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她的眼睛1-《浮世绘》

  暮色如血,浸染着皇城的飞檐斗拱。最后一缕残阳挣扎着沉入远山脊线,将西侧宫墙的影子拉得斜长,如同墨迹滴在宣纸上,泅开一片沉重的黑暗。

  刑部衙门的石阶前,高云静立如松。秋风卷起她深青色官袍的下摆,猎猎作响,却又被她周身那股沉静的气质压了下去,最终只得悻悻垂落。她抬眼望向那片渐次吞没光明的天际,眉宇间锁着一抹化不开的凝重。

  “高主事,尚书大人有请。”一名小吏步履匆匆地赶来,压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琉璃巷……又出命案了。”

  高云眸光骤然一凛,袖中的手指无声收拢。

  “同样的手法?”她的声音清冷,不带丝毫波澜,却让那禀报的小吏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是…是的。颈侧细伤,不见血,死者面带…面带诡异的笑。”小吏的声音愈发低了。

  高云不再多言,转身踏入刑部衙门深阔的门槛,官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稳定而清晰的回响,在渐浓的暮色中敲打出令人心安的节奏。这是第三起了。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手法,如同一个阴魂不散的诅咒,缠绕在京城最繁华的角落。

  穿过层层回廊,尚书值房内烛火通明。年过半百的刑部尚书负手立于窗前,听见脚步声,缓缓回头,脸上是掩不住的疲惫与焦灼。

  “高云,你来了。”他叹了口气,“琉璃巷的案子,想必你已经知晓。朝野震动,圣上已亲自过问,限期破案。”

  高云躬身行礼:“下官明白。方才已听闻,手法与前两案一致。”

  “不止如此。”尚书的声音沉重,“三名死者,身份都已查明,皆与乐坊有关,且生前最后出现的地方,都是——沉鱼阁。”

  沉鱼阁。这三个字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高云心中激起细微的涟漪。那个名动京城的乐坊,丝竹管弦日夜不休,是王孙公子的销金窟,也是京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之一。更重要的是,她想起了一双眼睛,在一次随行护卫的宫宴上,曾在那个名为夕颓的乐伎脸上见过——一双在流转烛火下,过于明亮,仿佛能洞悉人心的眼睛。

  “下官即刻前往沉鱼阁。”高云沉声道。

  尚书微微颔首:“小心行事。沉鱼阁背景复杂,牵涉众多,莫要打草惊蛇。”

  高云领命退出。她没有直接前往沉鱼阁,而是先转向了验尸房。那里,第三位受害者的遗体静静地躺在冰冷的石台上,等待着她去解读死亡的密语。

  验尸房内烛火摇曳,将人影拉得扭曲变形。作作垂手侍立一旁,面色苍白。高云走近,俯身细察尸体颈侧那道细微得几乎看不见的伤痕。与前两具尸体一样,伤口窄而深,精准地切断了要害,却几乎不见血涌,仿佛死神以最精巧的笔触,画下了终结的符号。死者的面容安详,甚至唇角微扬,带着一抹与惨死极不相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高主事,”作作上前一步,呈上一小块素白布料,“属下在检验时,发现所有死者衣领处,都残留着极微量的同一种香料。气味特殊,若非仔细分辨,极易忽略。”

  高云接过布料,凑近鼻尖。一丝极淡的异香萦绕而至,若有若无,清冽中带着一丝甜腻,仿佛月下幽兰,又似陈年佳酿。这气味……她凝神思索,一丝熟悉感掠过心头,却如指尖流沙,一时难以捕捉。

  “此香非同寻常。”高云将布料小心收好,“沉鱼阁那边,我亲自去查。”

  夜色彻底笼罩了京城。高云走出刑部衙门,抬头望向沉沉的夜幕。琉璃巷的连环命案,神秘的异香,还有那个有着特别眼睛的乐伎夕颓……种种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那座灯火通明的乐坊。

  她整理了一下官袍,迈步向沉鱼阁的方向走去。街市灯火阑珊,将她挺直的身影融入一片光怪陆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