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坞的威胁解除,云雾泽据点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没有了外部的致命威胁,所有人的精力都可以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来。林凡也将工作的重心从军事防御转向了全面发展。
农业上:在阿苇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尝试人工种植。选择那些确认无毒且生长良好的植物,如改良口感后的水芋头、安神草、以及几种高产野菜。他们开辟出几小块相对平整的土地(清理石头、改善排水),模仿记忆中粗浅的垄作技术,进行初步的驯化栽培。虽然产量低下,但至少看到了可持续的希望。林凡甚至异想天开,尝试用他那微弱的、蕴含生机的“气”去滋养少数几株作物,似乎真的让它们长得更茁壮了一点。
狩猎与采集上:由于驱兽粉的存在,低级妖兽不敢轻易靠近,他们的活动范围得以扩大。小石弓箭技巧日渐纯熟,虽然还射不到大型猎物,但偶尔能打到一些飞禽或小兽,极大地改善了伙食。采集范围也更广,发现了更多种类的可食用植物、菌类和矿物(如更多的硫磺和一种类似石灰石的矿物)。
居所与工具上:他们对居住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房屋进行了彻底的加固和防潮处理,屋顶用厚厚的茅草和苔藓重新铺设,不再漏雨。还利用木材和石头,扩建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和一个专门的工作间。工具方面,利用缴获的匕首和柴刀,加工出了更多更实用的木制、石制工具,甚至尝试烧制粗糙的陶器(失败多次,偶有成功)。
修炼与“研发”上:林凡的“食气法”稳步提升,对内炼己身、外感自然都有了更深体会。他尝试将气应用于更多方面:加快伤口愈合(微效)、辅助材料加工(比如更容易劈开木头)、甚至尝试引导气流进行简单的治疗(帮王伯缓解老寒腿,略有舒缓)。他的“画符”事业也有所进展,虽然依旧是涂鸦,但成功率和微弱效果似乎有所提升,特别是“干燥符”和“宁神符”(贴在屋里,似乎睡眠真的好了一点?)。他还开始研究那缴获的蛇纹木牌,用气探入,感觉像是某种信物或低级法器,但无法驱动。
文化与教育上:林凡开始教小石和阿苇认字(用的是这个世界的文字,原主记忆里有基础),从最简单的数字和日常用字开始。他讲的道家小故事成了大家每晚最期待的娱乐活动,“塞翁失马”的故事更是被反复提及,提醒大家福祸相依的道理。一种积极向上、互相扶持的氛围在据点内形成。
林凡自己也在这种发展中不断感悟着“道”。
看着作物从土中发芽,他体会到“生生之谓易”。
看着雾气聚散无常,他理解了“无为而无不为”。
处理内部事务求同存异,他明白了“和其光,同其尘”。
甚至简单的烧制陶器,失败与成功交织,也暗合“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的道理。
道,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法则,它就蕴藏在日常的劳作、生活的点滴、自然的变幻之中。
他愈发确定,自己走的这条“食气”、“感悟自然”的道路,虽然与主流的玄气修炼截然不同,却是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潜力无穷的道路。它更注重内在的修养与和谐,而非单纯的武力征服。
当然,问题依然存在。粮食虽然种类增多,但总量依旧紧张,尤其是蛋白质来源匮乏。工具依旧简陋。他们的实力对付低级妖兽和混混还行,面对真正的修士依然不堪一击。对这个世界了解依然很少。
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那蓬勃发展的生机。
这一天,林凡站在那块已经成为他专用修炼点的大石上,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据点:整齐的田垄、坚固的房屋、袅袅的炊烟(现在可以放心生火了)、以及同伴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
他的心中一片宁静与充实。
从最初的绝望等死,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他们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这一切,都源于那一点点不甘命运的挣扎,那一点点来自异世界的知识火花,那一点点对道家智慧的粗浅运用,以及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同心协力。
“道,就在脚下。”林凡轻声自语,脸上露出了平和而坚定的笑容。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秉持本心,顺应自然,砥砺前行,这片被遗忘的云雾泽,终将成为他们真正的家园和道场。
