来,总是一样——先有思想,后有战事。”

  “战争!”

  “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就像北疆的蒙元残余。”

  “征讨他们,是为了大明百姓能活得更好。”

  “你刚才提到的烈马和快刀!”

  “说到底,不过是为征战而征战。”

  “你我两国,根本上就不同。”

  “大明有千年传承的文化,百姓也因此拥有最深厚的教养,追求最高的生活品质!”

  “大明不会为了打仗而去打仗!”

  “所以!”

  “我不是野蛮之人,野蛮之人又怎懂我的志向?”

  ......

  “妙!”

  “哈哈哈……说得痛快!”

  人群中,蓝玉率先鼓掌大笑。

  “我们不是你们那些野蛮之族,你们那一套低劣的做法,别想用在我们头上。”

  “千年的文化传承,岂是你们这些蛮族能比的?”

  蓝玉语气越发锋利,毫不留情。

  直接让那外使任宗盛脸色难看至极。

  他出身诗书世家,自南宋起便有声名,怎能忍受“蛮夷”之辱?

  可还没等他开口争辩,蓝玉便接着道:“不,你们连蛮夷都不如,你们是野狗!是没家的疯狗!”

  “我大明皇太孙已说得如此明白。”

  “这第一问,谁赢谁输,还用我说吗?”

  “第二问呢?又是什么?”

  “我觉得,我已经能替你们回答了。”

  “哦!”

  “是关于‘治天下’和‘坐天下’?”

  “这容易,我们武将,本就是用来打天下的。”

  “治天下嘛!”

  “自然是文臣的事!”

  “皇帝,坐天下便是!”

  “好啦,仗也打完了,问题也答完了。”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被蓝玉这般搅局一通,谁听了都不会高兴。

  任宗盛脸色阴沉,却又无法发作。

  “任师兄,还是让我们这些师弟来吧。”

  这时,站在任宗盛身后的几位“祭祀老者”的弟子,纷纷上前。

  “所谓‘治天下’,依我等之见,应以汉臣为首选!”

  这次开口之人声音洪亮,震动全场。

  “帖木儿汗国,是一个崛起的新国……”

  “短短几年间,已与邻国达成紧密合作。”

  “各国……纷纷献地以求我汗国庇护。”

  这人言辞高明。

  明明是侵占他国,却被他说成是各国自愿投靠。

  话音未落,那外使眼中闪过一丝异光。

  忽然,他没有看向朝中百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台下的百姓。

  “我等不及大明,有如此众多的贤才。”

  “帖木儿汗国,有一颗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心。”

  “凡是有志之士,愿来我帖木儿汗国的工匠、学者,皆受重用!”

  “当朝国主,皆以国礼相迎。”

  “唯才是举,方能成事。”

  “久闻大明洪武年间初定四民之策。”

  “若为工匠,终生皆工匠。”

  “若为商人,终生皆商人。”

  “然当今国主行事不同,广纳贤才,委以重任!”

  “若真能辅佐国主治理天下。”

  “至少也是行省大员……等同于大明知府之职!”

  “统辖一方疆土!”

  唰!

  话音刚落。

  全场哗然。

  “知府?”

  “妙啊!妙在这使节一番言辞!”

  “这是诚心诚意,来我大明寻觅栋梁之才?”

  “去了便授知府之位!”

  “此等手段,光明正大却难以抵挡。”

  “分明是在动摇大明根基。”

  “我早就怀疑,此次使团来访,绝非善类。”

  “大明人才济济。”

  “然这些年,多少人被排挤、流放、甚至问斩!”

  “如今他们这般招揽,实在狠辣。”

  “更甚者——”

  “结合头一个问题,其真实目的,根本不是交流,而是埋下祸根!”

  “果然,诸国狼子野心,从未改变。”

  “心机之深,令人胆寒。”

  “洪武帝亦难应对,皆因四民之策早已根深蒂固,士农工商各有归属。”

  “有人在大明难展宏图,自会另寻出路。”

  “知府之位一出,恐怕天下震动。”

  “这无疑又是一场阳谋。”

  “陛下,会答应吗?”

  果不其然。

  此时,太子朱标神色凝重,老爷子更是怒意藏于眉眼之间。

  “有趣,太有趣了。”

  “三问天下,句句皆指我大明!”

  “每一句背后,皆有深意?”

  “妙!”

  “妙!”

  “手段高明。”

  虽说是夸赞,但语气中透出杀机。

  “天下才俊何其多?”

  “国主曾言,即便是蒙元铁骑纵横天下,却不懂治理之道。”

  “因此——”

  “我们此行,的确为招揽人才而来。”

  “还望明国陛下与百官,莫要怪罪。”

  他们言辞恭谨。

  可话中有话。

  更甚者——

  竟提及近日京城之中,风波不断的一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