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冷光下,尸块被排列成扭曲的人形。缺失的部分用蓝色毛巾垫出轮廓,像一幅残缺不全的拼图。
鹿鸣手中的解剖刀精准地划过皮肤,动作流畅得不带一丝多余。“看这里,”她头也不抬地对站在一旁的岂利以说,“肌肉横断面显示凶手使用了锯齿刃刀具,但起始切口很干净,像是先用手术刀划开引导口。”
岂利以强迫自己将视线从鹿鸣的手移到她指示的位置。尽管经历过不少凶案现场,这种程度的肢解仍然让她胃部不适。
“所以凶手可能有医学背景,但不熟练使用工具?”岂利以推测道。
“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鹿鸣放下解剖刀,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关节部位,“这些创口边缘有生活反应,说明肢解发生时受害者还活着。”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岂利以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
“老天,”她轻声说,“她经历了这一切...”
鹿鸣终于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在防护镜后显得更加深邃:“尊重死者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出全部真相,无论它多么残酷。”
她走到水槽边,仔细清洗手套上的组织残留:“我需要检查所有物证袋。凶手选择的包装方式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
证物室里,七个密封袋排列在长桌上。鹿鸣戴着头戴式放大镜,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检查每个袋子的封口。
“工业用热封机,”她指着封口处均匀的纹路,“专业,高效。不是家用塑封机能够达到的效果。”
岂利以记录下这一点:“所以凶手可能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精心准备。”
鹿鸣没有立即回答,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其中一个袋子上。她用镊子轻轻拨开附着在内部的一小片异物。
“这是什么?”岂利以凑近看。
鹿鸣已经将那微小的碎片取出,放在玻片上,移到便携显微镜下。片刻后,她让开位置让岂利以观察。
显微镜下,几根细小的纤维清晰可见,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交织纹路。
“看起来像是某种织物纤维?”岂利以猜测。
“实验室工作服材质,”鹿鸣的语气难得地有一丝波动,“特殊防腐蚀涂层,只有生物或化学实验室会使用这种材料。”
她转向另一个袋子:“看这个——指甲缝里的残留物。”
在显微镜下,可见极微小的晶体状碎片。
“像是玻璃碎屑,”岂利以说,“或者是...”
“固化甲醛,”鹿鸣接话,“福尔马林长时间存放会产生沉淀物。受害者死前可能抓挠过容器内壁。”
岂利以突然意识到她们的距离有多近——鹿鸣的头发几乎擦过她的脸颊,身上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和一丝难以察觉的檀香。
“这意味着她被囚禁在某个有实验室设备的地方?”岂利将思绪拉回案件。
鹿鸣终于直起身,摘下放大镜:“很有可能。凶手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场所实施犯罪,这很冒险,但也说明他自信不会被发现。”
——
调查有了方向,岂利以带队排查全市范围内的生物实验室、医学院和研究机构。三天过去了,进展缓慢。
深夜十一点,岂利以还在办公室梳理失踪人口报告时,手机响了。
“我在实验室有发现,你能过来吗?”鹿鸣的声音平静,但背景音中有种罕见的急切。
岂利以毫不犹豫地抓起外套:“十分钟后到。”
——
法医中心的实验室依然亮如白昼。鹿鸣站在电子显微镜前,屏幕上显示着放大数百倍的图像。
“我重新检查了所有样本,”她指着屏幕,“这些纤维不仅来自实验室服装,还有微量聚丙烯酰胺凝胶残留。”
岂利以茫然地看着她。
“用于dNA分析的电泳凝胶,”鹿鸣解释道,“这意味着受害者或者凶手很可能从事分子生物学工作。”
她切换图像:“而这是从其中一个袋子的液体样本中分离出来的——微量海藻糖和甘油,细胞冷冻保护剂的成分。”
“所以...”
“所以凶手很可能在生物科技公司或高级研究所工作,而非普通医学院。”鹿鸣的眼睛在灯光下异常明亮,“我查过了,全市使用这种特定配方保护剂的地方不超过五家。”
岂利以感到案件的迷雾终于开始散去:“名单给我,我明天就带人排查。”
鹿鸣点头,递过一个文件夹:“我已经整理好了。另外...”她犹豫了一下,“受害者指甲中的纤维,与我之前处理过的另一个案件相似。”
“另一个案件?”
“半年前,一名生物工程师失踪,至今未找到尸体。当时在他的车里发现了类似的纤维,但因为没有尸体,案件停滞了。”
岂利以震惊地看着她:“你认为可能是连环案件?”
“可能性不容忽视。”鹿鸣的声音低沉下来,“连环凶手有时会改变作案手法,但总会留下自己独特的‘签名’。”
“什么样的签名?”
