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楼二楼的短暂对视,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微小的石子。涟漪荡开,触碰到边缘,又悄然回归平静。校园生活依旧按部就班,试卷的白、黑板的黑、校服的蓝,构成日复一日的主色调。欣起和交晖之间,并未出现戏剧性的亲近。她们依然是教室里的两条平行线,一个浸润在喧闹的人群中央,一个栖息在安静的角落边缘。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同了。
欣起发现自己会下意识地留意天气。如果是晴朗的午休,她几乎能肯定,交晖会在那个绿色的泳池里。她不再去实验楼偷看,那次的对视像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划定了一个彼此舒适的观察距离。偶尔,当她在操场活动,目光掠过那片废弃区域的围墙时,会想象那尾游鱼在水中滑行的姿态,心里泛起一丝奇异的平静。
交晖的变化则更细微,像苔藓缓慢爬过石阶。她依然沉默,但那种沉默里,似乎少了一些紧绷的防御。早读时,她偶尔会抬起头,目光不再是完全的空茫,有时会落在前排欣起的背影上,停留片刻,再悄然移开。欣起能感觉到那目光,很轻,像羽毛拂过,不再带有最初被发现时的灼热和不安,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某种连接的存在。
契机出现在一个闷热的周四下午。物理老师拖堂讲解一道复杂的电路题,下课铃响过十分钟,教室里已经躁动不安。老师终于宣布下课,大家如蒙大赦,蜂拥而出。欣起收拾得慢了些,落在后面。走到教室门口,她想起水杯忘在了桌肚,折返回去。
教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交晖还坐在她的角落里,低着头,面前摊开的不是物理书,而是那个熟悉的素描本。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欣起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放轻脚步,走过去。交晖画得太过专注,完全没有察觉她的靠近。直到欣起的影子落在素描本上,交晖才猛地一惊,像受惊的蚌壳,“啪”地一声合上了本子,紧紧抱在怀里,脸颊瞬间烧红,惊慌失措地抬头看着欣起。
“我……我拿水杯。”欣起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指了指自己的座位。
交晖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确认了,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些,但抱着素描本的手臂依然没有松开,眼神躲闪着,不敢与欣起对视。
欣起拿到水杯,却没有立刻离开。她站在过道里,看着交晖几乎要缩进墙壁里的样子,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那句“画得挺好”的评论之后,她们还没有过任何直接的交流。这个僵局需要被打破,否则那座脆弱的桥可能会在沉默中再次断裂。
她的目光落在交晖桌角摊开的物理练习册上,刚才老师讲解的那道难题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演算过程,但结果似乎还是错的,被红笔划了一个叉。
“这道题,”欣起指了指练习册,语气尽量随意,“老师讲得有点快,你听懂了吗?”
交晖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欣起会问这个。她怯生生地瞟了一眼练习册,又飞快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没有。”
“我也有点糊涂,”欣起顺势在她前面的空座位坐下,转过身,面对着她,“尤其是这个地方,等效电阻是怎么合并的?”她指着自己练习册上同样划了叉的题目。
这是一个笨拙的、但却是欣起能想到的最自然的接近方式。学业,是校园里最安全的话题。
交晖迟疑地看了看欣起指的地方,又看了看欣起脸上坦诚的困惑。戒备心在共同的“学渣”困境面前,似乎松动了一些。她犹豫着,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尖微微颤抖,点在欣起的练习册上。
“这里……电流到这里是分流的……”她的声音依旧很轻,但开始试图解释。
欣起认真地听着。她发现,一旦涉及到讲解题目,交晖的语言变得清晰起来,虽然断续,但逻辑分明。她不是不懂,只是习惯了沉默和隐藏。
“……所以,这样算的话,结果应该是这样。”交晖说完,偷偷抬眼看了下欣起的反应。
“哦!原来是这样!”欣起恍然大悟,她是真的没完全搞懂,此刻经交晖一点拨,豁然开朗。她拿起笔,飞快地修正了自己的答案,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谢谢你啊,交晖。你比老师讲得还清楚。”
这句夸奖让交晖的脸又红了一下,但这次,红晕里似乎带着一丝微光。她极小幅度地摇了摇头,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但欣起看懂了她想说“不用谢”。
“以后要是有不会的题,我能问你吗?”欣起趁热打铁,语气轻松得像是在问“能借下橡皮吗”。
交晖猛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她看着欣起,看了好几秒,似乎在确认这句话的真实性。然后,她极其缓慢地、几乎看不见地点了一下头。
“那就说定了!”欣起笑起来,拿起水杯站起身,“我先去食堂了,再晚就没菜了。”
她转身离开教室,能感觉到背后那道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直到她走出门口。这一次,那目光里不再是慌乱和躲闪,而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受宠若惊的温暖。
这次短暂的“学术交流”,成了打破坚冰的第一道裂缝。
