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可是那位早逝的太孙殿下?-《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此时此刻,

  詹徽、蓝玉等人满脸震惊。

  他们不明白,为何皇上请来的这些工部官员,一个个像是着了魔。

  满脸通红,声音嘶哑。

  有人甚至为了争抢一本资料,差点动起手来。

  “哈哈哈……”

  老皇上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

  “我大明啊!”

  “我大明,难道真要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妙!妙极了!”

  “众爱卿听好,”

  “现在,朕准你们抄录这些书籍。”

  “但一本书也不能带出宫门!”

  “你们所有的想法、计划,必须严守秘密。”

  “朕给你们单独的场地,你们所需的任何材料,朕都全力满足。”

  “但你们告诉朕,多久能出成果?”

  于修明立刻回应:

  “陛下,水泥最容易实现。眼看就要进入夏汛,臣愿意立刻动身,按照书中方法施工,几天内便可见效。”

  “只要有此物,微臣敢保证,”

  “今年的大明,甚至以后的大明,”

  “至少减少七成水灾隐患!”

  “不会像土坝那样,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即便真有水灾,臣也敢说,除非是最极端的情况,”

  “否则百姓最多损失些财物,性命不会出问题。”

  “好!”老皇上听罢,大为欣喜。

  “既然你敢立下这个誓言,那就给你一个机会。”

  “如果你真能做到,别说一个小小的平安县。”

  “整个南直隶,咱们都交给你来治理!”

  “连年受灾的地区,也由你全权处置。”

  “户部不是缺了右侍郎吗?”

  “只要你能让百姓免于水灾,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大明的左右侍郎,是正三品的大员。

  从工部主事,六品小官,一下子跃升到三品!

  三级连跳。

  连老爷子的女婿都没有这么快的晋升速度。

  更何况他年纪不小了。

  原本以为仕途已经走到尽头的于修明,当场跪下。

  “臣谢陛下恩典!”

  老爷子朗声大笑,“不只是你,只要你们能为大明做出贡献,咱们都不会吝啬赏赐。”

  “不光是赏赐。”

  “将来你们的名字,也会和咱们一起,写进史书。”

  这句话一出,在场众官再也按捺不住。

  要知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青史留名”,这四个字是最大的荣耀。

  当下。

  众人情绪高涨,激动不已。

  有位官员终于忍不住开口。

  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请问陛下,这个地方,这所有的一切,究竟是谁留下的?”

  “这人……”

  “难道是哪位通晓天机的仙人?”

  “能接连拿出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侧目,满脸好奇。

  就连神色一直复杂的朱允炆,也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只见老爷子露出一丝神秘笑容。

  “这个人,只用两个字就能说明。”

  趁着众人愈发疑惑之际。

  老爷子一字一句,如惊雷炸响。

  “雄英!”

  “雄英?”

  这两个字一出,整间屋子瞬间安静下来。

  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所有人陷入沉默。

  工部尚书秦文用一脸震惊,吏部尚书詹徽则满脸茫然,目光扫过窗外的景象,又浮现出片刻迟疑。

  至于朱标、朱樉、朱棢、还有朱允熥。

  脸色瞬间变得激动万分。

  因为他们和别人不同,他们知道,连母亲(祖母)都活了过来。

  如果真是雄英!

  不对!

  既然父亲已经这么说了,那基本就是真的了。

  想到这里,几人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反观朱允炆。

  眼神呆滞,脸上写满惊愕。

  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唯一的感觉就是,那场梦里的一切,难道真是泡影?

  古有南柯一梦。

  如今,也有他朱允炆的帝王梦?

  就在这时。

  官员们愣了几秒后,连忙看向老爷子。

  “可……可是那位早逝的太孙殿下?”

  他们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

  谁知老爷子却爽朗回应。

  “还能有假?”

  “所以啊,如果你们也能做出这些成果,前途不可限量!”

  “看这支火铳!”

  老爷子把玩在手,随意抛了抛,“就刻上雄英两个字!”

  “不行!这不合适……”

  “太孙的名讳怎能随便乱刻。”

  老爷子抬眼,脑海中回响着当年听过的“拼音!”

  “日月不坠,鹰击长空!”

  “是雄鹰,天上的飞鹰!”

  “再配上一轮红日和一轮明月……”

  听到这里,百官不约而同松了口气,原来陛下是寄托思念?

  可惜啊,如果太孙还活着,大明三代,都将是明君之姿!

  可如今……

  沈用猛然回神,立刻明白,这正是大明标志性的徽记!

  激动地喊道:“陛下!臣懂了,臣全懂了!”

  “好!”

  “还有这点!”

  “你们誊写完毕后,不得带走任何纸张,咱会安排专人送至指定地点……”

  “你们随后也一并前往。”

  老爷子的目光落在铁轨上。

  “那东西要尽快打造出来……”

  “不过咱的大孙说过,现在大明的材料不达标。”

  “炼不出好钢,就得先造好炉!”

  工部尚书秦文用早已点头,从怀里取出一册,《煤炭勘探之法》!

  震撼忙道:“陛下,这里啥都齐了……”

  “陛下只需安心等待……”

  “等我们试验结果就好。”

  “哈哈!”老爷子开怀大笑。

  “咱放心,非常放心。”

  “再过些时日,怀城就能动工,第一批新粮也快成熟了!”

  “咱有大把时间可等。”

  忽然,

  老爷子像是想起什么,

  脸色一沉。

  “另外,鹿儿那边的事,让外臣去办!咱老了……”

  “想好好歇歇。”

  “接下来的日子,咱可能不会常驻皇城。”

  “太子监国多年,宫中事务,咱早就不插手了。”

  “只是太子重病期间,咱才重新掌权。”

  “但现在……”

  “太子已经康复!”

  老爷子扫视群臣。

  当下,众人心绪翻涌,却隐隐不安。

  因为,他们听出了皇帝话里的退意。

  果然!

  老爷子眼神一沉,像是下了决心!

  “从今日起,所有政事,皆由太子裁决!”

  “重大之事,只需通报咱即可。”

  “这等待的日子,咱也想清净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