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二题-《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第二题!】

  【沈家兄弟俩,都爱玉。某日,见一美玉,兄差五十两、弟仅差三钱,两人合买,仍不够!】

  【问:玉值多少?兄带多少?弟带多少?】

  解缙刚念完题。

  黄子澄眼神一动。

  这一回。

  他反应奇快。

  知道这题一定不走寻常路。

  必须抓住题目本身的关键。

  重点是最后三问。

  玉多少钱?

  哥哥有多少钱?

  弟弟有多少钱?

  黄子澄猛然睁眼。

  发现其他人还在思索时。

  他忍不住高声开口。

  “回皇上,这题不难!”

  他语气自信。

  “这神医出的题,确实古怪,但只要细心观察,答案自现。”

  当着众人的面,他觉得自己光彩照人。

  面对朱允炆惊喜的眼神。

  他嘴角微扬,点头示意。

  “和第一题一样,答案藏在题目里!”

  “这块玉,价值:五十两三钱!”

  “兄,带了三钱。”

  “弟,带了五十两。”

  “两人加起来,刚刚好是五十两三钱!”

  黄子澄脸上挂着笑意。

  之前几次,他都未能抓住机会展现自己。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给出的回答无懈可击。

  四周的大臣们低声议论。

  “糟糕,怎么被他抢先了。”

  “我也想到了。”

  “题目说,兄少五十两,弟少三钱。”

  “黄翰林的答案是,兄带了三钱,弟带了五十两,这块玉价值五十两三钱,正好吻合题目。”

  “看来黄翰林要飞黄腾达了。”

  “恭喜黄大人!”

  众人投来的目光满是羡慕。

  黄子澄笑得眼角都堆满了皱纹。

  朱允炆也满是期待地看着老爷子。

  “皇爷爷,第二题应该是黄先生答对了吧。”

  可是。

  “咕咕!”

  就在这时。

  老爷子肩膀上的信鸽,叫了两声。

  经历过第一题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错了!”

  “错了?这怎么可能错?”

  黄子澄睁大了眼睛,满脸不信。

  朱允炆的脸色也僵住了。

  “不可能!”

  “这答案怎么会错?”

  他望向四周的大臣。

  发现大家都是一脸茫然,你看我我看你。

  “黄大人已经从第一题吸取了经验,答案完全按照题目来的。”

  “兄弟所带的钱加起来,不是正好对得上吗?”

  议论声此起彼伏。

  连老爷子,也皱起了眉头。

  ……

  另一边,桃园空间里。

  朱雄英身边堆满了瓜果零食,小鹿在一旁啃着果子。

  他正一边吃一边看眼前画面中的“表演”。

  这时,他一脸无语地拍了拍额头。

  “太笨了。”

  “以为把数字加起来就能得出答案?”

  “没看到题目还说兄弟俩加起来也买不起这块玉吗?”

  “真要随便加……那答案多得去了!”

  正说着。

  朱雄英忽然愣了一下。

  重新看向画面。

  ……

  而此时。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知道错在哪儿。

  就在一片沉默中,一个轻声细语的声音响起。

  “皇爷爷……”

  “照黄大人的解法。”

  “答案可以有很多种。”

  “玉的价值可以是六十两三钱,七十两三钱。”

  “甚至可以是一百两三钱,一百零一两三钱……”

  “只要最后按照兄弟缺的钱来‘分’就行了。”

  朱允熥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可能。

  百官顿时傻眼。

  老爷子听后,也皱起了眉。

  黄子澄的笑容,僵在脸上。

  意想不到的是,答案竟然五花八门地出现了好几种。

  他立刻反驳:“这题有问题,答案怎么可能这么多?”

  “题没有错,错的是黄先生。”

  朱允熥语气清晰,一字一顿。

  与之前相比,他已从容许多。

  “这道题的关键,就藏在题目里最重要的一句话中。”

  “一句被所有人忽视的话。”

  他一边说,语气越加坚定,声音也变得沉稳有力。

  显然,他在这种数学题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兄弟俩合买,还是不够!”

  见周围官员渐渐有了反应,朱允熥将目光转向老爷子。

  “而按照黄先生的说法,兄长和弟弟的钱加起来,正好是玉的价格——五十两三钱!”

  “那为何题目中还会说,兄弟俩合起来买,钱还是不够呢?”

  一句反问,轻巧却有力,胜过万语千言。

  百官纷纷睁大眼睛,随即点头认可。

  就连老爷子,也似有所悟。

  “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兄弟两人的钱加起来,不能超过玉本身的价值!”

  “五十两三钱,是黄翰林所说的玉的价值。”

  “所以,他的答案就是错的!”

  朱允熥微微点头,“没错。”

  “允熥,那你来说,正确答案是什么?”

  朱标也被带入其中,忍不住发问。

  面对父亲的提问,朱允熥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他立刻解释道:

  “兄长缺了五十两,弟弟缺了三钱!”

  “其实,答案就藏在这句话里。”

  他迎着父亲期待的目光,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真正的答案是——”

  “这位兄长,根本就没带钱!”

  “一个子儿都没有!”

  “什么?兄长没带钱?”

  百官一片哗然,纷纷望向朱允熥,满脸不解。

  但朱允熥毫不在意周围的目光,继续推进自己的推论:

  “既然兄长没带钱,却还缺五十两。”

  “那就说明,这块玉的价值就是五十两!”

  “而弟弟缺了三钱。”

  “所以,真正的答案是……”

  “弟弟带了四十九两七钱!”

  “而这块玉的价值,是一个整数——”

  “五十两!”

  随着朱允熥最后一句话落下,文武百官纷纷交换眼神。

  如果说第一次是巧合,那这次,就不是运气那么简单了!

  这位三皇孙,难道真在数学上,有过人之处?

  就在这时,听到朱允熥给出的答案,老爷子下意识地望向了信鸽的方向。

  前者只是沉默地盯着前方,后者却睁大双眼,只来得及发出一个音节。

  “咕!”

  老爷子心中一震,随即暗喜。

  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