之后几天,欣起真的会拿着练习册去问交晖问题。地点通常是在放学后几乎无人的教室,或者图书馆最靠里的、没什么人光顾的角落。交晖起初依然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但欣起总是表现得很耐心,认真听她讲完,然后真诚地道谢。渐渐地,交晖放松下来,讲解时不再低着头,偶尔甚至会用手比划着辅助说明。
她们的话题,也渐渐从单一的题目,有了些许微小的扩展。
比如,一次讲解完数学题,欣起看着交晖合上的素描本边缘露出的一角画纸,忍不住轻声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交晖抚摸着素描本的封面,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很小的时候。一个人……没事做的时候,就画画。”
“画得真好。”欣起再次由衷地说,“比我强多了,我连圆都画不圆。”
交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像平静水面泛起的一丝涟漪。“你……跑步很好看。”她突然冒出一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说完立刻懊悔地咬住了嘴唇,仿佛泄露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欣起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便签本上关于她跑步的记录,心里了然,却装作不知,只是笑着说:“是吗?就是瞎跑,体育课及格万岁。”
交晖看了她一眼,见她没有露出任何异样或反感的神色,才悄悄松了口气。
这种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靠近,缓慢而真实。欣起发现,褪去“跟踪者”那层令人不安的外衣,交晖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甚至有些笨拙可爱的人。她对世界的观察力惊人,却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勇气和技巧。而欣起,在习惯了周围人的热情和直来直往之后,面对交晖这种如同对待易碎品般的谨慎和沉默,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被需要感。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交晖会选择那片废弃的泳池。那不是怪癖,而是她唯一感到安全和自由的地方。就像有些人需要热闹的聚会来充电,而交晖,需要那片绿色的寂静来呼吸。
季节悄然流转,空气里的闷热被初秋的凉意取代。梧桐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提前告别枝头,打着旋儿飘落。
这天周五,放学后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欣起没带伞,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密集的雨帘发愁。同学们三三两两撑着伞离开,喧闹声渐渐散去。
她正犹豫着是冒雨冲回宿舍还是等雨小点,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也站在廊柱的阴影里——是交晖。她抱着书包,看着地面,像是在等雨停,又像是单纯地在发呆。
欣起心里一动,走了过去。
“没带伞?”欣起问。
交晖受惊般抬起头,看到是欣起,点了点头,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我也没带。”欣起笑了笑,在她身边站定,一起看着外面的雨,“这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嗯。”交晖低低应了一声。
两人并肩站着,一时间只有雨声敲打屋檐和地面的哗哗声。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却不尴尬。欣起看着雨滴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忽然想起那个便签本上记录的、她躲雨哭泣的日子。她侧过头,看着交晖被廊柱阴影勾勒得更加柔和的侧脸,轻声问:
“那个泳池……下雨天,你还会去吗?”
交晖转过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欣起会问这个。她摇了摇头:“下雨……水会浑。而且,有声音。”
“有声音?”欣起好奇。
“雨打在水面上的声音,”交晖望着雨幕,眼神有些飘远,“和平时不一样……有点吵。”
欣起明白了。交晖要的是绝对的安静,而雨声,是一种打扰。她想起便签本里交晖说“水里很安静,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忽然对那种感受有了一丝具体的想象。
“其实,”欣起看着外面的雨,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交晖说,“有时候觉得,下雨天也挺好的。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洗了一遍,变得干干净净。”
交晖安静地听着,没有回应,但欣起感觉到她的身体似乎放松了一点点。
雨没有变小的趋势。欣起看了看时间,决定不再等了。“我打算跑回去了,反正宿舍也不远。淋点雨也没什么。”她说着,把书包抱在怀里,准备冲进雨里。
“等一下。”
一个极轻的声音响起。欣起惊讶地回头,看见交晖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一把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伞。那是一把很小的伞,伞面是深蓝色的,上面印着小小的白色星星。
交晖把伞递过来,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眼睛看着地面,声音更低了:“你……你用吧。”
