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在井边洗澡-《坠落60年代,一部手机换温饱》

  周文志听到彭世凛这些话后,笑着说:“世凛哥,那些也叫干活?我说是干农活。”

  彭世凛拍了拍他的胳膊,耐心解释着说:“文志,干活的定义很大,不一定非是干农活才是干活的。”

  周文志点点头。

  很快就来到了村里那口井,井边已经有七八个男人在洗澡。

  木桶碰撞井壁的“咚咚”声、水花溅落的“哗啦”声,混着男人们的笑骂声,在晚风中散开,真的热闹极了。

  彭世凛:农村这种场景,到21世纪后就很少见了,大概是90年代之前那几代男人最珍贵的回忆吧。

  井边的一棵榕树下,放了几盏煤油灯,还有电筒。

  其实周文志手里也握着一支手电筒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穿越过来的彭世凛老觉得现在的月亮比21世纪的月亮更亮、更圆,连月光都带着股清清爽爽的劲儿,不像后来总蒙着层淡淡的雾。

  这是他的心理作用,还是过去的夜空真的比后来更干净呢吗?

  彭世凛和周文志也加入洗澡大队里。

  借着灯光,彭世凛注意到井栏是青石板凿的,被上百年的手掌磨得溜光。

  壮实的后生们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还挂着白天干农活的汗痕。

  彭世凛看到村里男人的皮肤,才意识到周文志以为自己真的不用干活。

  他这白白皮肤一出现村中男人中间,形成很大的反差。

  男人们拎着木桶往井里一沉,手腕一拧,满满一桶凉水就提了上来。

  先不急着洗,有人索性把桶沿凑到嘴边,“咕咚咕咚”灌几口——井水带着地底的凉,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压下了一天的暑气。

  周文志蹲在井边,给彭世凛递过皂角:

  “世凛哥,湿了身,就用皂角擦。”

  彭世凛点点头。

  农村里,人人都是打井水的高手,13岁周文志也是打水高手。

  只见周文志身子微微前倾,双手稳稳攥住木桶提梁,往井里一沉再顺势一拧,手臂稍一用力往上提,桶里的水晃着细碎的月光,满满一桶水就上来了。

  周文志对彭世凛说:“世凛哥,你蹲下来,憋着气,我帮你打湿身体。”

  彭世凛听了周文志的话,蹲下来,合上眼,憋着气。

  周文志数了一下倒数:“一,二,三,倒!”

  水从彭世凛头顶浇下。“嘶”的一声,凉水裹着井边的草木香渗进皮肤,白天的疲惫像被冲走似的,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

  周文志大声问他:“世凛哥,舒服吗?”

  彭世凛抹了把脸上的水,声音里满是畅快回应:“好舒服!来,让我打井水帮你淋湿身体。”

  周文志把手中的木桶递给了彭世凛。

  彭世凛打井水也是很利索,一下子就打起一桶清凌凌、晃着月光的凉水。

  因为彭世凛个子高,他不需要周文志蹲下来。

  倒水前,彭世凛也来过提醒:“准备倒水。”

  周文志马上做好准备。

  彭世凛将一桶水从周文志头上倒下,周文志猛地缩了下脖子,随即畅快地“啊”了一声,凉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他边抹脸边笑:

  “痛快!世凛哥,这水比我自己倒的还凉!”

  在这炎热的夏天晚上,用井水来洗澡,可比在家用温水舒坦多了,凉水浇在身上,连骨头缝里的暑气都被冲跑,浑身透着劲儿的清爽。

  身体淋湿后,再用皂角在手心搓出泡沫,顺着胳膊、后背细细搓洗,连脖颈和手腕的汗渍都揉得干干净净。

  再打上几桶井水来冲洗干净,身体就彻底没了黏腻的汗味,只剩皂角的淡香和井水的清凉,整个人清清爽爽的,可以回家了。

  这一晚,彭世凛睡得非常舒服。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彭世凛就被屋外的动静轻唤醒。

  他揉着眼睛,起床走出去,正撞见周文志背着洗得发白的布书包,身后跟着扎着羊角辫的大妹周文芳、周文芹。

  周文志见到彭世凛,便打招呼:“世凛哥。”

  “你们上学啦。”

  “嗯,世凛哥,再见!”周文志对他挥手道别。

  “再见,路上小心。”

  见到这些小弟,小妹,他也想妹妹弟弟了。

  他刚转身,就见张月梅端着一个粗瓷碗从厨房出来,碗沿还冒着淡淡的热气。

  “世凛,洗漱水在屋外石台上,这碗粥是盛给你吃。”

  彭世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张大婶您太客气了,还特意给我留着粥。”

  张月梅笑着,脚步没停,把粥放到堂屋的木餐桌上:“都是自己人,哪来的麻烦,饿了吧,快点去洗漱。

  彭世凛马上去洗漱,用屋外备好的水,随便擦了把脸、搓了搓手,没一会儿就收拾利落,快步往餐桌走去。

  坐下长凳子上,他的目光落在一个碗上,好奇问:

  “张大婶,这是什么呀?看着有点像糠一样。”

  张大婶立刻笑介绍道:“这碗里装着是山姜杨桃糠。”

  彭世凛眼睛一亮,往前凑了凑,满是好奇地说:“山姜杨桃糠?就是用杨桃做成的糠?怎么做?”

  张大婶有些意外地看着他问:“你没吃过吗?这杨桃糠餸白粥可好吃了。”

  杨桃做成零食他吃过,但做糠,他真的没吃过。

  彭世凛摇摇头:“没吃过。怎么做?”

  张大婶在长凳坐下,慢慢道说:“我们村里有三棵杨桃树,结的果,成熟也是酸的,于是我们就把果让它和山姜一起,加上盐做成山姜杨桃糠。

  这山姜杨桃糠都是纯手工做的,很麻烦,有时间我再告诉你怎样做。你试一下,用它餸白粥是怎样味道?”

  彭世凛极不期待马上尝试。他夹了一些山姜杨桃糠放在白粥上,然后用勺子舀起带有糠的粥放入嘴里……

  彭世凛:杨桃糠的咸鲜里带着一丝杨桃的微酸,解腻又开胃,山姜糠则透着股山姜特有的辛香,辣得温和不冲喉,两者混着白粥吃,一口下去,粥的绵软、杨桃的酸鲜、山姜的辛香裹在一起,咸淡刚好,既压得住白粥的寡淡,又不会抢味。

  尤其早上喝上一碗,暖乎乎的还特别开胃,难怪在当地是配粥的好搭档!