“这些袋子,”鹿鸣指向证物照片,“每个都打得结一模一样,特殊的海军结。不是常见的系法,需要专门学习。”
她调出每个袋口的特写照片——确实,每个结都完全一致,仿佛机器打出来的。
“强迫症般的完美主义,”岂利以沉思道,“控制欲极强。”
鹿鸣点头:“而且他选择福尔马林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证据,更是一种展示——看,我能够阻止自然腐败过程,我掌控生死。”
两人沉默地对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共鸣。岂利以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冰冷的实验室里,鹿鸣可能是唯一能完全理解凶手思维模式的人。
“你为什么会记得半年前案件的纤维细节?”岂利以轻声问。
鹿鸣转身整理器械,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记得每一个经过我手的死者。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就不算完全消失。”
这句话在寂静的实验室中回荡,比任何关于尸体的描述都更让岂利以心动。
“明天和我一起去排查第一家实验室吧,”岂利以脱口而出,“你的专业知识在现场会很有用。”
鹿鸣明显愣了一下:“我通常不参与外勤...”
“特殊情况需要特殊专家,”岂利以坚持道,“我会向局长申请。”
良久,鹿鸣微微点头:“如果批准的话。”
——
凌晨一点,岂利以送鹿鸣回家。车停在了一栋普通公寓楼前。
“谢谢你的协助,”岂利以说,“没有你,我们可能还在盲目排查。”
鹿鸣解开安全带:“我只是尽我的职责。”
她下车,走了两步又回头。路灯下,她的身影显得比在实验室里单薄许多。
“岂警官,”她罕见地犹豫了一下,“这个凶手很聪明,但更危险的是他的表现欲。他可能会再次作案,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我们更聪明。”
“那我们就要比他更聪明,”岂利以坚定地说,“晚安,鹿医生。明天见。”
看着鹿鸣走进公寓楼,岂利以才驱车离开。她不知道的是,鹿鸣站在窗前,直到她的车尾灯消失在街角,才慢慢拉上窗帘。
桌上的电脑还亮着,显示着半年前失踪案的档案。旁边是一张照片——年轻的鹿鸣与一位老人的合影,老人穿着实验室白大褂,慈祥地笑着。
鹿鸣轻轻触碰照片中老人的脸,低声自语:“又一个模仿者,老师。但这次,有个不一样的警察。”
她关上电脑,室内陷入黑暗。只有窗外透进的微光,隐约照出墙上挂着的学位证书旁,一枚不太起眼的勋章——公安系统特别贡献奖,颁给三年前协助破获连环杀人案的法医学专家。
鹿鸣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岂利以专注而坚定的眼神。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微笑掠过她的嘴角。
“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岂利以。”
        鹿鸣手中的解剖刀精准地划过皮肤,动作流畅得不带一丝多余。“看这里,”她头也不抬地对站在一旁的岂利以说,“肌肉横断面显示凶手使用了锯齿刃刀具,但起始切口很干净,像是先用手术刀划开引导口。”
岂利以强迫自己将视线从鹿鸣的手移到她指示的位置。尽管经历过不少凶案现场,这种程度的肢解仍然让她胃部不适。
“所以凶手可能有医学背景,但不熟练使用工具?”岂利以推测道。
“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鹿鸣放下解剖刀,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关节部位,“这些创口边缘有生活反应,说明肢解发生时受害者还活着。”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岂利以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
“老天,”她轻声说,“她经历了这一切...”
鹿鸣终于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在防护镜后显得更加深邃:“尊重死者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出全部真相,无论它多么残酷。”
她走到水槽边,仔细清洗手套上的组织残留:“我需要检查所有物证袋。凶手选择的包装方式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
证物室里,七个密封袋排列在长桌上。鹿鸣戴着头戴式放大镜,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检查每个袋子的封口。
“工业用热封机,”她指着封口处均匀的纹路,“专业,高效。不是家用塑封机能够达到的效果。”
岂利以记录下这一点:“所以凶手可能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精心准备。”
鹿鸣没有立即回答,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其中一个袋子上。她用镊子轻轻拨开附着在内部的一小片异物。
“这是什么?”岂利以凑近看。
鹿鸣已经将那微小的碎片取出,放在玻片上,移到便携显微镜下。片刻后,她让开位置让岂利以观察。
显微镜下,几根细小的纤维清晰可见,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交织纹路。
“看起来像是某种织物纤维?”岂利以猜测。
“实验室工作服材质,”鹿鸣的语气难得地有一丝波动,“特殊防腐蚀涂层,只有生物或化学实验室会使用这种材料。”
她转向另一个袋子:“看这个——指甲缝里的残留物。”
在显微镜下,可见极微小的晶体状碎片。
“像是玻璃碎屑,”岂利以说,“或者是...”
