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如果你不甘心!那娘也不认命!-《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啪!”

  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一掌,吕氏下了狠手,手已经泛红,隐隐见血。

  而朱允炆的脸,也赫然印上清晰的掌痕。

  他像是被打懵了。

  抬头,看着母亲,满脸不可置信。

  但这一次,吕氏却怒声斥责:

  “朱允炆!”

  “你怎么能说自己没用?”

  “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娘的儿子!你这话,娘听了有多痛?”

  “自从常氏难产去世。”

  “娘吃饭不敢浪费,穿衣不敢奢华。”

  “只为在你皇爷爷和你父亲面前,留下一个节俭的好印象。”

  “娘身为太子妃,不耍威风、不发脾气,连侍女都善待,只为一个贤良的名声。”

  “娘从不争宠、不献媚,只在自己的圈子里,步步小心、事事谨慎。”

  “允炆……你可知道,娘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谁?”

  她哽咽着,泪水滑落。

  “你说你不甘心,那就不甘心!”

  “娘虽然比不上常氏有淮西武将撑腰。”

  “但娘愿意为你,去做任何事!”

  “为了你,娘可以不争、不媚、不铺张、不穿戴华服,连太子妃的身份都可舍去!”

  “因为,你是娘在这宫中,唯一的指望!”

  “允炆!”

  “如果你真的认命,那娘也认命。等你十八岁,皇爷爷封你个藩王,你就离开这里。”

  “但如果你不甘心!”

  “那娘也不认命!”

  “朱雄英又如何?别说他还未现身,别说你爷爷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就算真有其事!”

  “你还有你父亲!”

  “你还有齐泰、江夏侯、韩林学士、黄大人……”

  吕氏顿了顿,继续说:

  “再不行,还有我在鸿胪寺的吕家!”

  “你还有这十七年来,从未犯过大错的品行,所有朝臣都看在眼里。”

  “你还有你爷爷和你父亲,多给你的十年宠爱。”

  朱雄英有什么?

  “就算他还活着,这十年来,你爷爷和父亲,心里只剩愧疚……”

  “真正的血脉之情能有多少?”

  “只因愧疚,就要把皇位拱手让人?”

  “朱允炆!”

  最后几乎是挤出的字,吕氏死死盯着自己的儿子。

  “你看看秦朝,始皇帝有多宠信他的长子扶苏,朝中多少大臣心向扶苏?”

  “可继承皇位的却是胡亥?”

  “为何如此?因始皇提前离世!”

  “因有权臣插手!”

  “再看汉朝,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早年宠爱至极,后来呢?却恨之入骨,甚至逼得太子自尽!”

  “为什么?”

  “因为有江充那样的人!”

  “连……太子之位都不稳固?”

  “一个未现身的影子,就稳了吗?”

  此时,吕氏语气如霜,目光冷峻地盯着儿子。

  她怒声质问:

  “娘只问你一次,现在!”

  “你还想争吗?”

  朱允炆望着眼前的母亲。

  记忆中,母亲从不曾发怒,从未对他如此严厉,从未大声呵斥。

  她温婉贤淑,柔声细语。

  即使面对父亲,她也总是轻声说:

  “好、知道了,听你的……”

  但此刻,她眼里含泪,一句句质问砸在心头。

  每句都像一把刀,刺入他的心口。

  自从听说朱雄英出现之后,心中便压着一块巨石。

  如今,这石块,似乎被刺穿了。

  他再次感受到,那份一直藏在心底的光亮!

  朱允炆回想起母亲方才举的例子。

  秦始皇宠爱扶苏!

  整个皇室、朝堂都认定扶苏是接班人。

  可最后,登上皇位的却是胡亥!

  汉武帝宠爱长子刘据。

  七岁即被立为太子!

  但最终……

  太子却被逼死!

  还有……

  还有!

  朱允炆思绪翻涌。

  还有唐太宗!

  最初立李承乾为太子。

  后来呢?

  李承乾被逼反,失败身死!