而他的道,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十五章 完)
        没有了外部的致命威胁,所有人的精力都可以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来。林凡也将工作的重心从军事防御转向了全面发展。
农业上:在阿苇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尝试人工种植。选择那些确认无毒且生长良好的植物,如改良口感后的水芋头、安神草、以及几种高产野菜。他们开辟出几小块相对平整的土地(清理石头、改善排水),模仿记忆中粗浅的垄作技术,进行初步的驯化栽培。虽然产量低下,但至少看到了可持续的希望。林凡甚至异想天开,尝试用他那微弱的、蕴含生机的“气”去滋养少数几株作物,似乎真的让它们长得更茁壮了一点。
狩猎与采集上:由于驱兽粉的存在,低级妖兽不敢轻易靠近,他们的活动范围得以扩大。小石弓箭技巧日渐纯熟,虽然还射不到大型猎物,但偶尔能打到一些飞禽或小兽,极大地改善了伙食。采集范围也更广,发现了更多种类的可食用植物、菌类和矿物(如更多的硫磺和一种类似石灰石的矿物)。
居所与工具上:他们对居住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房屋进行了彻底的加固和防潮处理,屋顶用厚厚的茅草和苔藓重新铺设,不再漏雨。还利用木材和石头,扩建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和一个专门的工作间。工具方面,利用缴获的匕首和柴刀,加工出了更多更实用的木制、石制工具,甚至尝试烧制粗糙的陶器(失败多次,偶有成功)。
修炼与“研发”上:林凡的“食气法”稳步提升,对内炼己身、外感自然都有了更深体会。他尝试将气应用于更多方面:加快伤口愈合(微效)、辅助材料加工(比如更容易劈开木头)、甚至尝试引导气流进行简单的治疗(帮王伯缓解老寒腿,略有舒缓)。他的“画符”事业也有所进展,虽然依旧是涂鸦,但成功率和微弱效果似乎有所提升,特别是“干燥符”和“宁神符”(贴在屋里,似乎睡眠真的好了一点?)。他还开始研究那缴获的蛇纹木牌,用气探入,感觉像是某种信物或低级法器,但无法驱动。
文化与教育上:林凡开始教小石和阿苇认字(用的是这个世界的文字,原主记忆里有基础),从最简单的数字和日常用字开始。他讲的道家小故事成了大家每晚最期待的娱乐活动,“塞翁失马”的故事更是被反复提及,提醒大家福祸相依的道理。一种积极向上、互相扶持的氛围在据点内形成。
林凡自己也在这种发展中不断感悟着“道”。
看着作物从土中发芽,他体会到“生生之谓易”。
看着雾气聚散无常,他理解了“无为而无不为”。
处理内部事务求同存异,他明白了“和其光,同其尘”。
甚至简单的烧制陶器,失败与成功交织,也暗合“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的道理。
道,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法则,它就蕴藏在日常的劳作、生活的点滴、自然的变幻之中。
他愈发确定,自己走的这条“食气”、“感悟自然”的道路,虽然与主流的玄气修炼截然不同,却是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潜力无穷的道路。它更注重内在的修养与和谐,而非单纯的武力征服。
当然,问题依然存在。粮食虽然种类增多,但总量依旧紧张,尤其是蛋白质来源匮乏。工具依旧简陋。他们的实力对付低级妖兽和混混还行,面对真正的修士依然不堪一击。对这个世界了解依然很少。
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那蓬勃发展的生机。
这一天,林凡站在那块已经成为他专用修炼点的大石上,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据点:整齐的田垄、坚固的房屋、袅袅的炊烟(现在可以放心生火了)、以及同伴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
他的心中一片宁静与充实。
从最初的绝望等死,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他们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这一切,都源于那一点点不甘命运的挣扎,那一点点来自异世界的知识火花,那一点点对道家智慧的粗浅运用,以及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同心协力。
“道,就在脚下。”林凡轻声自语,脸上露出了平和而坚定的笑容。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秉持本心,顺应自然,砥砺前行,这片被遗忘的云雾泽,终将成为他们真正的家园和道场。
而他的道,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