“固化甲醛,”鹿鸣接话,“福尔马林长时间存放会产生沉淀物。受害者死前可能抓挠过容器内壁。”
岂利以突然意识到她们的距离有多近——鹿鸣的头发几乎擦过她的脸颊,身上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和一丝难以察觉的檀香。
“这意味着她被囚禁在某个有实验室设备的地方?”岂利将思绪拉回案件。
鹿鸣终于直起身,摘下放大镜:“很有可能。凶手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场所实施犯罪,这很冒险,但也说明他自信不会被发现。”
——
调查有了方向,岂利以带队排查全市范围内的生物实验室、医学院和研究机构。三天过去了,进展缓慢。
深夜十一点,岂利以还在办公室梳理失踪人口报告时,手机响了。
“我在实验室有发现,你能过来吗?”鹿鸣的声音平静,但背景音中有种罕见的急切。
岂利以毫不犹豫地抓起外套:“十分钟后到。”
——
法医中心的实验室依然亮如白昼。鹿鸣站在电子显微镜前,屏幕上显示着放大数百倍的图像。
“我重新检查了所有样本,”她指着屏幕,“这些纤维不仅来自实验室服装,还有微量聚丙烯酰胺凝胶残留。”
岂利以茫然地看着她。
“用于dNA分析的电泳凝胶,”鹿鸣解释道,“这意味着受害者或者凶手很可能从事分子生物学工作。”
她切换图像:“而这是从其中一个袋子的液体样本中分离出来的——微量海藻糖和甘油,细胞冷冻保护剂的成分。”
“所以...”
“所以凶手很可能在生物科技公司或高级研究所工作,而非普通医学院。”鹿鸣的眼睛在灯光下异常明亮,“我查过了,全市使用这种特定配方保护剂的地方不超过五家。”
岂利以感到案件的迷雾终于开始散去:“名单给我,我明天就带人排查。”
鹿鸣点头,递过一个文件夹:“我已经整理好了。另外...”她犹豫了一下,“受害者指甲中的纤维,与我之前处理过的另一个案件相似。”
“另一个案件?”
“半年前,一名生物工程师失踪,至今未找到尸体。当时在他的车里发现了类似的纤维,但因为没有尸体,案件停滞了。”
岂利以震惊地看着她:“你认为可能是连环案件?”
“可能性不容忽视。”鹿鸣的声音低沉下来,“连环凶手有时会改变作案手法,但总会留下自己独特的‘签名’。”
“什么样的签名?”
“这些袋子,”鹿鸣指向证物照片,“每个都打得结一模一样,特殊的海军结。不是常见的系法,需要专门学习。”
她调出每个袋口的特写照片——确实,每个结都完全一致,仿佛机器打出来的。
“强迫症般的完美主义,”岂利以沉思道,“控制欲极强。”
鹿鸣点头:“而且他选择福尔马林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证据,更是一种展示——看,我能够阻止自然腐败过程,我掌控生死。”
两人沉默地对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共鸣。岂利以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冰冷的实验室里,鹿鸣可能是唯一能完全理解凶手思维模式的人。
“你为什么会记得半年前案件的纤维细节?”岂利以轻声问。
鹿鸣转身整理器械,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记得每一个经过我手的死者。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就不算完全消失。”
这句话在寂静的实验室中回荡,比任何关于尸体的描述都更让岂利以心动。
“明天和我一起去排查第一家实验室吧,”岂利以脱口而出,“你的专业知识在现场会很有用。”
鹿鸣明显愣了一下:“我通常不参与外勤...”
“特殊情况需要特殊专家,”岂利以坚持道,“我会向局长申请。”
良久,鹿鸣微微点头:“如果批准的话。”
——
凌晨一点,岂利以送鹿鸣回家。车停在了一栋普通公寓楼前。
“谢谢你的协助,”岂利以说,“没有你,我们可能还在盲目排查。”
鹿鸣解开安全带:“我只是尽我的职责。”
她下车,走了两步又回头。路灯下,她的身影显得比在实验室里单薄许多。
“岂警官,”她罕见地犹豫了一下,“这个凶手很聪明,但更危险的是他的表现欲。他可能会再次作案,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我们更聪明。”
“那我们就要比他更聪明,”岂利以坚定地说,“晚安,鹿医生。明天见。”
看着鹿鸣走进公寓楼,岂利以才驱车离开。她不知道的是,鹿鸣站在窗前,直到她的车尾灯消失在街角,才慢慢拉上窗帘。
桌上的电脑还亮着,显示着半年前失踪案的档案。旁边是一张照片——年轻的鹿鸣与一位老人的合影,老人穿着实验室白大褂,慈祥地笑着。
鹿鸣轻轻触碰照片中老人的脸,低声自语:“又一个模仿者,老师。但这次,有个不一样的警察。”
她关上电脑,室内陷入黑暗。只有窗外透进的微光,隐约照出墙上挂着的学位证书旁,一枚不太起眼的勋章——公安系统特别贡献奖,颁给三年前协助破获连环杀人案的法医学专家。
鹿鸣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岂利以专注而坚定的眼神。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微笑掠过她的嘴角。
“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岂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