欣起愣住了。交晖带了伞?那她为什么一直站在这里?是……在等自己吗?还是只是不想一个人打伞走在路上?无数个念头闪过,但她没有问出口。她看着那把星星伞,又看看交晖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那你呢?”欣起没有接。
“我……我再等会儿。”交晖说。
欣起看着她躲闪的眼神,明白了。交晖是鼓足了勇气才拿出这把伞,或许她原本就没打算用,或许她宁愿淋雨也不想和别人共用一把狭小的伞。这份好意,笨拙又真诚。
欣起想了想,接过伞,撑开。果然很小,勉强能遮住一个人。“这伞太小了,我们一起撑吧。”她向交晖靠近一步,将伞举过两人的头顶。
交晖的身体瞬间僵直,像被施了定身法。她几乎是无措地站在原地,看着近在咫尺的欣起,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共享一把伞,这种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接触,对她而言,却像是跨越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走吧,不然真的来不及吃晚饭了。”欣起语气轻松,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小心地保持着距离,不让自己的身体碰到交晖,但伞面的空间实在有限,她们的肩膀几乎要挨在一起。
交晖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终于挪动了脚步。两人并肩走入雨中。伞很小,雨斜着打进来,淋湿了她们外侧的肩膀。欣起尽量把伞往交晖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很快就被雨水打湿了。
一路上,她们都没有说话。只有雨点敲打伞面的噼啪声,和踩在湿漉漉地面上的脚步声。交晖始终低着头,身体紧绷,但欣起能感觉到,她并没有排斥。她的沉默,更像是一种不知所措的顺从。
走到宿舍楼门口,欣起的左肩已经湿透了。她收起伞,递给交晖:“谢谢你啊,交晖。不然我肯定成落汤鸡了。”
交晖接过伞,手指触碰到的伞柄还残留着欣起的温度。她飞快地抬头看了欣起一眼,脸颊微红,小声说:“……不用谢。”然后,像只终于完成任务的小动物,抱着伞和书包,快步走进了宿舍楼,消失在楼梯拐角。
欣起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摸了摸自己湿漉漉的肩膀,却忍不住笑了起来。秋雨的凉意似乎都被刚才那段共撑一把伞的短暂路程驱散了。
她回到宿舍,换下湿衣服,心情莫名地晴朗。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依旧连绵的雨丝,想起那把星星图案的伞,想起交晖紧张又认真的样子。她想,或许,那尾习惯独游的鱼,也开始尝试着,小心翼翼地,靠近另一片温暖的水域了。
而这片靠近,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让两颗原本遥远的心,感受到了一丝真实的暖意。未来的路会怎样,欣起还不知道,但此刻,她愿意陪着这尾沉默的游鱼,慢慢探索那片广阔而未知的、名为“靠近”的海洋。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同了。
欣起发现自己会下意识地留意天气。如果是晴朗的午休,她几乎能肯定,交晖会在那个绿色的泳池里。她不再去实验楼偷看,那次的对视像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划定了一个彼此舒适的观察距离。偶尔,当她在操场活动,目光掠过那片废弃区域的围墙时,会想象那尾游鱼在水中滑行的姿态,心里泛起一丝奇异的平静。
交晖的变化则更细微,像苔藓缓慢爬过石阶。她依然沉默,但那种沉默里,似乎少了一些紧绷的防御。早读时,她偶尔会抬起头,目光不再是完全的空茫,有时会落在前排欣起的背影上,停留片刻,再悄然移开。欣起能感觉到那目光,很轻,像羽毛拂过,不再带有最初被发现时的灼热和不安,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某种连接的存在。
契机出现在一个闷热的周四下午。物理老师拖堂讲解一道复杂的电路题,下课铃响过十分钟,教室里已经躁动不安。老师终于宣布下课,大家如蒙大赦,蜂拥而出。欣起收拾得慢了些,落在后面。走到教室门口,她想起水杯忘在了桌肚,折返回去。
教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交晖还坐在她的角落里,低着头,面前摊开的不是物理书,而是那个熟悉的素描本。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欣起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放轻脚步,走过去。交晖画得太过专注,完全没有察觉她的靠近。直到欣起的影子落在素描本上,交晖才猛地一惊,像受惊的蚌壳,“啪”地一声合上了本子,紧紧抱在怀里,脸颊瞬间烧红,惊慌失措地抬头看着欣起。
“我……我拿水杯。”欣起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指了指自己的座位。
交晖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确认了,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些,但抱着素描本的手臂依然没有松开,眼神躲闪着,不敢与欣起对视。
欣起拿到水杯,却没有立刻离开。她站在过道里,看着交晖几乎要缩进墙壁里的样子,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那句“画得挺好”的评论之后,她们还没有过任何直接的交流。这个僵局需要被打破,否则那座脆弱的桥可能会在沉默中再次断裂。
她的目光落在交晖桌角摊开的物理练习册上,刚才老师讲解的那道难题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演算过程,但结果似乎还是错的,被红笔划了一个叉。
“这道题,”欣起指了指练习册,语气尽量随意,“老师讲得有点快,你听懂了吗?”