  唐太宗又看中李泰。

  结果呢?

  真正坐上龙椅的,是李治!

  这一刻,朱允炆的心,开始动摇。

  他眼神渐渐明亮。

  不到最后一刻,谁能登顶?

  谁能说定?

  更何况……

  他们之上,还有父亲!

  离真正登基,还有很长的路!

  就算退一步,被封藩王又如何?

  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幕。

  四叔都能反我?

  那他,会不会反别人?

  自己就只能坐以待毙?

  不!

  或许,正是母亲那句句质问,还有那一问。

  他体内的热血再次沸腾。

  朱允炆慢慢从席上起身,目光落在母亲身上。

  声音有些发颤,他开口回应。

  “娘亲,那场梦里——”

  “我本就是大明的皇帝!”

  吕氏突然泪如雨下,泪水里却带着久违的欣慰。

  “好!”

  “好!”

  “这一夜变故,让你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好。”

  “就当是……重活了一回!”

  “既然你已拿定主意,娘就站在你这边!”

  “但你也要让所有人知道——”

  “你该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你还得面对……”

  “因为你昨日在殿上那一声‘不’,已经掀起不小风波。”

  吕氏语气平稳,没有一丝动摇。

  “娘没读过多少书,只因嫁入皇室,才略懂些道理。”

  “所以,娘提不出太多建议。”

  “但你要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

  “这些年,你在朝中积累的声望,足以吸引不少人追随。”

  “何况,朱雄英的旧事现在尚无定论,京城中也少有人信以为真。”

  “你有足够的时间。”

  “也大有胜算!”

  “最关键的是——你要懂得,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朱允炆一时怔住。

  吕氏凝视着儿子,一字一句地说:

  “在达成目标之前,是可以用些非常之法的。”

  “比如,唐高祖李渊在登基之前,也曾与突厥达成‘和议’!”

  “唐太宗为夺皇位,更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那个位置,是万人之上!”

  “在它面前,世俗所立的规矩、道德,都不再重要。”

  “因为你只要坐上去……”

  “自会有人替你扫清一切障碍。”

  这一刻,吕氏把藏在心底的话,全都说尽了。

  “你曾告诉娘,在梦里,你四叔攻入应天府,登上了皇位……”

  “那么,亲情、爱情,都不再是阻碍。”

  “我儿!”

  “今日,就当是和从前的你,彻底告别!”

  “如果……”

  吕氏轻轻抚过儿子早已褪去稚气的脸庞。

  “如果有一天,娘挡在你面前,你也得做出抉择!”

  “为了那个位置!”

  “不惜一切!”

  “明白吗?”

  朱允炆起初神色慌乱。

  片刻后,他目光坚定地说道: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娘离开我身边!”

  “如果我成了皇帝——”

  “娘必须是太后!”

  吕氏轻轻一笑,没有多言。

  只是淡淡开口:“既已下定决心,那就准备吧。”

  “今日下午,是你父皇亲自主持的外使接风宴,鸿胪寺已安排妥当。”

  “明天一早,是你爷爷精心策划的【雄鹰盛典】。”

  “今晚的宴席上,你爷爷也会露面……”

  “眼下……”

  “整个京城都在议论纷纷,各种消息满天飞。”

  “没人清楚,你爷爷为这场盛典究竟埋了多少伏笔。”

  “不过,娘能猜到一点。”

  “既然是‘雄英’之名,那一切必然和朱雄英脱不开干系。”

  “这很可能是老爷子在为朱雄英铺路造势。”

  “要知道……”

  “十年的空白期,百姓早已认定他早已不在人世。”

  “所以!”

  “你现在,不需要太在意那个朱雄英。”

  “因为你才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天下事,归根到底,只有做成与做不成两种可能。”

  “但第一步,是要行动。”

  “就像你爷爷当年投身义军的时候。”

  “那时谁又能想到,他会坐上皇位?”

  “历史上的奇迹,数不胜数。”

  “你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

  吕氏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

  眼神温柔,神情慈爱。

  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