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针织厂也知道彭世凛上报了-《坠落60年代,一部手机换温饱》

  住了七八天院,彭华胜的病情有所好转,已经达到出院标准。

  早上医生查完房后,彭启明就收到了医院的出院通知。

  因为昨天医生就告诉过彭华胜,今天可以出院。所以昨晚来照顾父亲的彭启明,让母亲今天不用来医院了,他请了一天假,帮父亲办理出院手续后,叫了两辆人力三轮车,送父子俩回针织厂。

  下车后,彭启明一手拎着个大麻包,一手扶着父亲,慢慢往针织厂走去。

  到了针织厂值班室,王其粼从玻璃窗里探出头来,对彭华胜、彭启明说:

  “华胜大爷,启明叔,你们这是祖坟冒青烟,回家快点给祖先上香。”

  彭华胜父子刚出院,就听到王其粼这没头没脑的话,心里顿时有些生气。

  “其粼,你怎么这么说话?”彭启明不悦道。

  “启明叔,我又没得罪你,你犯得着不悦吗?是的,你的大儿子彭世凛现在有出息,上了省报、成了名人,就能看不起人了吗?”王其粼委屈又不服气地道。

  王其粼话刚后,彭华胜忙追问:

  “其粼,你刚才说啥?谁上报纸了?”

  “华胜大爷,难道彭世凛没告诉你们?省报社采访了他,照片都上省报了!报上大赞他是带领乳南县创外汇的青年能手,还号召各行各业向他学习呢!

  这难道不是你们祖坟冒青烟?”王其粼道。

  “其粼,你说世凛上省报纸?你听谁说?有报纸?给我们看看。”彭华胜问

  “现在全针织厂的人都知道了,报纸被你小儿子拿回家给春玉奶奶看了。”王其粼说。

  这时,走过几个家属,他们见到彭华胜父子,都快步走过来道贺。

  “华胜大爷,彭启明,你家彭世凛了不起啊!竟然带领一个县创外汇从垫底跃进到全省名列前茅!

  “可不是嘛!华胜大爷,您家这孙儿在乳南县可有名气!”张婶笑着凑过来,声音里满是羡慕:

  “报纸上写他脑子活络,利用开恩地区有大量华侨,港商资源,把乳南县的干笋,饼干,竹器向他们推销,成功打开了香港市场,为国家创收了港币排全省县级第一名。

  真的了不起!!”

  旁边的李叔也跟着点头:

  “启明,这是你老婆在保佑,回去上支香告诉她。

  现在厂里谁不夸他?说他年纪轻轻就有大本事,将来肯定是大出息,是你们老彭孔三世积来的德。”

  因为没有看到报纸,彭华胜、彭启明父子俩也不知道这些人讲得是真还假?有没有夸大说词?只能边走边说:

  “好的,好的。”

  这时,远处传来彭启光的叫声:

  “爸,三哥。”

  彭启光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喜悦。来到两人面前,连父亲刚出院也没问身体状况,就直接打开手中的报纸展现给彭华胜:

  “爸,世凛上报纸啦。你看报纸上世凛与他领导合照的照片,多精神,多有彭家男儿的气概!”

  彭华胜接过报纸,看着报上照片上的孙子挺拔的身影,他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浑浊的眼睛亮得像燃了团火。

  他抬头拍了拍彭启明的肩,声音都发颤:

  “好小子!真给我们彭家长脸,这股子硬朗劲儿,比你爷爷年轻时还强!”

  忘了自己刚出院,心情兴奋激动,他拿着报纸直起身,连呼吸都顺畅了,扭头对彭启明有力道:

  “启明,看看你的儿子登报了。还好不像你,每天得过且过,没有一点上心。”

  彭启明:他就是一名搬运工,没背景,他就算再努力,最多就给他当个小组组长。

  不过,现在有儿子替他争气,他也算有种熬出头的感觉。

  彭启明接过报纸,双手不由有些抖。见到报上儿子的照片,还有他的事迹,他眼圈瞬间红了,赶紧别过脸揉了揉,怕人瞧见他这副模样。

  再转回头看报时,嘴角却绷不住地往上扬,指腹反复划着报纸上“彭世凛”三个字,声音哑着:“这小子………就是不一般!”

  想起自己一辈子扛大包、在车间里汗流浃背,从没敢想过儿子能上省报、被夸着。

  一股热流往上涌,连手都不抖了,只把报纸紧紧攥在手里,像捧着块稀世的宝。

  “启光,这份报纸哪里来?我想拿回家。等世芳、世兰和两宝回来,让他们看看大哥的优秀事迹,让他们也向大哥学习。”

  其实,彭启明主要想把报纸带回家,把报纸上的内容读给已故的妻子知道,他们的大儿子有出息了,让她放心。

  “这份报纸原本是肖厂长拿来去找三哥你的。恰好遇到你今天请一天假去接父亲出院,他只能拿着报纸来找我。”彭启光说:

  “肖厂长说,虽然彭世凛不是针织厂的员工,但他父亲、爷爷奶奶、叔叔都是针织厂员工,他也在针织厂长大。

  所以他也算上半个针织厂的员工。针织厂建厂以来,终于有针织厂的员工上了报纸,值得表扬,可贺!也是我们针织厂的骄傲。”

  说到曹操到,曹操就到。针织厂厂长肖明栎来到他们中间

  他开心的眼角的褶子都挤到了一块儿:

  “启明,这可是我们针织厂头次有人上省报!我拿着报纸在办公室转了三圈,越看越欢喜,世凛这孩子,有本事!我就没看错这孩子。”

  彭世凛:真会睁眼说瞎话!他都没有世凛怎接触,哪来喜欢?

  他过去拉着彭启明的手:“虽说世凛不是在针织厂干,但他却是住在针织厂,他也算属于我们针织厂内一大家人。

  启明,他能把乳南县的货卖到香港,我们厂的棉布衣、针织衫也厚实耐穿,要是能托他搭个线,卖到香港去,我们厂职工的日子就能好过些!”

  说着拍了拍彭启明的肩:“你回头跟世凛说说此事,请他有空到我办公室或家里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