交晖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欣起会问这个。她怯生生地瞟了一眼练习册,又飞快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没有。”
“我也有点糊涂,”欣起顺势在她前面的空座位坐下,转过身,面对着她,“尤其是这个地方,等效电阻是怎么合并的?”她指着自己练习册上同样划了叉的题目。
这是一个笨拙的、但却是欣起能想到的最自然的接近方式。学业,是校园里最安全的话题。
交晖迟疑地看了看欣起指的地方,又看了看欣起脸上坦诚的困惑。戒备心在共同的“学渣”困境面前,似乎松动了一些。她犹豫着,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尖微微颤抖,点在欣起的练习册上。
“这里……电流到这里是分流的……”她的声音依旧很轻,但开始试图解释。
欣起认真地听着。她发现,一旦涉及到讲解题目,交晖的语言变得清晰起来,虽然断续,但逻辑分明。她不是不懂,只是习惯了沉默和隐藏。
“……所以,这样算的话,结果应该是这样。”交晖说完,偷偷抬眼看了下欣起的反应。
“哦!原来是这样!”欣起恍然大悟,她是真的没完全搞懂,此刻经交晖一点拨,豁然开朗。她拿起笔,飞快地修正了自己的答案,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谢谢你啊,交晖。你比老师讲得还清楚。”
这句夸奖让交晖的脸又红了一下,但这次,红晕里似乎带着一丝微光。她极小幅度地摇了摇头,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但欣起看懂了她想说“不用谢”。
“以后要是有不会的题,我能问你吗?”欣起趁热打铁,语气轻松得像是在问“能借下橡皮吗”。
交晖猛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她看着欣起,看了好几秒,似乎在确认这句话的真实性。然后,她极其缓慢地、几乎看不见地点了一下头。
“那就说定了!”欣起笑起来,拿起水杯站起身,“我先去食堂了,再晚就没菜了。”
她转身离开教室,能感觉到背后那道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直到她走出门口。这一次,那目光里不再是慌乱和躲闪,而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受宠若惊的温暖。
这次短暂的“学术交流”,成了打破坚冰的第一道裂缝。
之后几天,欣起真的会拿着练习册去问交晖问题。地点通常是在放学后几乎无人的教室,或者图书馆最靠里的、没什么人光顾的角落。交晖起初依然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但欣起总是表现得很耐心,认真听她讲完,然后真诚地道谢。渐渐地,交晖放松下来,讲解时不再低着头,偶尔甚至会用手比划着辅助说明。
她们的话题,也渐渐从单一的题目,有了些许微小的扩展。
比如,一次讲解完数学题,欣起看着交晖合上的素描本边缘露出的一角画纸,忍不住轻声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交晖抚摸着素描本的封面,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很小的时候。一个人……没事做的时候,就画画。”
“画得真好。”欣起再次由衷地说,“比我强多了,我连圆都画不圆。”
交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像平静水面泛起的一丝涟漪。“你……跑步很好看。”她突然冒出一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说完立刻懊悔地咬住了嘴唇,仿佛泄露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欣起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便签本上关于她跑步的记录,心里了然,却装作不知,只是笑着说:“是吗?就是瞎跑,体育课及格万岁。”
交晖看了她一眼,见她没有露出任何异样或反感的神色,才悄悄松了口气。
这种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靠近,缓慢而真实。欣起发现,褪去“跟踪者”那层令人不安的外衣,交晖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甚至有些笨拙可爱的人。她对世界的观察力惊人,却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勇气和技巧。而欣起,在习惯了周围人的热情和直来直往之后,面对交晖这种如同对待易碎品般的谨慎和沉默,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被需要感。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交晖会选择那片废弃的泳池。那不是怪癖,而是她唯一感到安全和自由的地方。就像有些人需要热闹的聚会来充电,而交晖,需要那片绿色的寂静来呼吸。
季节悄然流转,空气里的闷热被初秋的凉意取代。梧桐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提前告别枝头,打着旋儿飘落。
这天周五,放学后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欣起没带伞,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密集的雨帘发愁。同学们三三两两撑着伞离开,喧闹声渐渐散去。
她正犹豫着是冒雨冲回宿舍还是等雨小点,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也站在廊柱的阴影里——是交晖。她抱着书包,看着地面,像是在等雨停,又像是单纯地在发呆。
欣起心里一动,走了过去。
“没带伞?”欣起问。
交晖受惊般抬起头,看到是欣起,点了点头,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我也没带。”欣起笑了笑,在她身边站定,一起看着外面的雨,“这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嗯。”交晖低低应了一声。
两人并肩站着,一时间只有雨声敲打屋檐和地面的哗哗声。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却不尴尬。欣起看着雨滴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忽然想起那个便签本上记录的、她躲雨哭泣的日子。她侧过头,看着交晖被廊柱阴影勾勒得更加柔和的侧脸,轻声问:
“那个泳池……下雨天,你还会去吗?”
交晖转过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欣起会问这个。她摇了摇头:“下雨……水会浑。而且,有声音。”
“有声音?”欣起好奇。
“雨打在水面上的声音,”交晖望着雨幕,眼神有些飘远,“和平时不一样……有点吵。”
欣起明白了。交晖要的是绝对的安静,而雨声,是一种打扰。她想起便签本里交晖说“水里很安静,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忽然对那种感受有了一丝具体的想象。
“其实,”欣起看着外面的雨,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交晖说,“有时候觉得,下雨天也挺好的。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洗了一遍,变得干干净净。”
交晖安静地听着,没有回应,但欣起感觉到她的身体似乎放松了一点点。
雨没有变小的趋势。欣起看了看时间,决定不再等了。“我打算跑回去了,反正宿舍也不远。淋点雨也没什么。”她说着,把书包抱在怀里,准备冲进雨里。
“等一下。”
一个极轻的声音响起。欣起惊讶地回头,看见交晖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一把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伞。那是一把很小的伞,伞面是深蓝色的,上面印着小小的白色星星。
交晖把伞递过来,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眼睛看着地面,声音更低了:“你……你用吧。”
欣起愣住了。交晖带了伞?那她为什么一直站在这里?是……在等自己吗?还是只是不想一个人打伞走在路上?无数个念头闪过,但她没有问出口。她看着那把星星伞,又看看交晖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那你呢?”欣起没有接。
“我……我再等会儿。”交晖说。
欣起看着她躲闪的眼神,明白了。交晖是鼓足了勇气才拿出这把伞,或许她原本就没打算用,或许她宁愿淋雨也不想和别人共用一把狭小的伞。这份好意,笨拙又真诚。
欣起想了想,接过伞,撑开。果然很小,勉强能遮住一个人。“这伞太小了,我们一起撑吧。”她向交晖靠近一步,将伞举过两人的头顶。
交晖的身体瞬间僵直,像被施了定身法。她几乎是无措地站在原地,看着近在咫尺的欣起,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共享一把伞,这种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接触,对她而言,却像是跨越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走吧,不然真的来不及吃晚饭了。”欣起语气轻松,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小心地保持着距离,不让自己的身体碰到交晖,但伞面的空间实在有限,她们的肩膀几乎要挨在一起。
交晖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终于挪动了脚步。两人并肩走入雨中。伞很小,雨斜着打进来,淋湿了她们外侧的肩膀。欣起尽量把伞往交晖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很快就被雨水打湿了。
一路上,她们都没有说话。只有雨点敲打伞面的噼啪声,和踩在湿漉漉地面上的脚步声。交晖始终低着头,身体紧绷,但欣起能感觉到,她并没有排斥。她的沉默,更像是一种不知所措的顺从。
走到宿舍楼门口,欣起的左肩已经湿透了。她收起伞,递给交晖:“谢谢你啊,交晖。不然我肯定成落汤鸡了。”
交晖接过伞,手指触碰到的伞柄还残留着欣起的温度。她飞快地抬头看了欣起一眼,脸颊微红,小声说:“……不用谢。”然后,像只终于完成任务的小动物,抱着伞和书包,快步走进了宿舍楼,消失在楼梯拐角。
欣起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摸了摸自己湿漉漉的肩膀,却忍不住笑了起来。秋雨的凉意似乎都被刚才那段共撑一把伞的短暂路程驱散了。
她回到宿舍,换下湿衣服,心情莫名地晴朗。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依旧连绵的雨丝,想起那把星星图案的伞,想起交晖紧张又认真的样子。她想,或许,那尾习惯独游的鱼,也开始尝试着,小心翼翼地,靠近另一片温暖的水域了。
而这片靠近,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让两颗原本遥远的心,感受到了一丝真实的暖意。未来的路会怎样,欣起还不知道,但此刻,她愿意陪着这尾沉默的游鱼,慢慢探索那片广阔而未知的、名为“靠近”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